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车轮胎以及平衡车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654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车轮胎以及平衡车车轮,包括轮毂和轮胎本体,轮胎本体横截面为工字型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垂直连接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轮毂的轮毂开口,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与地面接触能实现车体的垂直方向支撑;该轮胎的工字型中间部分的中间连接部,不与地面直接接触,提供左右工字型两侧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连接和力传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结构设计,形成双胎并轮车轮,将该车轮安装在车体上时,由于自身宽度较大,且形成两个支撑点,可以保证平衡车侧倾方向得到支撑,骑行者在极低速情况下不会发生单向倾翻。

Balance wheel and balance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lance car tire and a balance car wheel, including the hub and the tire body.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tire body is a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first support part, the second support part and the middle connection part, and the middle connection part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arts, and the first support and seco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suppor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the hub opening for the wheel hub. The first support and the second suppor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ground to realize the vertical support of the body.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yres of the tyres does not contact the ground directly, and provides the first support and second support on the right and left type two sides. The connection and force conduction between the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is designed by the above structure to form a double tire and wheel wheel. When the wheel is installed on the car body, because of its larger width and two supporting points, it can guarantee the direction of the balance car to be supported and the rider will not turn over one way at very low sp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衡车轮胎以及平衡车车轮
本技术涉及平衡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平衡车轮胎以及平衡车车轮。
技术介绍
平衡车,是采用内部加速度传感器与角速度传感器获取当前情况下的自身姿态,根据姿态信息采用倒立摆原理对电机扭矩进行相应控制,以保持自身姿态的稳态平衡。骑行过程中,骑行者自身姿态信息的变化导致平衡车稳态姿态遭到破坏从而实现平衡车的前后向行进。传统的平衡车存在难以学习的缺陷,其原因在于极低速情况下独轮系统无法保证初学者在实现肌肉记忆之前能够保证自身在侧倾方向的平衡,而如果采用加宽平底轮胎对侧倾方向进行支撑则会导致平衡车难以转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轮胎和包含该轮胎的平衡车车轮,在保证平衡车在极低速情况下侧倾方向的支撑平衡与转向便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低速情况下侧倾方向不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平衡车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横截面为工字型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中间连接部,所述中间连接部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轮毂的轮毂开口,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与地面接触能实现车体的垂直方向支撑。通过以上结构设计,形成双胎并轮结构,将具有该轮胎的车轮安装在车体上时,由于轮胎自身宽度较大,而且形成双点支撑结构,可以保证平衡车侧倾方向得到支撑,骑行者在极低速情况下不会发生单向倾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胎本体为充气型轮胎,所述轮胎本体内部具有一沿其宽度方向贯穿设置的第一充气腔。轮胎内部只有一个第一充气腔,由于两个支撑部和中间连接部之间的内腔均为连通的,所以第一充气腔内各部分压强一致,保证轮胎本体平稳运行,所述中间连接部不与地面直接接触,仅作为横向连接与保证所述充气腔内气道通畅。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轮胎本体为充气型轮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内分别具有一用于容纳气体的第二充气腔,且两个所述第二充气腔彼此之间不连通。通过在两个支撑部内分别设置第二充气腔,中间连接部内不具有气腔,两边支撑部内气腔压强更加均匀一致,有利于轮胎本体的平稳运行,而且中间连接部不具有气腔,强度更高,平衡车轮胎强度更好,承载能力更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胎本体为实心轮胎。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包括胎面部、胎肩部和胎体部,所述轮毂开口设置在所述胎体部上,所述胎面部为平面结构。所述胎面部为轮胎本体与地面接触部分,所述胎肩部位于胎面部与胎体部之间,当平衡车直向行驶或静止时,胎肩部提供胎面部到胎体部的连接与力传导能力,当平衡车发生向右或向左转向时轮胎发生向右或向左单侧翘起,胎肩部提供到地面的直接接触,轮胎本地为平底结构,增大接触面积,使车轮提供更加稳定支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包括胎面部、胎肩部和胎体部,所述轮毂开口设置在所述胎体部上,所述胎面部为圆弧形结构。