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6470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5:21
进气装置(1)具有对各进气通路的一部分进行开闭的多个阀部(44),各阀部(44)经由分别在位于其两端的一对侧壁部(46)设置的旋转轴(48、50)而可自由摆动地支撑于壳体(10),从旋转轴(48、50)的中心向径向外侧偏移。各阀部(44)的外侧面(54)形成为以旋转轴(48、50)为中心的圆弧状,在外侧面(54)的长边缘部(54a、54b)分别凸出设置有密封部(60、62)。在开阀时,各阀部(44)收容于在壳体通路(20)凹陷设置的阀部收容部(40),密封部(60、62)隔着微小间隙而与阀部收容部(40)的底面(40a)相对。在闭阀时,第1密封部(60)在保持与阀部收容部(40)的底面(40a)重叠的状态下位于阀部收容部(40)的下游侧部分。

The intake devic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he intake device (1) has a plurality of valve parts (44) that open and close a part of each inlet passage, and each valve portion (44) can be freely supported by a shell (10) by a rotating shaft (48, 50) set at a pair of side wall parts (46) at both ends of the inlet (10), and offset from the center of the axis of rotation (48 and 50) to the radial side. The outer side (54) of the valve parts (44) is formed as a circular arc with a rotating shaft (48, 50) as the center, and the long edge (54a, 54B) of the outer side (54)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eal (60, 62). When the valve is opened, the valve parts (44) are accommodated in the valve portion (40) set in the housing channel (20) depression, and the sealing part (60, 62) is opposite to the bottom (40a) of the valve portion (40) in a small gap. When the valve is closed, the first sealing part (60) is positioned at the downstream side part of the valve part receiving part (40) while maintaining the overlap of the bottom surface (40a) of the valve part receiving part (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对进气通路进行开闭的阀体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该进气装置通过对进气歧管的进气通路的开口面积进行控制而在内燃机的燃烧室内形成滚流,其具有嵌入于进气歧管的出口部的支架和可自由摆动地支撑于该支架的阀体。在阀体的外侧面,在上游侧边缘部的附近设置有凸状的密封部。在支架底面设置有形成阀体的收容空间的底板。在闭阀时,阀体的密封部与底板的端缘接近,从而实现阀体与支架之间的密封。然而,在上述现有的进气装置中,存在下述问题,即,在闭阀时,在密封部与底板端缘之间残留的间隙较大,由于穿过该间隙的气体泄漏,进气流动会降低。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568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中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具备:壳体,其构成进气通路;以及阀体,其具有对进气通路的一部分进行开闭而强化进气流动的阀部。在上述壳体的通气通路的底壁形成有沿上述阀部的移动轨迹的凹陷为圆弧形的收容部,与上述收容部的底面相对的上述阀部的外侧面形成为圆弧状,并且沿进气方向上游侧的边缘部而具有凸状的密封部。在上述结构中,遍布阀部的整个移动范围,密封部与收容部底面之间的间隙变小,在闭阀时,通过密封部将收容部的下游侧部分进行封装。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闭阀时,从阀体与收容部的底面之间穿过的气体的泄漏减少,能够抑制进气流动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进气装置的进气歧管的主视图。图2是在安装于气缸盖的状态下示出的沿图1的A-A线处的进气歧管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闭阀时的阀体的进气歧管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开阀时的阀体的进气歧管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阀体的斜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示出将本专利技术的进气装置1应用于直列4气缸的内燃机的例子。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进气装置1的进气歧管2的主视图,图2是其剖视图。此外,图2示出了车载状态下的进气歧管2的姿态,但进气歧管2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姿态。进气歧管2是通过振动焊接将硬质合成树脂制的4个部件2a~2d彼此接合而构成的,具有:集气管6,其经由进气口5而导入进气;以及作为进气通路的4个分支通路8,其以将集气管6的周围包围的方式延伸,将集气管6内的进气分配至各气缸。本专利技术的进气装置1构成进气歧管2的一部分,由壳体10、和在该壳体10内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的阀体组件12构成。壳体10由在与进气歧管2的第1部件2a一体成型的内燃机前后方向上细长的箱状的壳体主体14、和嵌合于该壳体主体14内的细长的壳体罩16构成。