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6511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5:33
燃气轮机中的燃烧器与涡轮之间的过渡构造具有:过渡段,其包含管道和从管道的下游端突出的凸缘;以及过渡段罩,其围绕管道,过渡段罩包含凸部,该凸部以在其与涡轮之间夹持着凸缘的状态通过螺栓而被固定于涡轮。

Transitional structure

The transitional structure between the burner and the turbine in a gas turbine consists of a transition section, which includes a pipe and a protruding flange from the downstream end of the pipe; and a transition cover, which surrounds the pipe, and the transition cover includes a convex part, which is fixed to the turbine by a bolt holding a flange between the turbine and the turb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过渡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轮机中燃烧器与涡轮之间的过渡构造。
技术介绍
在燃气轮机中,在燃烧器与涡轮之间设置有过渡段。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图6所示的过渡构造。在图6所示的过渡构造中,过渡段100包含:具有圆形状入口和圆弧状出口的管道101;以及从管道101的下游端突出的外侧凸缘102和内侧凸缘103。外侧凸缘102通过省略图示的螺栓而固定于涡轮110。过渡段100的管道101被过渡段罩130围绕。在过渡段罩130上设置有用于与管道101进行固定的凸部131。该凸部131通过省略图示的螺栓而被固定于在管道101所设置的突耳(lug)(未图示)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746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图6所示的过渡构造中,过渡段罩130被螺栓固定于管道101,过渡段100被其他的螺栓固定于涡轮110。在这样的构造中,螺栓的数量变多,组装作业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组装作业简化的过渡构造。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过渡构造是燃气轮机中燃烧器与涡轮之间的过渡构造,该过渡构造具有:过渡段,其包含管道和从所述管道的下游端突出的凸缘;以及过渡段罩,其围绕所述管道,所述过渡段罩包含凸部,该凸部以在该凸部与所述涡轮之间夹持着所述凸缘的状态通过螺栓而被固定至所述涡轮。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过渡段和过渡段罩利用共用的螺栓而被固定于涡轮,因此能够使组装作业简化。所述凸部也可以越过所述凸缘而与所述涡轮抵接。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过渡段的凸缘的高度降低到不到达螺栓的程度,能够使凸缘小型化。而且,由于凸缘被凸部覆盖,因此抑制了从压缩机排出的压缩空气被吹送到凸缘。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压缩空气对凸缘的冷却,降低凸缘的根部部分所产生的热应力。所述涡轮也可以包含:涡轮喷嘴,其具有喷嘴凸缘;喷嘴支架,其支承所述喷嘴凸缘;以及以所述涡轮的轴心为中心的环状的适配器,其介于所述喷嘴凸缘与所述过渡段的凸缘之间并与它们面接触,并且介于所述喷嘴支架与所述凸部之间并与它们面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适配器的两侧得到较高的密封性。所述螺栓也可以贯穿所述喷嘴支架和所述适配器。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螺栓的轴力作用于适配器与过渡段的凸缘和凸部之间、以及适配器与喷嘴凸缘和喷嘴支架之间,能够在适配器的两侧得到更高的密封性。也可以是,所述过渡段的凸缘位于所述管道的比圆弧状出口靠上游侧的位置,所述适配器与所述管道上的位于所述圆弧状出口的径向外侧或者径向内侧的圆弧壁对置,在所述适配器上设置有沿径向贯穿该适配器的冷却孔。根据该结构,使用从压缩机排出的压缩空气,即使在过渡段的比凸缘靠下游侧的位置也能够冷却管道。例如,所述过渡段的凸缘也可以是从所述管道的下游端向所述圆弧状出口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外侧凸缘与从所述管道的下游端向所述圆弧状出口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内侧凸缘中的至少一方。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过渡构造的组装作业简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渡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过渡段的立体图。图4是过渡段罩的立体图。图5是变形例的过渡构造的剖视图。图6是以往的过渡构造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燃气轮机中燃烧器(未图示)与涡轮7之间的过渡构造。