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669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6:30
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21)的中间轴(S1)设置有大齿轮(31)以及小齿轮(32),并且在输出轴(36)设置有与中间轴(S1)的小齿轮(32)啮合的最终输出齿轮(35)。通过轴承(48、49)分别支承输出轴(36)的内盘侧和外盘侧,在支承输出轴(36)的内盘侧的轴承(48)与输出轴(36)的最终输出齿轮(35)之间配置有中间轴(S1)的大齿轮(31)。在从轴向观察时,将轴承(48)以及大齿轮(31)配置为,中间轴(S1)的大齿轮(31)的齿顶圆与支承输出轴(36)的内盘侧的轴承(48)的外径圆具有交点。

Inner wheel motor driving device

The intermediate shaft (S1) of the motor driving device (21) in the wheel is provided with a large gear (31) and a pinion (32), and a final output gear (35) is arranged in the output shaft (36) with a small gear (32) with the intermediate shaft (32). A large gear (31) with intermediate shaft (S1)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disc side and the outer disk side of the output shaft (36) by bearing (48, 49), and between the bearing (48) on the inner disk side of the bearing output shaft (36) and the final output gear (35) of the output shaft (36). In the axial observation, the bearing (48) and the large gear (31) are arranged as the top circle of the large gear (31) of the intermediate shaft (S1) and the outer diameter circle of the bearing (48) on the side of the inner disc of the bearing output shaft (3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通过减速器连结电动机和车轮用轴承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搭载于轮圈的内部,因此该驱动装置的重量增加会导致车辆的非簧载质量的增加。非簧载质量的增加使行驶稳定性、NVH特性恶化,因此该驱动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非常重要。电动机的输出转矩与电动机尺寸以及重量成比例,因此当通过电动机单体来产生车辆的驱动所需的转矩时,需要大型的电动机。因此,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中,将电动机的旋转经由减速机构向轮圈传递,从而实现了电动机的小型化。然而,配置于车辆的轮圈内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4273号公报)所公开那样与下臂等悬架装置连结。因此,在车辆的轮圈内,除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外还需要确保悬架装置的设置空间。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轮圈内还配置有制动钳,因此还需要确保该制动钳的设置空间。因此,对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期望极力缩小其径向尺寸。为了应对该要求,即使牺牲轴向(车宽方向)的尺寸而削减径向的尺寸,也由于轴向尺寸增加而使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从轮圈向内盘侧伸出的伸出量变大,因此在车辆转向时、上下运动时,存在与车身、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干涉的可能性。作为削减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轴向以及径向的尺寸的结构的一例,例如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14202号公报)中公开了将减速器与轮圈中心同轴地配置、并且将减速器与电动机配置于同一径向剖面上的手法。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717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142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2中,将电动机的输出经由惰轮向配置在电动机的外径侧的减速器(行星齿轮)传递。因此,即使能够使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小型化,但与惰轮相应地部件数量增加而使重量加重,NVH特性降低。像这样,在研究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小型化的情况下,通常作为折衷会产生另外的新的课题。因此,需要充分地进行研究,以使新的课题带来的影响为最小程度。鉴于以上的验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径向的尺寸小型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其具备电动机部、车轮用轴承部以及减速器部,该减速器部由具有输入轴、中间轴以及输出轴的平行轴齿轮机构构成,将被输入至输入轴的电动机部的输出转矩经由中间轴以及输出轴而向车轮用轴承部传递,在中间轴设置有大齿轮以及小齿轮,并且在输出轴设置有与中间轴的所述小齿轮啮合的最终输出齿轮,分别通过轴承支承输出轴的内盘侧和外盘侧,其特征在于,在支承所述输出轴的内盘侧的轴承与输出轴的最终输出齿轮之间配置有中间轴的大齿轮,在从轴向观察时,中间轴的大齿轮的齿顶圆与支承输出轴的内盘侧的所述轴承的外径圆具有交点。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增大中间轴的大齿轮的径向尺寸。因此,能够确保所需的减速比,并且将各齿轮有效地收纳于外壳内的空间,因此能够减小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径向尺寸。通过采用该结构,虽然存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组装作业性降低的情况,但该问题能够通过改进夹具等对策而容易地消除。