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隙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6910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隙板组件,属于桥梁安装组件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调节贝雷架之间距离的加隙板组件,其技术方案下,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包括顶板和与顶板平行设置的底板,顶板和底板的两端通过侧板垂直固定连接,第一框架两端侧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阳头,第一阳头上设有长轴与顶板平行的第一腰形孔,第二框架上设有与第一阳头相配合的第一阴头,第一阴头上设有与第一腰形孔相同的第二腰形孔,并且第二腰形孔的长轴与顶板垂直,第一腰形孔和第二腰形孔通过第一螺栓连接。采用了第一腰形孔和第二腰形孔配合使用,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实现贝雷架之间的连接部位平稳过渡,实现桥面板之间的无缝对接。

A backlash plate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ap plate assembly,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bridge installation component, and aims to provide a gap plate assembly that regulate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eredo frames. Under the technical scheme,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are included. The first frame includes the top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parallel to the top plate, the top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through the sides. A first Yang head is fixed on the side plate of the first frame, the first Yang hea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waist shaped hole parallel to the top plate on the first Yang head, and the first Yin head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Yang head on the second frame. The first Yin hea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waist shaped hole similar to the first waist shape hole, and the second waist shaped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hade head. The long shaft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roof plate, and the first waist shaped hole and the second waist shaped hole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first bolt. Using the first waist shape hole and the second waist shaped hol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can be adjusted to achieve a smooth transition between the connecting parts of the beret frame and the seamless butt between the bridge pan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隙板组件
本技术涉及桥梁安装组件,特别涉及一种加隙板组件。
技术介绍
贝雷梁桥是由若干个相互连接贝雷架搭建而成,其被广泛应用于桥路建。这种桥以高强钢材制成轻便的标准化桁架单元构件及横梁、纵梁、桥面板、桥座和连接件等组成,应用更为便捷、广泛。公开号为CN20382122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贝雷梁纵横梁连接件,它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多根腹杆,所述上弦杆、下弦杆下部设置有多个固定卡扣,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均水平设置,多根所述腹杆设置在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之间。这种贝雷梁纵横梁连接件通过在上弦杆和下弦杆的两端设置阳头和阴头,在上弦杆和下弦杆的下方设置固定卡扣,固定卡扣将阴头和阳头进行固定,加强纵桥向贝雷梁。但是该连接件是通过固定卡扣实现与贝雷梁连接,无法相对运动,由于桥梁一般是坡状,坡桥上相邻贝雷架上弦杆之间的距离L1(参见图4)和下弦杆之间的距离L2(参见图4)不同,故这种连接件无法适用于坡桥上贝雷架之间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隙板组件,具有调节贝雷架之间距离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加隙板组件,包括第一框架和与第一框架结构相同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顶板和与顶板平行设置的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的两端通过侧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架两端侧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阳头,所述第一阳头上设有长轴与顶板平行的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二框架上设有与第一阳头相配合的第一阴头,所述第一阴头上设有与第一腰形孔相同的第二腰形孔,并且第二腰形孔的长轴与顶板垂直,所述第一腰形孔和第二腰形孔通过第一螺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坡桥上贝雷架之间通过加隙板组件连接,加隙板组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通过第一框架上的阳头和第一框架上的阴头配合使用,由于阳头上的第一腰形孔和阴头上的第二腰形孔的长轴位置方向不同,阴头和阳头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时,存在可以调节的间隙。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以绕着第一螺栓连接处转动一个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贝雷架之间的距离可调,使得连接部位平稳过渡。