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松波专利>正文

高流量立交路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690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流量立交路口,其主要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第一主干道与第二主干道通过交汇区相交。第一主干道上设有跨过交汇区的跨桥,第二主干道下设有钻过交汇区的隧道。在高流量立交路口的实际应用中,直行车辆不必等候信号灯,同时也降低了直行车辆对转向车辆的阻碍,提高了路口的车流量,降低了拥堵及事故的发生。

High flow inters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raffic architecture, in particular to a high flow intersection, 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first main main road and the second main main road, the first main main road and the second main main road intersected through the intersection area. The first main road has a span bridge across the intersection area. Under the second main roads, there are tunnels passing through the intersection area.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high flow intersection, the direct vehicle does not have to wait for the signal lamp, but also reduces the obstruction of the direct vehicle to the steering vehicle, improves the traffic flow of the intersection, and reduces the congestion and the accid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流量立交路口
本技术涉及交通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流量立交路口。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日益增多,交通问题也日趋发杂,交叉口拥堵已成为我国许多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常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咽喉,是人流、机动车流和自行车流的汇集点,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使行车速度降低,发生交通拥堵,甚至交通堵塞。目前广泛使用的依然是传统灯控路口,交叉的两条主干道通过信号灯的信号交替放行,当直行和转向车辆同时放行时,直行车辆与左转车辆发生干涉,如果直行和左转单独放行,那么整个路口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为了提高通行效率,通常是兴建大型立交桥来纾解各个方向的车流,但是大型立交桥占地面积大,代价高工期长,不适合应用在已建成的城市道路系统中。因此,如何较好的改造设计交叉口,合理的组织交通,对提高交叉口的车速,减少延误和交通事故,避免交通阻塞,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小成本大功效的高流量立交路口,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城市道路平交路口的交通拥堵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流量立交路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第一主干道与第二主干道通过交汇区相交。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主干道上用于直行跨过交汇区的跨桥,第一主干道位于交汇区的两侧设有与跨桥连通的上下口。还包括设置在第二主干道下用于直行钻过交汇区的隧道,第二主干道位于交汇区的两侧设有与隧道连通的进出口。优选的,第一主干道和第二主干道均为双向多车道设置,第一主干道的双方向及第二主干道双方向均设有与交汇区连通的左转道、右转道及直行道,左转道、右转道、直行道均通过白实线隔离。优选的,包括设置在交汇区内的多条左转引导道,左转引导道一端与左转道连通,左转引导道的另一端与左转道所对应的第一主干道或第二主干道连通。优选的,包括设置在交汇区内位于各个直行道正前方的信号灯,信号灯包括左转灯、右转灯和直行灯。还包括信号灯控制器,信号灯控制器与各个信号灯电性连接。还包括左转道、直行道和右转道与交汇区相交处设置的停车线,停车线与左转道、直行道及右转道垂直设置。优选的,包括斑马线,第一主干道及第二主干道位于交汇区的两侧均设有垂直第一主干道或第二主干道的斑马线,斑马线位于停车线靠近交汇区的一侧。优选的,交汇区的左转引导道下设有地感线圈,地感线圈与信号灯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包括重叠设置在白实线上的动态指示线,动态指示线表面密布变色发光管,变色发光管与信号灯控制器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相对空间有限的城市道路中,通过对普通平交路口的简单改造来避免转向车流通对直行车流的干扰、提高通行效率,例如改造前通过如下信号灯规则控制路口车辆:按2秒钟通过一辆车的流速计算,信号灯直行放行时间为X,左转放行时间为Y,那么信号的一个循环周期占时为横向直行X秒+横向左转Y秒+纵向直行X秒+纵向左转Y秒,因此路口信号灯单个循环时间为2(X+Y)秒;其中通行车辆为横向直行双方向通过X辆+横向左转双方向通过Y辆+纵向直行双方向X辆+纵向左转双方向通过Y辆,因此改造前的路口在一个信号灯循环时间内可通过2(X+Y)辆车。改造后的路口用于新增了无阻碍的横向双方向直行通道,及纵向双方向直行通道,因此在改在前的基础上同样一个信号灯的循环周期内可多通行2(X+Y)辆车,并有如下公式:改造前一个信号灯周期通过辆车=X/2+X/2+Y/2+Y/2+X/2+X/2+Y/2+Y/2=2(X+Y)辆;改造后一个信号灯周期通过辆车=(X/2+X/2+Y/2+Y/2+X/2+X/2+Y/2+Y/2)+4*2(X+Y)/2=2(X+Y)+4(X+Y)辆,因此改造后的路口通过的车辆相较改造之前多通行了2(X+Y)+4(X+Y)-2(X+Y)=4(X+Y)辆,是改造前的2倍,大大的提升了路口的机动车通过率。