一种折叠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6939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房屋,具有基准支撑和房屋板组;所述房屋板组设置在基准支撑的右侧;所述房屋板组包括屋顶板、墙体板和屋底板;所述墙体板包括前墙板、后墙板和侧墙板;前墙板的左侧、后墙板的左侧、屋顶板的左侧和屋底板的左侧分别与基准支撑的前侧、后侧、上端及下端转动连接;侧墙板的下端与屋底板的右侧转动连接;前墙板的上端、下端和右侧分别与屋顶板的前侧、屋底板的前侧及侧墙板的前侧配合连接;后墙板的上端、下端和右侧分别与屋顶板的后侧、屋底板的后侧及侧墙板的后侧配合连接;侧墙板的上端与屋顶板的右侧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搭建方便快速,通过单人即可完成搭建。

A folding hous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olding house with a reference support and a house board group, which is set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ase support; the house board group comprises a roof board, a wall board, and a house floor; the wall panel comprises a front wall board, a rear wall plate and a side wall panel; the left side of the front wallboard, the left side of the rear wall board, and the roof board. The left side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house floor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back,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base support respectively; the lower end of the side wallboa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side of the floor; the upper, lower and right side of the front wall plate are connected to the front side of the roof plate, the front side of the roof plate and the front side of the side wallboard,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rear wall panel. The lower end and the right side are connected to the back side of the roof plate, the back side of the house floor and the rear side of the side wall plat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side wall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of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built conveniently and quickly, and can be completed by single pers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房屋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房屋,特别涉及一种折叠房屋。
技术介绍
折叠房屋具有房屋板和支撑架,房屋板折叠连接在支撑架上。在运输和收纳时,折叠房屋可以折叠成很小体积的模块;而在搭建使用时,通过打开房屋板即可实现屋体的搭建成型。正式因为折叠房屋以上的特点,使其在部队、工地、旅游等领域广泛使用。传统的折叠房屋由于其折叠方式不同,往往需要通过起重设备进行吊装搭建,并且需要多人进行配合搭建。搭建效率低,搭建成本高。并且,传统的折叠房屋的移动往往需要通过起重设备进行吊运,就算进行小范围的移动,也需要依靠外部设备进行吊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搭建方便快速的,保温性好,功能突出全面的折叠房屋。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具有基准支撑和房屋板组;所述房屋板组设置在基准支撑的右侧;所述房屋板组包括屋顶板、墙体板和屋底板;所述墙体板包括前墙板、后墙板和侧墙板;前墙板的左侧、后墙板的左侧、屋顶板的左侧和屋底板的左侧分别与基准支撑的前侧、后侧、上端及下端转动连接;侧墙板的下端与屋底板的右侧转动连接;前墙板的上端、下端和右侧分别与屋顶板的前侧、屋底板的前侧及侧墙板的前侧配合连接;后墙板的上端、下端和右侧分别与屋顶板的后侧、屋底板的后侧及侧墙板的后侧配合连接;侧墙板的上端与屋顶板的右侧配合连接。作为优化,基准支撑的右侧和左侧对称设有房屋板组;所述基准支撑为支撑框架;基准支撑左侧的房屋板组和右侧的房屋板组相通形成房屋内部空间。从而形成更大的房屋内部空间。屋顶板不与基准支撑连接的一端和侧墙板不与屋底板连接的一端通过推动结构连接;所述推动结构包括拉杆、滑槽和滑块;拉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侧墙板的上端;所述滑槽设置在屋顶板上,滑槽沿屋顶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拉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块上。作为优化,推动结构对称设置在屋顶板的前后两侧。上述侧墙板的上端与屋顶板通过卡设组件配合连接;所述卡设组件包括卡条和卡槽;所述卡条设置在侧墙板的上端,所述卡槽设置在屋顶板与侧墙板的配合连接处;所述卡条通过侧墙板的翻转卡入卡槽内。上述前墙板的左侧、后墙板的左侧、屋顶板的左侧和屋底板的左侧通过铰链分别与基准支撑的前侧、后侧、上端及下端转动连接;侧墙板的下端与屋底板的右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铰链的长度与各转动连接处的长度相等;所述铰链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横截面呈圆弧状且沿第一本体延伸方向延伸的转槽;所述第二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横截面呈圆弧状且沿第二本体延伸方向延伸的转耳;所述转耳与转槽转动配合。上述第一本体上设有沿第一本体延伸方向延伸的密封凹槽;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沿第二本体延伸方向延伸的密封凸条;所述密封凹槽与密封凸条配合密封。上述墙体板上设有集成窗;所述集成窗具有窗框和窗扇;所述窗扇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窗框上;所述窗扇上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玻璃安装槽和窗帘安装槽;所述玻璃安装槽内固定设有玻璃;所述窗帘安装槽内设有窗帘;所述窗框上设有纱窗安装槽;所述纱窗安装槽位于窗扇的外侧;所述纱窗安装槽内设有纱窗。上述基准支撑包括横向杆、竖向立柱和纵向杆;所述横向杆和竖向立柱固定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纵向杆与横向杆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杆和竖向立柱通过加强组件进行加强连接;所述加强组件包括连接成一体的连接板和插件;所述横向杆上设有贯穿的插槽;所述竖向立柱上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竖向插槽;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横向杆和纵向杆的底面,插件穿过插槽后插入竖向插槽内,插件与竖向立柱固定连接。