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6298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4:30
描述了一种旨在装配到摩托车后轮上的摩托车轮胎(100),包括:﹣胎体结构(2),所述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2a)和至少一个第二(2b)径向叠置的胎体帘布层,每个胎体帘布层包括布置成相互平行的多个增强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2a)和至少一个第二(2b)胎体帘布层相互交叉,使得第一帘布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第二胎体帘布层的增强元件和赤道面(X‑X)倾斜;﹣胎面带(8),所述胎面带径向叠置在第一(2a)和第二(2b)胎体帘布层上;﹣所述胎面带(8)沿着轴向方向延伸一长度(L)并且包括横跨赤道面(X‑X)定位的中央部分(L1)和相对于中央部分(L1)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向部分(L2,L3);﹣中央部分(L1)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胎面带的宽度(L)的20%;每个侧向部分(L2,L3)具有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胎面带(8)的宽度L的40%;﹣所述胎面带(8)包括多条沟槽;﹣所述中央部分(L1)具有小于4%的空隙橡胶比;﹣轮胎在中央部分(L1)处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半径,所述第一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60mm;﹣轮胎在每个侧向部分(L2,L3)处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弯曲半径,所述第二弯曲半径小于或等于50mm。

Motorcycle tire

A motorcycle tyre (100), which is designed to be assembled on the rear wheel of a motorcycle, includes: a matrix structure (2), which consists of at least one first (2a) and at least one second (2b) radial ply carcass layer, each carcass ply layer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reinforcement elements; at least one. The first (2a) and at least one second (2b) tire cord intersects each other so that the reinforcement element of the first cord layer is inclined to the reinforcement element and the equatorial surface (X X) of the second tire cord layer; the tire belt (8) is vertically stacked on the first (2a) and second (2b) tire cord layers; the fetal face belt (8) along the axis is along the axis. Extending a length (L) to the direction and including a central part (L1) that is located across the equatorial plane (X X) and two lateral parts relative to the central part (L1); the width of the central part (L1) extending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20% of the width of the fetal face (L); each side part (L2, L3) has the same direction. The width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40% of the width L of the tire belt (8); the tire belt (8)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grooves; the central part (L1) has a void ratio of less than 4%; the profile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tire in the central part (L1) includes at least one first bending radius, and the first bending radius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60. Mm; -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tire at each side part (L2, L3) includes at least one second bending radius, and the second bending radius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5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摩托车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轮胎。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旨在装配到摩托车车轮上的轮胎,所述摩托车具有中-小发动机排量(例如,150cm3或更高)和/或中等马力(例如,50-80hp)并且一般应用于常常以崎岖不平的道路为特征的地理区域中。
技术介绍