另外信号灯控制器会根据路口内的左转向的车流通过情况及时间参数来控制变换时机,从而避免路口内车流拥堵问题。主干道的分道线上设有与信号灯同步变换的指示器,从而避免因跟随大车导致的视线受阻不法观察信号灯变换的情况,缩短了起步响应时间的同时,也避免尾随闯灯、越线停车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交汇区布局图;图3为本技术信号灯一种工作模式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动态指示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信号控制器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图2、图3,一种高流量立交路口,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第一主干道1与第二主干道2通过交汇区3相交;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主干道1上用于直行跨过交汇区3的跨桥4,第一主干道1位于交汇区3的两侧设有与跨桥4连通的上下口;还包括设置在第二主干道2下用于直行钻过交汇区3的隧道5,第二主干道2位于交汇区3的两侧设有与隧道5连通的进出口。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均为双向多车道设置,第一主干道1的双方向及第二主干道2双方向均设有与交汇区3连通的左转道6、右转道8及直行道7,左转道6、右转道8、直行道7均通过白实线9隔离。其中左转道6和右转道8均可设置成左转加直行或右转加直行的方式。设置在交汇区3内的多条左转引导道10,左转引导道10一端与左转道6连通,左转引导道10的另一端与左转道6所对应的第一主干道1或第二主干道2连通。设置在交汇区3内位于各个直行道7正前方的信号灯11,信号灯11包括左转灯、右转灯和直行灯;还包括信号灯控制器12,信号灯控制器12与各个信号灯11电性连接;还包括左转道6、直行道7和右转道8与交汇区3相交处设置的停车线13,停车线13与左转道6、直行道7及右转道8垂直设置。第一主干道1及第二主干道2位于交汇区3的两侧均设有垂直第一主干道1或第二主干道2的斑马线14,斑马线14位于停车线13靠近交汇区3的一侧。交汇区左转引导道10下设有地感线圈15,地感线圈15与信号灯控制器12电性连接。包括设置在左转道6、直行道7及右转道8两侧,靠近白实线9一侧的动态指示线16,动态指示线16底侧与路面贴合,其上表面内嵌电发光体17,电发光体17与对应的信号灯11电性连接,并同步变化发光。还包罩在动态指示线16及电发光体17上的透明遮光罩19,透明遮光罩19四周与地面贴合密封。工作原理:例如从第一主干道1上的直行车流从跨桥4越过交汇区3从而节省了等待信号灯的时间。同理,第二主干道2上的直行车流通过隧道5从交汇区下侧穿过。此时需要经过交汇区的车流大多为左转车流、右转车流及少量因限高或超重问题无法通过隧道5或跨桥4的直行车流。各个方向的车流行驶在各自所对应的车道内,根据信号灯指示行驶。其中对应右转车流的右转灯默认为常亮状态,当有行人需要通过路口时,触发通行请求开关18,右转灯开始倒计时,并根据设定的时间启动禁止周期。左转车流行驶在左转道内,根据信号灯的指示进行左转,左转过程中,车流按照左转引导道行驶,同时地感线圈15检测车流的通行情况,当信号灯11禁止左转,同时地感线圈15检测不到车流时,证明交汇区3为空闲状态,信号灯11按照程序设定进行下一变换状态。当地感线圈15检测到左转引导道10上的车流还为通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流量立交路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所述第一主干道(1)与所述第二主干道(2)通过交汇区(3)相交;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主干道(1)上用于直行跨过所述交汇区(3)的跨桥(4),所述第一主干道(1)延伸方向上对应于交汇区(3)的两侧设有与跨桥(4)连通的上下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流量立交路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主干道(1)和第二主干道(2),所述第一主干道(1)与所述第二主干道(2)通过交汇区(3)相交;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主干道(1)上用于直行跨过所述交汇区(3)的跨桥(4),所述第一主干道(1)延伸方向上对应于交汇区(3)的两侧设有与跨桥(4)连通的上下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流量立交路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主干道(2)下用于直行钻过所述交汇区(3)的隧道(5),所述第二主干道(2)延伸方向上对应于所述交汇区(3)的两侧设有与隧道(5)连通的进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流量立交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主干道(1)和所述的第二主干道(2)均为双向多车道设置,所述第一主干道(1)的双方向及所述的第二主干道(2)双方向均设有与交汇区(3)连通的左转道(6)、右转道(8)及直行道(7),所述左转道(6)、右转道(8)、直行道(7)均通过白实线(9)隔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流量立交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道(6)为直行加左转设定;所述右转道(8)为直行加右转设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流量立交路口,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交汇区(3)内的多条左转引导道(10),所述左转引导道(10)一端与左转道(6)连通,所述的左转引导道(10)的另一端与左转道(6)所对应的第一主干道(1)或第二主干道(2)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流量立交路口,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交汇区(3)内位于各个直行道(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波
申请(专利权)人:王松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