在壳体主体14中,贯穿形成有分别构成分支通路8的一部分的4个壳体通路20。上述4个壳体通路20配置为沿壳体主体14的长度方向排列,分别形成为剖面大致矩形。各壳体通路20的底壁20a(对内燃机进行车载的状态下的壳体通路下侧的壁)具有凹陷为圆弧状的凹部22,并且具有从该凹部22更进一步凹陷,将壳体罩16的一部分容纳的罩收容部23(参照图3)。并且,壳体主体14沿其周围形成有用于将进气歧管2固定于气缸盖4的凸缘24,并且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有安装致动器26的凸缘28,在另一端形成有安装开度传感器30的凸缘32。如图1所示,壳体罩16由硬质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以使得分别与壳体通路20以及进气端口34的开口端对应的4个大致矩形的开口部36沿长度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开口。对于壳体罩16的一个面(下游侧面)16a而言,在相邻的开口部36之间延伸的部分处,形成有与各开口部36的短边部平行地延伸的垫圈槽37。并且,如图3所示,在壳体罩16的另一个面(上游侧面),凸出部38从各开口部36的下端部凸出设置为舌片状。各凸出部38具有构成壳体通路20的一部分的内壁面38a,该内壁面38a弯曲成圆弧状。并且,在该上游侧面,在上述开口部36之间延伸的部分以及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凸出设置有未图示的多个轴承部。在壳体罩16安装于壳体主体14的状态下,各凸出部38分别被收容于罩收容部23,各凸出部38的内壁面38a和各凹部22的底面相连续,从而形成分别收容阀部44的凹状的阀部收容部40。各阀部收容部40的底面40a形成以阀体组件12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阀体组件12通过将具有相同结构的两组阀体42彼此连结而构成。各阀体42如图5所示,由硬质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型,由下述部件构成,即,2个大致长方形状的阀部44、在各阀部44的两侧设置的扇状的侧壁部46、将位于内侧的2个侧壁部46连结的圆筒状的中间旋转轴48、以及分别在位于外侧的侧壁部46设置的圆筒状的端部旋转轴50。各阀部44相对于旋转轴48、50的中心而向径向外侧偏移。如图3、4所示,形成为厚壁的板状的阀部44的外侧面52形成以旋转轴48、50为中心的圆弧状,与此相对,内侧面54成为沿圆弧的弦的平坦面。另外,在各阀部44的一个长边缘部的中央部分处,通气窗部56被切口而形成为大致矩形。以上述方式分别构成的两组阀体42彼此连结而构成阀体组件12。另外,分别在阀体组件12的一端连结有致动器26,在另一端连结有开度传感器30。以使得各阀部44位于各壳体通路20内的方式,将阀体组件12插入于壳体主体14内,以将阀体组件12覆盖的方式,安装垫圈58以及壳体罩16,构成进气装置1。在该状态下,侧壁部46的外壁面47分别与壳体通路20的侧壁面20a相对,并且各阀部44的外侧面52与阀部收容部40的底面40a相对。即,阀部收容部40的底面40a沿外侧面52的移动轨迹而形成为圆弧状,两者位于同心圆上。另外,中间旋转轴48以及端部旋转轴50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于通过壳体主体14和壳体罩16而形成的未图示的轴承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进气装置1如图3所示,如果通过致动器26将阀体组件12沿图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驱动,则各阀部44沿阀部收容部40的底面40a转动,所有壳体通路20同时闭合。在该闭阀位置,导入至进气歧管2内的进气从壳体通路20经由通气窗部56而流向进气端口34。由此,滚流(进气流动)被强化。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如果通过致动器26将阀体组件12沿图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驱动,则各阀部44沿阀部收容部40的底面40a转动,所有壳体通路20同时打开。在该开阀位置,阀部44的内侧面54与壳体通路20的底壁20a成为连续面,构成壳体通路20的一部分。导入至进气歧管2内的进气流过开口部36的整个面,由此,滚流减弱。换言之,在图4的开阀位置,阀部44整体成为收容于凹陷为圆弧状的阀部收容部40内的状态。下面,参照图3~5,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要部的阀体42的密封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各阀部44的外侧面52由于沿长边的一对长边缘部54a、54b和沿短边的一对短边缘部54c、54d而构成为大致长方形状。并且,沿长边缘部54a(进气方向上游侧边缘部)而凸出设置有凸状的第1密封部60。该第1密封部60遍布外侧面52的一对短边缘部54c、54d之间而大致以直线状连续地延伸。在另一个长边缘部54b(进气方向下游侧边缘部),凸出设置有分别从各短边缘部54c、54d延伸至通气窗部56的凸状的第2密封部62。第1密封部60以及第2密封部62各自的从外侧面52的凸出量设定为,使得在各密封部60、62的前端与阀部收容部40的底面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具备:壳体,其构成进气通路;以及阀体,其具有对进气通路的一部分进行开闭而强化进气流动的阀部,在该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中,在上述壳体的通气通路的底壁形成有沿上述阀部的移动轨迹的凹陷为圆弧形的收容部,与上述收容部的底面相对的上述阀部的外侧面形成为圆弧状,并且沿进气方向上游侧的边缘部而具有凸状的密封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具备:壳体,其构成进气通路;以及阀体,其具有对进气通路的一部分进行开闭而强化进气流动的阀部,在该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中,在上述壳体的通气通路的底壁形成有沿上述阀部的移动轨迹的凹陷为圆弧形的收容部,与上述收容部的底面相对的上述阀部的外侧面形成为圆弧状,并且沿进气方向上游侧的边缘部而具有凸状的密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中,上述外侧面具有沿进气方向下游侧的边缘部而设置的凸状的第2密封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木修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