由US4112994和EP1884377已知摩托车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近年来,人们发现具有小或中等发动机排量和/或中-低功率的摩托车在处于热带或亚热带地理区域的新兴市场中日渐普及应用,所述热带或亚热带地理区域气候炎热且以丰沛降雨为特征。在这些地理区域中,道路崎岖不平,例如,具有坑洞、中空和/或突出部分。为了能够应对这些情况,同时考虑摩托车和因而其轮胎能够承受的过载以及高里程数,通常要求用于这种用途的轮胎具有卓越的强度特性。而且,本申请人发现在这种市场中消费者需要在被更换之前可行驶许多公里的摩托车轮胎。本申请人认为,通过仅仅作用于胎面带很难实现轮胎公里数的增加,尤其是希望在每种使用条件下均保持高安全特性的情况下。因此本申请人面对提供一种旨在安装在摩托车后轮的摩托车轮胎的问题,所述摩托车轮胎结构简单,并且因此不昂贵,具有卓越的强度特性,适于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使用以及与过载摩托车一起使用,并且同时还提供了高公里数。本申请人致力于通过用常规胎体结构制造具有创新轮廓的轮胎来实现这种改进,所述创新轮廓适于提供沿着周向方向有限延伸的胎印区域,所述胎印区域以协同方式与胎面带的沟槽的分布和布置协作。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旨在装配到摩托车后轮上的摩托车轮胎,其包括:﹣胎体结构,所述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和至少一个第二径向叠置的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中的每个包括多个增强元件,所述多个增强元件布置成相互平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和至少一个第二胎体帘布层相互交叉,使得第一帘布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第二胎体帘布层的增强元件以及相对于赤道面倾斜;﹣胎面带,所述胎面带径向叠置在第一和第二胎体帘布层上;﹣所述胎面带沿着轴向方向延伸预定长度并且包括:中央部分,所述中央部分横跨赤道面定位;和两个侧向部分,所述两个侧向部分相对于中央部分彼此相对;﹣中央部分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胎面带的宽度的20%;每个侧向部分具有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胎面带的宽度的40%;﹣所述胎面带包括多条沟槽;﹣所述中央部分具有小于4%的空隙橡胶比;﹣轮胎在中央部分处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半径,所述第一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60mm;﹣轮胎在每个侧向部分处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弯曲半径,所述第二弯曲半径小于或等于50mm。本申请人制造了这样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具有常规结构,从而适于向轮胎提供强度,所述轮胎结构简单并且制造费用低廉。已经制造的轮胎还设置有这样的轮廓,所述轮廓具有的曲率带有可变弯曲半径,与根据现有技术的轮胎相比,所述可变弯曲半径在中央部分中增加,以便形成不那么圆(lessrounded)的中央区域,并且最后,所述轮胎设置有带有沟槽的胎面带,所述沟槽布置成确保排水,但不会从结构上削弱胎面带,尤其是在中央部分处。本申请人认为,实际上,不那么圆,即,更为扁平的胎面带中央区域导致地面上的胎印区域的尺寸和比例发生明显改变,这结果导致比根据现有技术的轮胎更短和更宽。一般而言,本申请人认为,化合物的磨损是由轮胎在沥青路上滚动时化合物离开胎印区域时发生的滑动引起的;因此,胎印区域的尺寸和形状(与沥青路接触的区域)直接影响化合物磨损。更短的胎印区域,例如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获得的更短的胎印区域,牵涉更低的加热、更小的滑动并且因此更低程度的化合物自身磨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设置有胎面带中央部分,所述胎面带中央部分的特征在于低空隙橡胶比。本申请人认为,中央部分中的低空隙橡胶比一方面为该胎面带部分提供了适当刚度,另一方面有助于保持充胀轮胎的轮廓在赤道面处更扁平。表述“胎面花纹模块”意指沿着胎面带自身的整个周向延伸连续地重复的胎面花纹部分。然而,在保持相同花纹构造的同时,模块可以具有不同的周向长度。“胎面花纹”指的是胎面带在垂直于轮胎的赤道面且与轮胎的最大直径相切的平面上的每个点(包括沟槽)的表示。角度量度和/或线性量(距离、宽度、长度等等)和/或面积旨在指的是如上定义的胎面花纹。特别地,胎面带的宽度指的是胎面带自身在所述平面上的延伸宽度。而且,参照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形成在胎面带中的沟槽的角度布置,针对沟槽的每个点,这种角度布置旨在指的是由从赤道面开始进行旋转直到与通过该点的沟槽相切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绝对值介于0°和90°之间)。表述“基本直的分段”指的是这样的分段,所述分段在它们的延伸的至少80%上按照直线布置。“摩托车轮胎”指的是具有高曲率比(典型大于0.2)的轮胎,所述高曲率比允许摩托车在弯道行驶时达到高外倾角。轮胎的“赤道面”指的是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将轮胎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平面。“周向”方向指的是大体按照轮胎的旋转方向指向的方向或者在任何情况中仅仅相对于轮胎的旋转方向略微倾斜的方向。“空隙橡胶比”指的是轮胎的胎面花纹(可能整个胎面花纹)的被确定部分的沟槽的总面积与胎面花纹(可能整个胎面花纹)的所述被确定部分的总面积之比。轮胎的“曲率比”指的是在轮胎横截面中胎面带的径向最高点与轮胎的最大宽度或最大弦相距的距离和轮胎的最大宽度之比。轮胎横截面的轮廓的一部分的“弯曲半径”指的是最佳配合轮廓的该部分的圆周的半径。本专利技术在其一个或多个优选方面中可以包括下文所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每个侧向部分的空隙橡胶比可以等于或大于15%。为了增加在地面上的抓力,中央部分可以有利地包括环形中央部分,所述环形中央部分横跨赤道面定位并且轴向延伸不大于胎面带的宽度的15%而且具有等于或小于1%的空隙橡胶比。通常,第一弯曲半径可以介于70mm和100mm之间的范围内。通常,侧向部分处的第二弯曲半径大于35mm。优选地,第二弯曲半径可以介于40mm和45mm之间的范围内。有利地,中央部分可以沿着轴向方向延伸小于胎面带的宽度的35%的宽度。通常,每个侧向部分均可以沿着轴向方向延伸大于胎面带的宽度的20%的宽度。