当桥面板上有车辆等通过时,压力分散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减轻加隙板组件因压力集中到一起产生变形,使桥面板不易受到损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架内沿其长度方向上阵列有若干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垂直固定在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第二框架内沿其长度方向上阵列有若干与第一加强板结构相同的第二加强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隙板组件的顶板能承受的负荷有限,长时间受到压力后顶板容易出现变形或损坏,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内均匀分布有加强板可以提高加隙板组件的强度,将顶板上受到的力分散到加强板上,延长顶板的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相对的一侧上分别设有相同的斜面,所述斜面朝向下底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位置一一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隙板组件在调节距离时,仅仅是通过第一螺栓进行支撑,使得第一螺栓上受到集中的压力,容易造成第一螺栓折断,造成桥面板损坏,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在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相对的一侧上设有斜面,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绕螺栓转动角度时,第一加强板上的斜面和第二加强板上的斜面相互抵触,实现面与面直接的接触,增加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连接更加平稳,延长加隙板组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斜面最高点到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大于腰形孔中心到底板距离的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间隙调节时,斜面能够起到相互抵触相互支撑的作用。当斜面最高点到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太小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顶板之间的距离增大,加隙板组件连接不平缓,造成加隙板组件上的桥面板的坡度变陡,力集中在第一螺栓上,加快了第一螺栓的磨损,降低第一螺栓的使用寿命。当斜面最高点到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太大时,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顶板之间的距离几乎没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底部连接不牢固,不易用于坡桥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架中部的第一加强板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阳头相同的第二阳头,所述第二框架中部的第二加强板上设有与第二阳头相配合的第二阴头,所述第二阳头和第二阴头通过第二螺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隙板组件连接时,仅仅靠其两端连接时强度较低,受力集中在加隙板组件的两端,容易造成加隙板组件中部断裂,使得桥面板造成损坏,造成安全隐患。在加隙板组件中部通过第二阳头和第二阴头配合连接,提高加隙板组件中部的强度,延长加隙板组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架远离第二框架的一侧内设有截面形状为凹槽型的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通过第三螺栓固定在底板上,并且位于第一框架的两端;所述第二框架远离第一框架的一侧内螺纹连接有与第一加固板结构相同的第二加固板,并且第二加固板位于第二框架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固板的竖截面形状为凹槽型,且第一加固板的两侧支脚与底板抵触,第三螺栓从底板处将第一加固板固定。第一加固板固定时,两侧支脚分别向下抵压底板,增加第三螺栓紧固以及提高第一框架固定的稳定性;第二加固板具有与第一加固板相同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架中部左右对称设有弹性滑动杆,所述弹性滑杆的一端固定在顶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底板上向内凹陷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桥面板受到震动或长时间受到车辆等压力时,弹性滑动杆通过滑块在滑槽内移动,能将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减少顶板的损坏程度,并且弹性滑动杆对顶板还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槽壁上设有耐磨橡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在滑动过程中与滑槽槽壁之间产生磨损,降低滑块的使用寿命。在滑槽的槽壁上设有耐磨橡胶可以延长滑块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了设置在第一阳头上的第一腰形孔和第一阴头上的第二腰形孔配合使用,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实现贝雷架之间的连接部位平稳过渡,实现桥面板之间的无缝对接;2.采用了加强板与斜面,提高了加隙板组件的强度和连接平稳性,延长加隙板组件的使用寿命;3.采用了第一加固板与第二加固板,提高了加隙板与桥面板固定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贝雷架、加隙板组件、横梁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第一框架;11、顶板;111、弹性滑动杆;1111、滑块;12、底板;121、滑槽;1211、耐磨橡胶;13、侧板;131、第一阳头;1311、第一腰形孔;1312、第一螺栓;14、第一加强板;141、斜面;142、第二阳头;143、第二螺栓;15、第一加固板;151、第三螺栓;2、第二框架;21、第一阴头;211、第二腰形孔;22、第二加强板;221、第二阴头;23、第二加固板;3、贝雷架;4、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隙板组件,包括第一框架(1)和与第一框架(1)结构相同的第二框架(2),所述第一框架(1)包括顶板(11)和与顶板(11)平行设置的底板(12),所述顶板(11)和底板(12)的两端通过侧板(13)垂直固定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框架(1)两端侧板(13)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阳头(131),所述第一阳头(131)上设有长轴与顶板(11)平行的第一腰形孔(1311),所述第二框架(2)上设有与第一阳头(131)相配合的第一阴头(21),所述第一阴头(21)上设有与第一腰形孔(1311)相同的第二腰形孔(211),并且第二腰形孔(211)的长轴与顶板(11)垂直,所述第一腰形孔(1311)和第二腰形孔(211)通过第一螺栓(131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隙板组件,包括第一框架(1)和与第一框架(1)结构相同的第二框架(2),所述第一框架(1)包括顶板(11)和与顶板(11)平行设置的底板(12),所述顶板(11)和底板(12)的两端通过侧板(13)垂直固定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框架(1)两端侧板(13)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阳头(131),所述第一阳头(131)上设有长轴与顶板(11)平行的第一腰形孔(1311),所述第二框架(2)上设有与第一阳头(131)相配合的第一阴头(21),所述第一阴头(21)上设有与第一腰形孔(1311)相同的第二腰形孔(211),并且第二腰形孔(211)的长轴与顶板(11)垂直,所述第一腰形孔(1311)和第二腰形孔(211)通过第一螺栓(131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隙板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框架(1)内沿其长度方向上阵列有若干第一加强板(14),所述第一加强板(14)垂直固定在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所述第二框架(2)内沿其长度方向上阵列有若干与第一加强板(14)结构相同的第二加强板(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隙板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加强板(14)和第二加强板(22)相对的一侧上分别设有相同的斜面(141),所述斜面(141)朝向底板(12);所述第一加强板(14)与第二加强板(22)位置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皓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崮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