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6469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5:20
引擎冷却装置(10)包括:主冷却回路(11),其包含主散热器(2);副冷却回路(13),其包含副散热器(6)及中冷器(4);以及连接流路(14),其连接副冷却回路(13)的第3分岔部(32)与主冷却回路(11)的第3合流部(33)。在主冷却回路(11)的旁路流路(22)的第1合流部(24)上,配置有第1电磁阀(15),在从主冷却回路(11)到副冷却回路(13)的第2分岔部(30)上,配置有第2电磁阀(16),在连接流路(14)上,配置有第3电磁阀(17)。在暖机中,第1电磁阀(15)变为旁路状态,第2电磁阀(16)关闭,第3电磁阀(17)打开。在通常运转中,第1电磁阀(15)变为非旁路状态,第2电磁阀(16)打开,第3电磁阀(17)关闭。

Engine cooling device

The engine cooling device (10) includes the main cooling circuit (11), which includes the main radiator (2), the secondary cooling circuit (13), including the auxiliary radiator (6) and the medium cooler (4), and the connecting flow path (14), which connects the third bifurcations (32) of the secondary cooling loop (13) to the third (33) of the main cooling circuit (11). In the first coflow section (24) of the bypass flow (22) of the main cooling circuit (11), a first solenoid valve (15) is configured on the second bifurcation (30) from the main cooling circuit (11) to the secondary cooling circuit (13), and a second solenoid valve is configured on the connecting flow path (14). In the warmer, the first solenoid valve (15) becomes a bypass state, the second solenoid valve (16) is closed, and the third solenoid valve (17) is opened. In normal operation, the first solenoid valve (15) becomes non bypass state, the second solenoid valve (16) is opened, and the third solenoid valve (17) is clo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引擎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入口控制方式的引擎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在被安装在车辆上的引擎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水温度的控制中,存在所谓的入口控制方式和出口控制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将前者即入口控制方式的引擎冷却装置的例子表示在图5中。在该引擎冷却装置中,通过引擎50的冷却水在流过主散热器52及/或旁路通路53后,又由恒温器54来调整流量之后,通过水泵55而被再次供给到引擎50。此外,由水泵55送出的冷却水的一部分在通过被与主散热器52相对地配置的副散热器56后,被供给到作为低水温用热交换器的中冷器57。另外,作为低水温用热交换器,除中冷器(intercooler)57外,也能够例示EGR冷却器或空调冷凝器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898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630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因为伴随近年来的引擎的高输出化,不仅是引擎,中冷器等低水温用热交换器也存在进一步高温化的倾向,所以在上述引擎冷却装置中,存在冷却性能不足而导致车辆的燃料经济性降低或排气恶化等风险。另一方面,也存在如下风险:越是提高引擎冷却装置的冷却性能而将流通到低水温用热交换器的冷却水低温化,在引擎暖机时,完成暖机就越迟。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冷却能力,并且促进引擎的暖机的入口控制方式的引擎冷却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的引擎冷却装置包括:主冷却回路,其具有:第1流路,其使引擎的冷却水出口与主散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通;第2流路,其使上述主散热器的冷却水出口与上述引擎的冷却水入口连通;以及旁路流路,其从上述第1流路的第1分岔部分岔并连接在上述第2流路的第1合流部上,流路切换阀,其被配置在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第1合流部上,切换冷却水的流路,水泵,其被配置在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引擎侧流路上,将冷却水压送到上述引擎的上述冷却水入口侧,副冷却回路,其具有:第3流路,其从