优选地,胎面带包括沿着轮胎的周向延伸方向重复的模块,所述模块包括:﹣至少一第一对第一沟槽,所述第一对第一沟槽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相对地倾斜;﹣至少一第二对第二沟槽,所述第二对第二沟槽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相对地倾斜;﹣第一对第一沟槽定位成与第二对第二沟槽周向交替。优选地,第一对第一沟槽中的第一沟槽相互周向错开,而第二对第二沟槽中的第二沟槽相互周向错开并且相对于第一对第一沟槽中的第一沟槽周向错开。有利地,第一对第一沟槽中的第一沟槽从所述中央部分轴向延伸远离赤道面,从而逐渐减小相对于赤道面的倾斜度,以便在中央部分与相应的侧向部分之间的过渡区域处限定基本介于12°和35°之间的倾角。通常,第一对第一沟槽中的第一沟槽可以包括轴向远离轮胎的赤道面的至少两个基本直的且基本连续的分段,其中,第一分段具有适于与赤道面限定小于或等于35°的角度的倾斜度。优选地,第二对第二沟槽中的第二沟槽可以包括轴向远离轮胎的赤道面的至少两个基本直的且基本连续的分段,其中,第一分段具有适于与赤道面限定小于或等于40°的角度的倾斜度。有利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旨在装配到摩托车的后轮上的摩托车轮胎(100),包括:﹣胎体结构(2),所述胎体结构包括:径向叠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胎体帘布层(2a)和至少一个第二胎体帘布层(2b),每个胎体帘布层包括布置成相互平行的多个增强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胎体帘布层(2a)和至少一个第二胎体帘布层(2b)相互交叉,使得第一帘布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第二胎体帘布层的增强元件以及相对于赤道面(X‑X)倾斜;﹣胎面带(8),所述胎面带径向叠置在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2a)和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2b)上;﹣所述胎面带(8)沿着轴向方向延伸一长度(L)并且包括:中央部分(L1),所述中央部分横跨赤道面(X‑X)定位;和两个侧向部分(L2,L3),所述两个侧向部分相对于所述中央部分(L1)彼此相对;﹣所述中央部分(L1)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胎面带的宽度(L)的20%;每个侧向部分(L2,L3)具有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胎面带(8)的宽度L的40%;﹣所述胎面带(8)包括多条沟槽;﹣所述中央部分(L1)具有小于4%的空隙橡胶比;﹣所述轮胎在所述中央部分(L1)处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半径,所述第一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60mm;﹣所述轮胎在每个侧向部分(L2,L3)处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弯曲半径,所述第二弯曲半径小于或等于50m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21 IT 1020150000533951.一种旨在装配到摩托车的后轮上的摩托车轮胎(100),包括:﹣胎体结构(2),所述胎体结构包括:径向叠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胎体帘布层(2a)和至少一个第二胎体帘布层(2b),每个胎体帘布层包括布置成相互平行的多个增强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胎体帘布层(2a)和至少一个第二胎体帘布层(2b)相互交叉,使得第一帘布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第二胎体帘布层的增强元件以及相对于赤道面(X-X)倾斜;﹣胎面带(8),所述胎面带径向叠置在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2a)和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2b)上;﹣所述胎面带(8)沿着轴向方向延伸一长度(L)并且包括:中央部分(L1),所述中央部分横跨赤道面(X-X)定位;和两个侧向部分(L2,L3),所述两个侧向部分相对于所述中央部分(L1)彼此相对;﹣所述中央部分(L1)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胎面带的宽度(L)的20%;每个侧向部分(L2,L3)具有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胎面带(8)的宽度L的40%;﹣所述胎面带(8)包括多条沟槽;﹣所述中央部分(L1)具有小于4%的空隙橡胶比;﹣所述轮胎在所述中央部分(L1)处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半径,所述第一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60mm;﹣所述轮胎在每个侧向部分(L2,L3)处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弯曲半径,所述第二弯曲半径小于或等于5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每个侧向部分(L2,L3)具有等于或大于15%的空隙橡胶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部分(L1)包括环形中央部分(s),所述环形中央部分横跨赤道面(X-X)定位并且具有等于或小于1%的空隙橡胶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半径介于70mm和100mm之间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曲半径介于40mm和45mm之间的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部分(L1)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宽度小于所述胎面带的宽度(L)的3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每个侧向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巴尔博扎德桑塔纳J·R·韦尔切西C·多尼采蒂科尔西F·格拉穆尼斯
申请(专利权)人: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