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及电力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6677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6:25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池、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及电力系统,该电池能够抑制电极断裂,并且,该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以及电力系统包括该电池。第一技术为一种电池,其包括卷绕成扁平状的电极,电极在复绕部具有贯通孔。

Batteries, batteries, electronic equipment, electric vehicles, power storage devices and power system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technology is to provide batteries, batteries, electronic devices, electric vehicles, electric storage devices and electric power systems that can inhibit electrode breakage, and the battery, electronic equipment, electric vehicles, electric storage devices, and electric power systems include the battery. The first technology is a battery, which includes an electrode wound into a flat shape, and the electrode has a through hole in the rewinding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及电力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池、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及电力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移动电话以及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PersonalDigitalAssistants:PDA)等各种电子设备正广泛普及,期望该电子设备的进一步的小型化。为了应对该期望,作为电源,进行了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的开发。作为实现高能量密度化的技术,存在使电极厚膜化来提高活性物质层的面积密度的技术。但是,若将该技术采用于卷绕型的电池元件,则担心会在复绕部产生电极的断裂。因此,探讨了通过控制集电体的强度及拉伸、或者采用柔软性高的粘合剂而在具有高面积密度的厚型电极中也能够保持卷绕性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4-1706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电极断裂的电池、包括其的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以及电力系统。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技术为一种电池,其包括卷绕成扁平状的电极,电极在复绕部具有贯通孔。第二技术为一种电池组,其包括第一技术的电池、以及控制该电池的控制部。第三技术为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第一技术的电池,并从该电池接受电力的供给。第四技术为一种电动车辆,其包括第一技术的电池;转换装置,从该电池接受电力的供给并转换为车辆的驱动力;以及控制装置,基于关于该电池的信息,进行关于车辆控制的信息处理。第五技术为一种蓄电装置,其包括第一技术的电池,并向连接于该电池的电子设备供给电力。第六技术为一种电力系统,其包括第一技术的电池,并从该电池接受电力的供给。专利技术效果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技术,能够抑制电极的断裂。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构成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卷绕电极体的剖面图。图3是用于说明卷绕电极体的复绕部的剖面图。图4的A、图4的B是用于说明贯通孔的配置例的概略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构成例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一构成例的框图。图7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系统的一构成例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车辆的一构成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按照以下的顺序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1第一实施方式(层压膜型电池的例子)2第二实施方式(电池组以及电子设备的例子)3第三实施方式(蓄电系统的例子)4第四实施方式(电动车辆的例子)<1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的构成]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下简称为“电池”。)10是所谓的层压膜型电池,通过将安装有正极导线11以及负极导线12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20收容于膜状的外装部件30的内部而得,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以及薄型化。正极导线11以及负极导线12分别从外装部件30的内部朝外部例如向同一方向导出。正极导线11以及负极导线12例如分别由铝(Al)、铜(Cu)、镍(Ni)或者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分别形成为薄板状或者网眼状。外装部件30例如由具有柔软性的层压膜构成。外装部件30例如具有将热熔树脂层、金属层、表面保护层依次层叠而成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热熔树脂层侧的面成为收容卷绕电极体20一侧的面。