在燃气轮机中,从压缩机向设置于压缩机(未图示)与涡轮7之间的对流室内排出压缩空气。在压缩机的周围以从上述对流室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燃烧器。过渡构造设置在各燃烧器与涡轮7之间。换言之,过渡构造的数量与燃烧器的数量相同。涡轮7包含形成环状的气体流路71的多级涡轮喷嘴。在图2中,仅描述了多级涡轮喷嘴中的配置在最上游侧的第一级涡轮喷嘴70。各过渡构造包含将对应的燃烧器与第一级涡轮喷嘴70连接的过渡段1。更详细而言,过渡段1包含将燃烧器的排出口与涡轮7的气体流路71连通的管道2。过渡段1的管道2被过渡段罩5围绕,燃烧器被燃烧器罩围绕。在过渡段1的管道2与过渡段罩5之间以及在燃烧器与燃烧器罩(未图示)之间,形成有空气通路50。在过渡段罩5上设置有多个孔(在图1和图4中,作为代表仅对3个孔进行作图),该多个孔用于向空气通路50导入压缩气体并且通过冲击冷却来冷却管道2。排出到上述的对流室内的压缩空气被从设置于过渡段罩的多个孔导入到空气通路50中,并向燃烧器的空气取入口流动。压缩空气从空气取入口被取入到燃烧器的内部,在燃烧器内与燃料混合之后该混合气进行燃烧,从而生成燃烧气体。燃烧气体穿过过渡段1的管道2而从燃烧器的排出口向涡轮7的气体流路71流动。涡轮7在第一级涡轮喷嘴70的外侧具有外侧喷嘴支架83和外侧适配器84,并且在涡轮喷嘴70的内侧具有内侧喷嘴支架93和内侧适配器94。涡轮7的第一级涡轮喷嘴70包含夹着气体流路71而分离的外侧护罩81和内侧护罩91。在本实施方式中,涡轮喷嘴70被分割成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段,在各段中,外侧护罩81与内侧护罩91通过图示省略的支柱而连结。在外侧护罩81的前端设置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喷嘴凸缘82。外侧喷嘴支架83从后方与喷嘴凸缘82面接触,支承喷嘴凸缘82。外侧适配器84是配置在喷嘴凸缘82和外侧喷嘴支架83的前方的以涡轮7的轴心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件,与喷嘴凸缘82和外侧喷嘴支架83面接触。同样,在内侧护罩91的前端设置有向径向内侧扩展的喷嘴凸缘92。内侧喷嘴支架93从后方与喷嘴凸缘92面接触,支承喷嘴凸缘92。内侧适配器94是配置在喷嘴凸缘92和内侧喷嘴支架93的前方的以涡轮7的轴心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件,与喷嘴凸缘92和内侧喷嘴支架93面接触。以下,以1个过渡构造为代表进行说明。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涡轮7的轴向的一方(燃烧气体的流动的上游侧)称为前方,将另一方(燃烧气体的流动的下游侧)称为后方。如图1和图3所示,过渡段1的管道2在上游端21具有圆形状入口2A,在下游端22具有圆弧状出口2B。并且,在管道2上设置有从下游端22向圆弧状出口2B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外侧凸缘3以及从下游端22向圆弧状出口2B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内侧凸缘4。如图2所示,管道2上的位于圆弧状出口2B的径向外侧的外侧圆弧壁23构成与第一级涡轮喷嘴70的外侧护罩81连续的壁面,管道2上的位于圆弧状出口2B的径向内侧的内侧圆弧壁24构成与涡轮喷嘴70的内侧护罩91连续的壁面。上述的外侧适配器84介于外侧凸缘3与喷嘴凸缘82之间,与外侧凸缘3也是面接触。同样,上述的内侧适配器94介于内侧凸缘4与喷嘴凸缘92之间,与内侧凸缘4也是面接触。在外侧凸缘3的后表面上,在根部部分设置有沿着管道2的外侧圆弧壁23的槽34,另一方面,在外侧适配器84的前表面上,在内周缘部设置有嵌入到槽34中的环状的突起85。同样,在内侧凸缘4的后表面上,在根部部分设置有沿着管道2的内侧圆弧壁24的槽44,另一方面,在内侧适配器94的前表面上在外周缘部设置有嵌入到槽44中的环状的突起95。外侧凸缘3和内侧凸缘4位于比圆弧状出口2B靠上游侧的位置。因此,外侧适配器84的内周面与管道2的外侧圆弧壁23对置,并且内侧适配器94的外周面与管道2的内侧圆弧壁24对置。更详细而言,外侧凸缘3具有:沿着管道2的外侧圆弧壁23的边沿(rim)31;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渡构造,其是燃气轮机中燃烧器与涡轮之间的过渡构造,该过渡构造具有:过渡段,其包含管道和从所述管道的下游端突出的凸缘;以及过渡段罩,其围绕所述管道,所述过渡段罩包含凸部,该凸部以在该凸部与所述涡轮之间夹持着所述凸缘的状态通过螺栓而被固定至所述涡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26 JP 2015-2302381.一种过渡构造,其是燃气轮机中燃烧器与涡轮之间的过渡构造,该过渡构造具有:过渡段,其包含管道和从所述管道的下游端突出的凸缘;以及过渡段罩,其围绕所述管道,所述过渡段罩包含凸部,该凸部以在该凸部与所述涡轮之间夹持着所述凸缘的状态通过螺栓而被固定至所述涡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构造,其中,所述凸部越过所述凸缘而与所述涡轮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渡构造,其中,所述涡轮包含:涡轮喷嘴,其具有喷嘴凸缘;喷嘴支架,其支承所述喷嘴凸缘;以及以所述涡轮的轴心为中心的环状的适配器,其介于所述喷嘴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内晃司松本匡史横治克洋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