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引擎侧流路的比上述水泵靠下游侧的第2分岔部分岔,并连通到副散热器的冷却水入口;第4流路,其使上述副散热器的冷却水出口与利用冷却水来冷却气体或液体的热交换器的冷却水入口连通;以及第5流路,其连接上述热交换器的冷却水出口与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引擎侧流路的比上述水泵靠上游侧的第2合流部,连接流路,其连接上述副冷却回路的上述第3流路的第3分岔部与上述主冷却回路的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主散热器侧流路的第3合流部,第1开闭阀,其被配置在上述连接流路上,第2开闭阀,其被配置在上述主冷却回路的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第2分岔部或比上述第2分岔部靠上述引擎的上述冷却水入口侧处,开闭向上述引擎的上述冷却水入口侧的流路,以及控制器,其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上述第1开闭阀、以及上述第2开闭阀;上述控制器在上述引擎暖机中,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使得上述第2流路中的比上述第1合流部靠上述引擎侧的引擎侧流路与上述旁路流路连通;上述控制器在上述引擎暖机完成的通常运转时,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使得上述引擎侧流路与上述第2流路中的比上述第1合流部靠上述主散热器侧的主散热器侧流路连通;上述控制器在上述引擎的上述通常运转时,进行控制,使得在上述流路切换阀使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散热器侧流路与上述引擎侧流路连通时,关闭上述第1开闭阀并开放上述第2开闭阀,在上述引擎的上述暖机中,进行控制,使得在上述流路切换阀使上述旁路流路与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引擎侧流路连通时,开放上述第1开闭阀并关闭上述第2开闭阀。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的引擎冷却装置中,进一步包括水温传感器,该水温传感器检测上述引擎的上述冷却水的温度;上述控制器基于由上述水温传感器检测到的上述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上述第1开闭阀、以及上述第2开闭阀。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引擎冷却装置中,在由上述水温传感器检测到的上述冷却水的温度为预定的温度以上时,上述控制器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使得上述引擎侧流路与上述主散热器侧流路连通,并且进行控制以关闭上述第1开闭阀并开放上述第2开闭阀;在由上述水温传感器检测到的上述冷却水的温度小于预定的温度时,上述控制器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使得上述流路切换阀将上述旁路流路与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引擎侧流路连通,并且进行控制以开放上述第1开闭阀并关闭上述第2开闭阀。在上述构成中,在暖机完成的引擎的通常运转中,因为流路切换阀使第2流路的主散热器侧流路与引擎侧流路连通,所以由引擎加热的冷却水流入到主散热器,并由主散热器进行冷却。此外,在引擎的通常运转时,因为在流路切换阀使第2流路的散热器侧流路与引擎侧流路连通时,第2开闭阀开放,所以由主散热器冷却的冷却水流入到引擎而对引擎进行冷却。此外,在引擎的通常运转时,因为在流路切换阀使第2流路的散热器侧流路与引擎侧流路连通时,第1开闭阀关闭,所以从主冷却回路的第2流路的第2分岔部流入到副冷却回路的冷却水不会从连接流路流入到主冷却回路,而是会流入到副散热器,由副散热器来进一步冷却,从而在热交换器中对气体或液体进行冷却。此外,在引擎暖机中,因为在流路切换阀使旁路流路与第2流路的引擎侧流路连通时,第2开闭阀关闭,所以被水泵压送的冷却水不会流入到引擎,而是会流入到副冷却回路。如此,在引擎暖机中,因为冷却水不会流入到引擎,所以能够促进引擎的暖机。此外,在引擎暖机中,因为在流路切换阀使旁路流路与第2流路的引擎侧流路连通时,第1开闭阀开放,所以流入到副冷却回路的冷却水在第3分岔部处分岔而流到副散热器侧与连接流路侧。在第3分岔部处流入到副散热器侧的冷却水流入到副散热器而被冷却,并在热交换器中对气体或液体进行冷却。此外,在第3分岔部处流入到连接流路侧的冷却水流入到第2流路的主散热器侧流路而由主散热器来进行冷却。如此,因为能够利用2个散热器(主散热器及副散热器)来对冷却水进行冷却,所以与例如仅用副散热器来对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冷却水变成低温,并能够提高引擎冷却装置的冷却性能。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冷却能力,并且促进引擎的暖机。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引擎冷却装置的构成图。图2是说明通常运转中的引擎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水的流动的构成图。图3是说明暖机中的引擎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水的流动的构成图。图4是本公开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引擎冷却装置的构成图。图5是表示以往的入口控制方式的引擎冷却装置的例子的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图中的冷却回路上的箭头表示冷却水的流动方向,单点划线表示没有冷却水的流动。此外,阀标记中的留白表示开放状态,涂黑表示关闭状态。