作为该热熔树脂层的材料,例如可列举聚丙烯(PP)、聚乙烯(PE)。作为金属层的材料,例如可列举铝。作为表面保护层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尼龙(Ny)。具体而言,例如外装部件30通过依次将例如尼龙膜、铝箔以及聚乙烯膜贴在一起而成的矩形状的铝层压膜而构成。外装部件30例如配设成聚乙烯膜侧与卷绕电极体20相对,各外缘部通过融合或者粘合剂而相互紧贴。在外装部件30与正极导线11及负极导线12之间插入有用于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的紧贴膜31。紧贴膜31由相对于正极导线11以及负极导线12具有紧贴性的材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乙烯或者改性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构成。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外装部件30,也可以取代上述层压膜而由具有其它结构的层压膜、聚丙烯等高分子膜或者金属膜构成。或者,也可以使用将铝制膜作为芯材并在其单面或者双面层叠有高分子膜的层压膜。另外,作为外装部件30,出于外观美观这一点,也可以使用还包括有色层的外装部件、以及/或者在从热熔树脂层和表面保护层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层中包含着色材料的外装部件。在热熔树脂层与金属层之间、以及表面保护层与金属层之间中的至少一方设有粘合层的情况下,该粘合层也可以包含着色材料。如图2所示,作为电池元件的卷绕电极体20是通过将具有长条状的正极21与负极22隔着同样具有长条状的隔膜23层叠并卷绕成扁平状而成的。在外装部件30的内部注入作为电解质的电解液,使其浸透正极21、负极22以及隔膜23。卷绕电极体20以负极22成为最内周电极、正极21成为最外周电极的方式被卷绕。正极21的最外周端部由止绕带24固定。在正极21的内周侧端部设有绝缘带25A,此外,在与正极21的内周侧端部相对一侧的负极22上设有绝缘带25B。在负极22的外周侧端部设有绝缘带26A,此外,在与负极22的外周侧端部相对一侧的正极21上设有绝缘带26B。以下,对构成电池的正极21、负极22、隔膜23以及电解液依次进行说明。(正极)正极21具有在正极集电体21A的两面设有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结构。需要注意的是,也可以仅在正极集电体21A的单面设有正极活性物质层21B。正极21在复绕部具有一个或多个贯通孔21C。这里,具有贯通孔21C的复绕部是在正极集电体21A的单面或双面设有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部分的复绕部。在本说明书中,如图3所示,正极21的复绕部指的是卷绕的正极21中位于平坦部分20S之间的弯曲部分。在卷绕电极体20的厚度方向上的复绕部的宽度WA随着从卷绕电极体20的外周侧往内周侧而变窄,在正极21的最内周成为大致线状。因此,随着从卷绕电极体20的外周侧往内周侧,施加于复绕部的应力变大,在正极21的最内周,应力集中于大致线状的复绕部。贯通孔21C优选的是设于正极21中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最内周的复绕部。这是因为,应力容易集中于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最内周的复绕部,因此若未设置贯通孔21C,则担心正极21容易断裂。贯通孔21C更优选的是设于正极21中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最开始的复绕部。这是因为,应力特别容易集中于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最开始的复绕部,因此若未设置贯通孔21C,则担心正极21容易断裂。贯通孔21C优选的是还设于正极21中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第二周的复绕部。这是因为,应力仅次于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最内周(第一周)的复绕部地容易集中于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第二周的复绕部,因此若未设置贯通孔21C,则担心正极21容易断裂。贯通孔21C优选的是设于正极21的复绕部的顶部。这是因为,应力容易集中在复绕部的顶部,因此若未设置贯通孔21C,则担心正极21容易断裂。即便是在复绕部的顶部中,也优选的是在最内周的复绕部的顶部设置贯通孔21C,更优选的是在最开始的复绕部的顶部设置贯通孔21C。也可以除了最内周的复绕部的顶部之外,还在第二周的复绕部设置贯通孔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括卷绕成扁平状的电极,所述电极在复绕部具有贯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14 JP 2015-2434231.一种电池,包括卷绕成扁平状的电极,所述电极在复绕部具有贯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极包括集电体和活性物质层,所述复绕部是在所述集电体上设有所述活性物质层的部分的复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极是正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正极包括集电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设于所述集电体的两面的部分处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面积密度为大于27mg/cm2且小于65mg/cm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体积密度为大于3.0g/cm3且在4.30g/cm3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设于所述复绕部的贯通孔的个数为1个以上且15个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贯通孔的孔径为5μm以上且1500μm以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在所述电极的短边方向上的所述贯通孔的占有率为大于0%且在24%以下。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贯通孔设于所述电极中所述活性物质层的最内周的复绕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井贵昭浅野洋人奥野盛朗德原义实桥本彩木暮太一山川直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