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652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5:37
热交换器(10)具备多个第1传热管(21)、第1集管部(52)、多个第2传热管(22)、第2集管部(53)、第1连接管(55)及第2连接管(56)。多个第1传热管(21)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彼此沿上下方向隔着间隔排列。在第1集管部(52)以连通状态连接有多个第1传热管(21)的一端。多个第2传热管(22)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彼此沿上下方向隔着间隔排列。在第2集管部(53)以连通状态连接有多个第2传热管(22)的一端。第1连接管(55)连接第1集管部(52)的下部与第2集管部(53)的上部。第2连接管(56)连接第1集管部(52)的上部与第2集管部(53)的下部。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A heat exchanger (10) has a plurality of first heat transfer tubes (21), first set tubes (52), a plurality of second heat transfer tubes (22), second collection tubes (53), first connecting pipes (55) and 2 connection tubes (56). A plurality of first heat transfer tubes (21) extend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are spaced apart from each other along the upper and lower directions. The first collector pipe section (52)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a plurality of first heat transfer tubes (21) in a connected state. A plurality of second heat transfer tubes (22) extend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are spaced apart from each other along the upper and lower directions. The second collector pipe section (53)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a plurality of second heat transfer tubes (22) in a connected state. The first connecting pipe (55) connects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header (52)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header (53).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pe (56) connects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header (52)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cond header (5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及空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及空调。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2月29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38405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作为空调的热交换器已知有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传热管的热交换器。多个传热管沿上下方向隔着间隔配置。各传热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叶片。多个传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集管连接。这种热交换器以如下方式构成,即,为了确保制冷剂的流路长度,将导入至一对集管中的第1集管并经传热管流通至第2集管的制冷剂用第2集管来折返,以使其再次经传热管返回到第1集管。第2集管即折返侧的集管内通过将该集管内以上下方向划分的隔板划分有多个区域。由此,经传热管导入至集管内的一区域内的制冷剂在经由连接管导入至集管内的另一区域之后,经由与另一区域连接的多个传热管而返回到出入口侧的第1集管。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进行折返的制冷剂被导入的集管内的各区域的下部连接有上述连接管的热交换器。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0715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然而,当将上述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经由传热管导入至集管内的一区域的制冷剂其全部不一定均被气化,而处于液相制冷剂及气相制冷剂混在一起的气液两相制冷剂的状态。当这种气液两相制冷剂经由连接管导入至集管内的另一区域的下部时,密度高的液相制冷剂份变得难以到达至上部传热管。因此,越是流经上方传热管的制冷剂量,液相制冷剂流量变得越少,其结果,存在无法获得所希望的热交换器性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性能下降的热交换器及使用了该热交换器的空调。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法。即,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具备:第1传热管,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内部流通制冷剂并且沿上下方向隔着间隔排列多个;第1集管部,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且以连通状态连接有多个所述第1传热管的一端;第2传热管,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内部流通制冷剂并且沿上下方向隔着间隔排列多个;第2集管部,以连通状态连接有多个所述第2传热管的一端;第1连接管,连接所述第1集管部的下部与所述第2集管部的上部;及第2连接管,连接所述第1集管部的上部与所述第2集管部的下部。