如图1所示,该引擎冷却装置10对被安装在车辆上的引擎1进行冷却,并将入口控制方式用于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车辆上,为了对冷却水进行冷却,安装有2个散热器(主散热器2及副散热器6)。在车辆行驶时等,被吸入到进气通道3的空气A在由涡轮增压器(省略图示)的压缩机(省略图示)压缩而变为高温,并利用水冷式的中冷器(热交换器)4来进行冷却后,作为吸入空气,经由进气歧管5而被供给到引擎1。被供给到引擎1的吸入空气在被与燃料混合并燃烧,从而产生热能后,又在成为燃烧气体而被从排气歧管7排出到排气通道8之后,成为排气G而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冷却回路,其具有:第1流路,其使引擎的冷却水出口与主散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通;第2流路,其使上述主散热器的冷却水出口与上述引擎的冷却水入口连通;以及旁路流路,其从上述第1流路的第1分岔部分岔并连接在上述第2流路的第1合流部上,流路切换阀,其被配置在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第1合流部上,切换冷却水的流路,水泵,其被配置在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引擎侧流路上,将冷却水压送到上述引擎的上述冷却水入口侧,副冷却回路,其具有:第3流路,其从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引擎侧流路的比上述水泵靠下游侧的第2分岔部分岔并连通到副散热器的冷却水入口;第4流路,其使上述副散热器的冷却水出口与利用冷却水来冷却气体或液体的热交换器的冷却水入口连通;以及第5流路,其连接上述热交换器的冷却水出口与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引擎侧流路的比上述水泵靠上游侧的第2合流部,连接流路,其连接上述副冷却回路的上述第3流路的第3分岔部与上述主冷却回路的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主散热器侧流路的第3合流部,第1开闭阀,其被配置在上述连接流路上,第2开闭阀,其被配置在上述主冷却回路的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第2分岔部或比上述第2分岔部靠上述引擎的上述冷却水入口侧处,开闭向上述引擎的上述冷却水入口侧的流路,以及控制器,其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上述第1开闭阀、以及上述第2开闭阀;上述控制器在上述引擎暖机中,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使得上述第2流路中的比上述第1合流部靠上述引擎侧的引擎侧流路与上述旁路流路连通;上述控制器在上述引擎暖机完成的通常运转时,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使得上述引擎侧流路与上述第2流路中的比上述第1合流部靠上述主散热器侧的主散热器侧流路连通;上述控制器在上述引擎的上述通常运转时,进行控制,使得在上述流路切换阀使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散热器侧流路与上述引擎侧流路连通时,关闭上述第1开闭阀并开放上述第2开闭阀,在上述引擎的上述暖机中,进行控制,使得在上述流路切换阀使上述旁路流路与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引擎侧流路连通时,开放上述第1开闭阀并关闭上述第2开闭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24 JP 2015-2288811.一种引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冷却回路,其具有:第1流路,其使引擎的冷却水出口与主散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通;第2流路,其使上述主散热器的冷却水出口与上述引擎的冷却水入口连通;以及旁路流路,其从上述第1流路的第1分岔部分岔并连接在上述第2流路的第1合流部上,流路切换阀,其被配置在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第1合流部上,切换冷却水的流路,水泵,其被配置在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引擎侧流路上,将冷却水压送到上述引擎的上述冷却水入口侧,副冷却回路,其具有:第3流路,其从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引擎侧流路的比上述水泵靠下游侧的第2分岔部分岔并连通到副散热器的冷却水入口;第4流路,其使上述副散热器的冷却水出口与利用冷却水来冷却气体或液体的热交换器的冷却水入口连通;以及第5流路,其连接上述热交换器的冷却水出口与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引擎侧流路的比上述水泵靠上游侧的第2合流部,连接流路,其连接上述副冷却回路的上述第3流路的第3分岔部与上述主冷却回路的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主散热器侧流路的第3合流部,第1开闭阀,其被配置在上述连接流路上,第2开闭阀,其被配置在上述主冷却回路的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第2分岔部或比上述第2分岔部靠上述引擎的上述冷却水入口侧处,开闭向上述引擎的上述冷却水入口侧的流路,以及控制器,其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上述第1开闭阀、以及上述第2开闭阀;上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川清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