轮胎本体为圆底结构,可减少车轮转向时克服的摩擦力,从而方便车轮转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胎面部外表面为光滑面或花纹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胎肩部外表面为光滑面或花纹面。通过在胎面部和胎肩部设置花纹面以此提供轮胎对地面的摩擦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胎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帘布层。强度较高的帘布层作为轮胎本体的受力骨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胎体部内侧的所述帘布层厚度大于位于所述胎面部和所述胎肩部内侧的所述帘布层厚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车轮,包含轮毂和本技术提供的平衡车轮胎,所述平衡车轮胎套设在所述轮毂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毂为工字形框架结构,所述轮胎本体套设在所述轮毂上后能保证所述充气腔的通气。轮胎本体安装在同一个工字型框架式轮毂上,轮胎套在轮毂上之后能够保证内部气腔的正常通气,保证轮胎两个工字型外侧部分内部气压相等。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轮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轮毂均为圆盘形结构,两个所述轮毂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所述轮毂开口上。轮胎套在轮毂上之后能够保证内部气腔的正常通气,保证轮胎两个工字型外侧部分内部气压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车轮安装在车体上时,由于轮胎自身宽度较大,可以保证平衡车侧倾方向得到支撑,骑行者在极低速情况下不会发生单向倾翻;当骑行者转向过程中由于克服转向向心力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得转弯时该轮胎工字型单侧与地面进行接触,接触面积因此大大减小,避免了加宽平底轮胎接触面积过大导致的难以转向问题;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平衡车车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平衡车轮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平衡车轮胎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平衡车车轮的侧视图;图5是图4中A向去掉轮毂后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是图4中A向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是图4中A向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1、轮毂;2、轮胎本体;21、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3、中间连接部;24、轮毂开口;25、胎面部;26、胎肩部;27、胎体部;200、第一充气腔;300、第二充气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车轮胎,包括轮胎本体2,轮胎本体2横截面为工字型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21、第二支撑部22和中间连接部23,中间连接部23垂直连接在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之间;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轮毂1的轮毂开口24,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与地面接触能实现车体的垂直方向支撑;该轮胎的工字型中间部分的中间连接部23,不与地面直接接触,提供左右工字型两侧的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之间的连接和力传导。通过以上结构设计,形成双胎并轮轮胎,将具有该轮胎的车轮安装在车体上时,由于轮胎自身宽度较大,且形成两个支撑点,可以保证平衡车侧倾方向得到支撑,骑行者在极低速情况下不会发生单向倾翻。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中轮胎本体2为充气型轮胎,轮胎本体2内部具有一沿其宽度方向贯穿设置的第一充气腔200。轮胎内部只有一个第一充气腔200,由于两个支撑部和中间连接部23之间的内腔均为连通的,所以第一充气腔200内各部分压强一致,保证轮胎本体2平稳运行,中间连接部23不与地面直接接触,仅作为横向连接与保证第一充气腔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车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本体(2),所述轮胎本体(2)横截面为工字型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21)、第二支撑部(22)和中间连接部(23),所述中间连接部(23)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2)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轮毂(1)的轮毂开口(24),所述第一支撑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与地面接触能实现车体的垂直方向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本体(2),所述轮胎本体(2)横截面为工字型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21)、第二支撑部(22)和中间连接部(23),所述中间连接部(23)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2)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轮毂(1)的轮毂开口(24),所述第一支撑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与地面接触能实现车体的垂直方向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本体(2)为充气型轮胎,所述轮胎本体(2)内部具有一沿其宽度方向贯穿设置的第一充气腔(2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本体(2)为充气型轮胎,所述第一支撑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2)内分别具有一用于容纳气体的第二充气腔(300),且两个所述第二充气腔(300)彼此之间不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平衡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2)均包括胎面部(25)、胎肩部(26)和胎体部(2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崇阳
申请(专利权)人:英凡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