另外,不会对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功能、性能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并且,优选为,分别通过轴承支承中间轴的内盘侧和外盘侧,在支承所述中间轴的外盘侧的轴承与中间轴的大齿轮之间配置有输出轴的最终输出齿轮,在从轴向观察时,输出轴的最终输出齿轮的齿顶圆与支承中间轴的外盘侧的所述轴承的外径圆具有交点。由此,能够增大最终输出齿轮的径向尺寸,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径向的尺寸小型化。因此,能够在轮圈内充分确保悬架臂、制动钳等的收容空间。因此,在向电动机动车等搭载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时,能够应用现有的悬架装置、制动装置,能够使开发成本低廉化。附图说明图1是在图2中的P-P线处向视观察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时的纵剖视图。图2是在图1中的Q-Q线处向视观察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时的横剖视图。图3是在图1中的R-R线处向视观察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时的横剖视图。图4是示出作为比较例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5是示出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组装工序的纵剖视图。图6是搭载了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电动机动车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图6的电动机动车的后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搭载了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21的电动机动车11的概要俯视图,图7是从后方观察电动机动车11时的概要剖视图。如图6所示,电动机动车11具备底盘12、作为转向轮的前轮13、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4、向后轮14传递驱动力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21。如图7所示,后轮14收容于底盘12的轮罩15的内部,经由悬架装置(悬架)16而固定于底盘12的下部。悬架装置16通过左右延伸的悬架臂支承后轮14,并且通过包括螺旋弹簧与减震器的支承件,吸收后轮14从地面受到的振动从而抑制底盘12的振动。在左右的悬架臂的连结部分设置有抑制转弯时等的车身的倾斜的稳定器。为了提高对于路面的凹凸的随动性,将后轮14的驱动力高效地向路面传递,因此悬架装置16采用能够使左右的车轮独立地上下运动的独立悬架式。电动机动车11在轮罩15的内部设置有分别驱动左右的后轮14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21,从而无需在底盘12上设置电动机,驱动轴以及差动齿轮机构等,因此具有能够将客厢空间确保为较大,并且能够分别控制左右的后轮14的旋转的优点。在对该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进行说明之前,根据图1~图3对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2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21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将成为靠近车辆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的一侧称作外盘侧,将成为靠近中央的一侧称作内盘侧。图1是在图2的P-P线处向视观察时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是在图1的Q-Q线处向视观察时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横剖视图,图3是在图1的R-R线处向视观察时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横剖视图。如图1所示,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21具备:产生驱动力的电动机部A、将电动机部A的旋转减速并输出的减速器部B、以及将来自减速器部B的输出向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4传递的车轮用轴承部C。电动机部A、减速器部B以及车轮用轴承部C分别收容于外壳22。考虑到组装电动机部A、减速器部B或者车轮用轴承部C时的作业性,外壳22设为能够分割的结构(参照图5)。电动机部A由径向间隙型的电动机26构成,该电动机26包括:固定于外壳22的定子23、在定子23的径向内侧与定子23a隔着间隙而对置配置的转子24、以及配置于转子24的径向内侧且与转子24一体旋转的电动机旋转轴25。电动机旋转轴25能够以每分钟一万几千转左右高速旋转。定子23通过向磁性体芯卷绕线圈而构成,转子24由永磁铁等构成。电动机旋转轴25的轴向一侧端部(图1的右侧)被滚动轴承40支承为相对于外壳22旋转自如,轴向另一侧端部(图1的左侧)被滚动轴承41支承为相对于外壳22旋转自如。减速器部B具有输入齿轮30、作为中间齿轮的输入侧中间齿轮31(大齿轮)以及输出侧中间齿轮32(小齿轮)、以及最终输出齿轮35。输入齿轮30与输入轴30a一体地形成,该输入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其具备电动机部、车轮用轴承部以及减速器部,该减速器部由具有输入轴、中间轴以及输出轴的平行轴齿轮机构构成,将被输入至输入轴的电动机部的输出转矩经由中间轴以及输出轴而向车轮用轴承部传递,在中间轴设置有大齿轮以及小齿轮,并且在输出轴设置有与中间轴的所述小齿轮啮合的最终输出齿轮,分别通过轴承支承输出轴的内盘侧和外盘侧,其特征在于,在支承所述输出轴的内盘侧的轴承与输出轴的最终输出齿轮之间配置有中间轴的大齿轮,在从轴向观察时,中间轴的大齿轮的齿顶圆与支承输出轴的内盘侧的所述轴承的外径圆具有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01 JP 2016-2143801.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其具备电动机部、车轮用轴承部以及减速器部,该减速器部由具有输入轴、中间轴以及输出轴的平行轴齿轮机构构成,将被输入至输入轴的电动机部的输出转矩经由中间轴以及输出轴而向车轮用轴承部传递,在中间轴设置有大齿轮以及小齿轮,并且在输出轴设置有与中间轴的所述小齿轮啮合的最终输出齿轮,分别通过轴承支承输出轴的内盘侧和外盘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四郎铃木稔太向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