根据这种热交换器,例如,经由第1传热管导入至第1集管部的气液两相制冷剂中液相份多且密度高的制冷剂导入至与第1集管部的下部连接的第1连接管。因此,密度高的制冷剂经由第1连接管供给至第2集管部的上部。另一方面,导入至第1集管部的气液两相制冷剂中气相份多且密度低的制冷剂导入至与第1集管部的上部连接的第2连接管,因此,密度低的制冷剂经由第2连接管供给至第2集管部的下部。由此,在第2集管部内成为液相份多的制冷剂从上部下沉,且气相份多的制冷剂从下部上浮。因此,促进液相份及气相份的混合,从而在第2集管部内的上下方向整个区域使制冷剂密度均匀化。因此,能够实现供给至与第2集管部连接的多个传热管的制冷剂分配的均等化。上述热交换器还可以具备第2集管隔板,该第2集管隔板将所述第2集管部内的空间划分为与所述第1连接管连通的第2上部区域及与所述第2连接管连通的第2下部区域,且形成有以上下贯穿的连通孔。由此,从第2集管部的上部导入的液相份多的制冷剂暂时滞留于第2上部区域。另一方面,从第2集管部的下方导入的气相份多的制冷剂经由连通孔上浮到第2上部区域。由此,在第2集管部内的上部中气相份不会变得过量,即,能够实现促进气相份/液相份的混合。上述热交换器还可以具备第1集管隔板,该第1集管隔板将所述第1集管部内的空间划分为与所述第1连接管连通的第1下部区域及与所述第2连接管连通的第1上部区域。经第1传热管导入至第1集管部内的制冷剂有时在每个第1传热管中的气液比例不同。尤其,越是从位于上方的第1传热管导入至第1集管部内的制冷剂,气相份越多,越是从位于下方的第1传热管导入至第1集管部内的制冷剂,液相份越多。因此,通过第1集管隔板将第1集管部内分隔为第1下部区域及第1上部区域,能够使经由第1连接管、第2连接管供给至第2集管部内的下部、第2集管部内的上部的制冷剂的气相及液相的比例稳定。而且,通过调整第1集管隔板的上下方向位置,能够将供给至第2集管部内的下部、第2集管部内的上部的制冷剂的气液比例及流量调整为所希望的值。在上述热交换器中,所述第1连接管及所述第2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呈在内部形成有彼此隔着间隔排列多个的流路的扁平管状。由此,例如,与第1连接管、第2连接管为剖面圆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流通内部的制冷剂量较多,并且能够减少制冷剂的压损。而且,在上述热交换器中,可以具备集管,所述集管具有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的集管主体及以上下划分所述集管主体内的主隔板,所述第1集管部在所述集管主体内为所述主隔板的下方的部分,所述第2集管部在所述集管主体内为所述主隔板的上方的部分。通过在一集管内经由主隔板形成第1集管部及第2集管部,能够轻松地构成具有这些第1集管部及第2集管部的热交换器。并且,由制冷剂分离出的油成分经由第2连接管引向第1集管部而不会储存于第2集管部内。由此能够将油成分再次混合于制冷剂中,因此能够抑制来自制冷剂的油成分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任一热交换器。由此,能够提供一种抑制由制冷剂的不均匀分配而引起的热交换性能的下降且效率高的空调。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中的热交换器及空调,能够实现效率下降的抑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纵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4是对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图。图5是对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纵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9是对将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图。图10是对将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第1连接管、第2连接管的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图1~图5对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空调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空调1具备压缩机2、室内热交换器3(热交换器10)、膨胀阀4、室外热交换器5(热交换器10)、四通阀6及连接它们的配管7。空调1通过以上要件构成制冷剂回路。压缩机2对制冷剂进行压缩,且将所压缩的制冷剂供给至制冷剂回路。室内热交换器3在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3在进行制冷运行时用作蒸发器而从室内进行吸热,而在进行制热运行时用作冷凝器而向室内进行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其具备:第1传热管,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内部流通制冷剂并且沿上下方向隔着间隔排列多个;第1集管部,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且以连通状态连接有多个所述第1传热管的一端;第2传热管,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内部流通制冷剂并且沿上下方向隔着间隔排列多个;第2集管部,以连通状态连接有多个所述第2传热管的一端;第1连接管,连接所述第1集管部的下部与所述第2集管部的上部;及第2连接管,连接所述第1集管部的上部与所述第2集管部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29 JP 2016-0384051.一种热交换器,其具备:第1传热管,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内部流通制冷剂并且沿上下方向隔着间隔排列多个;第1集管部,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且以连通状态连接有多个所述第1传热管的一端;第2传热管,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内部流通制冷剂并且沿上下方向隔着间隔排列多个;第2集管部,以连通状态连接有多个所述第2传热管的一端;第1连接管,连接所述第1集管部的下部与所述第2集管部的上部;及第2连接管,连接所述第1集管部的上部与所述第2集管部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还具备:第2集管隔板,将所述第2集管部内的空间划分为与所述第1连接管连通的第2上部区域及与所述第2连接管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山洋平青木泰高立野井秀哲左海将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