上述屋底板和基准支撑上均设有水平仪。上述屋底板和基准支撑上均设有多个万向轮机构;所述万向轮机构包括支架、滚轮和下沉组件;所述下沉组件包括固定板、转轴、螺杆、调节轮和下沉块;所述支架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腔;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支架上且部分位于安装腔内;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安装腔内,支架的侧面设有与安装腔内部相通的调节窗口;所述调节轮转动设置在安装腔内且位于调解窗口处,调节轮上设有与螺杆配合的螺纹孔;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转轴的另一端设有供螺杆的一端伸入的滑孔;螺杆的另一端穿过调节轮的螺纹孔与下沉块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腔的下端设有限位块;所述下沉块上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滚轮位于安装腔的部分滑动设置在第一槽体内,限位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槽体内。上述前墙板、后墙板和侧墙板从外至内均依次包括外面板、支撑层和内面板;所述支撑层为蜂窝板。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的折叠方式,能通过单人快速进行搭建,方便快捷;(2)本技术通过卡设组件可以提高屋顶板和侧墙板的连接效果,提高连接精度;(3)本技术中铰链采用整体延伸件,大大提高了其密封性;(4)本技术中密封凹槽和密封凸条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铰链的密封性;(5)本技术中集成窗将窗帘与窗扇结合到一起,免除了后期窗帘的安装,并且集成效果好,不占用空间;同时加入纱窗,大大提升使用体验,并且进一步优化利用安装空间;(6)本技术通过加强组件能进一步提升横向杆和竖向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降低竖向立柱相对横向杆发生晃动,提高连接寿命;(7)本技术通过水平仪方便调整折叠房屋的水平度;(8)本技术通过万向轮机构可实现折叠房屋的小范围移动,免除了折叠房屋移动不便的问题;(9)本技术中前墙板、后墙板和侧墙板的结构,增加了折叠房屋的保温性。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墙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卡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铰链的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铰链的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集成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加强组件的安装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万向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前墙板的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这种折叠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至图12,本技术具有基准支撑1和房屋板组2;基准支撑1的右侧和左侧对称设有房屋板组2;所述房屋板组2包括屋顶板21、墙体板22和屋底板23;所述墙体板22包括前墙板221、后墙板222和侧墙板223;位于基准支撑1右侧的房屋板组2,其前墙板221的左侧、后墙板222的左侧、屋顶板21的左侧和屋底板23的左侧通过铰链3分别与基准支撑1的前侧、后侧、上端及下端转动连接;侧墙板223的下端与屋底板23的右侧通过铰链3转动连接;前墙板221的上端、下端和右侧分别与屋顶板21的前侧、屋底板23的前侧及侧墙板223的前侧配合连接;后墙板222的上端、下端和右侧分别与屋顶板21的后侧、屋底板23的后侧及侧墙板223的后侧配合连接;侧墙板223的上端与屋顶板21的右侧配合连接。位于基准支撑1左侧的房屋板组2,其前墙板221的右侧、后墙板222的右侧、屋顶板21的右侧和屋底板23的右侧通过铰链3分别与基准支撑1的前侧、后侧、上端及下端转动连接;侧墙板223的下端与屋底板23的左侧通过铰链3转动连接;前墙板221的上端、下端和左侧分别与屋顶板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房屋,具有基准支撑和房屋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板组设置在基准支撑的右侧;所述房屋板组包括屋顶板、墙体板和屋底板;所述墙体板包括前墙板、后墙板和侧墙板;前墙板的左侧、后墙板的左侧、屋顶板的左侧和屋底板的左侧分别与基准支撑的前侧、后侧、上端及下端转动连接;侧墙板的下端与屋底板的右侧转动连接;前墙板的上端、下端和右侧分别与屋顶板的前侧、屋底板的前侧及侧墙板的前侧配合连接;后墙板的上端、下端和右侧分别与屋顶板的后侧、屋底板的后侧及侧墙板的后侧配合连接;侧墙板的上端与屋顶板的右侧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房屋,具有基准支撑和房屋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板组设置在基准支撑的右侧;所述房屋板组包括屋顶板、墙体板和屋底板;所述墙体板包括前墙板、后墙板和侧墙板;前墙板的左侧、后墙板的左侧、屋顶板的左侧和屋底板的左侧分别与基准支撑的前侧、后侧、上端及下端转动连接;侧墙板的下端与屋底板的右侧转动连接;前墙板的上端、下端和右侧分别与屋顶板的前侧、屋底板的前侧及侧墙板的前侧配合连接;后墙板的上端、下端和右侧分别与屋顶板的后侧、屋底板的后侧及侧墙板的后侧配合连接;侧墙板的上端与屋顶板的右侧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基准支撑的右侧和左侧对称设有房屋板组;所述基准支撑为支撑框架;基准支撑左侧的房屋板组和右侧的房屋板组相通形成房屋内部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屋顶板不与基准支撑连接的一端和侧墙板不与屋底板连接的一端通过推动结构连接;所述推动结构包括拉杆、滑槽和滑块;拉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侧墙板的上端;所述滑槽设置在屋顶板上,滑槽沿屋顶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拉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块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的上端与屋顶板通过卡设组件配合连接;所述卡设组件包括卡条和卡槽;所述卡条设置在侧墙板的上端,所述卡槽设置在屋顶板与侧墙板的配合连接处;所述卡条通过侧墙板的翻转卡入卡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板的左侧、后墙板的左侧、屋顶板的左侧和屋底板的左侧通过铰链分别与基准支撑的前侧、后侧、上端及下端转动连接;侧墙板的下端与屋底板的右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铰链的长度与各转动连接处的长度相等;所述铰链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横截面呈圆弧状且沿第一本体延伸方向延伸的转槽;所述第二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横截面呈圆弧状且沿第二本体延伸方向延伸的转耳;所述转耳与转槽转动配合。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何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铝行舱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