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动作业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6269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往复动作业机,其能够进一步降低从外壳向把手传递的振动。具有电动电机、利用电动电机的动力而往复运动且打击工具的活塞以及打击件、收纳电动电机、活塞以及打击件的外壳(12)的往复动作业机(10),具有相对于外壳(12)能动作地连接的树脂制的把手(50)、设置于外壳(12)与把手(50)之间且把手(50)相对于外壳(12)动作并在活塞以及打击件的往复运动方向上伸缩的弹簧(74)、设置于把手(50)且由比重分别比构成把手(50)的材料的比重以及构成外壳(12)的材料的比重高的材料构成的配重(61)。

Reciprocating operation machi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ciprocating operation machine, which can further reduce the vibration transmitted from the shell to the handle. A reciprocating operation machine (10) with an electric motor, a reciprocating motion with an electric motor, a reciprocating motion and a striking tool, and a percussion piece, an electromotor, a piston, and a shell (12) of a striking piece (12), have a resin handle (50) connected to the shell (12), between the shell (12) and the handle (50). And the handle (50) is relative to the housing (12) movement and a spring (74) that stretches on the reciprocating motion direction of the piston and the strike part, and is set at the handle (50), and the weight of the material with the specific gravity of the handle (50), and the weight of the material that constitutes the shell (12) is higher (6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往复动作业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往复运动的打击机构的往复动作业机。
技术介绍
具备往复运动的打击机构的往复动作业机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的往复动作业机具备收纳电机的外壳、将电机的旋转力转换为往复动力的运动变换机构、连接于外壳的把手、设置于外壳内的缸体、在缸内往复运动的活塞、在缸体内可移动地配置的打击件、在缸体内形成于打击件与活塞之间的空气室、被外壳支撑并向工具传递打击件的打击力的中间件。外壳的第一端部通过弹性机构被连接于外壳上,把手的第二端部通过支撑轴可旋转地连接于外壳。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往复动作业机的活塞往复运动且打字件打击工具。外壳因打击时的反作用力而向活塞的往复运动方向振动。弹性机构能够降低从外壳向把手传递的振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265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往复动作业机不能充分降低从外壳向把手传递的振动,期望进一步降低把手的振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一步降低把手的振动、作业性良好的往复动作业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一实施方式的往复动作业机是具备电机、利用上述电机的动力而往复运动且打击工具的打击机构、收纳上述电机以及上述打击机构的外壳的往复动作业机,具备能相对于上述外壳移动地连接的树脂制的把手、设置于上述外壳与上述把手之间且若上述把手相对于上述外壳动作则向上述打击机构的往复动作方向伸缩的弹性体、设置于上述把手上且由比重比构成上述把手的材料的比重以及构成上述外壳的材料的比重高的材料构成的配重。专利技术效果根据往复动作业机能够进一步降低把手的振动,作业性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往复动作业机的主视图。图2是俯视往复动作业机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正视往复动作业机的打击壳体的剖视图。图4是正视往复动作业机的电机壳体以及齿轮壳体的剖视图。图5是正视往复动作业机的把手的剖视图。图6是正视往复动作业机的把手的剖视图。图7是俯视往复动作业机的振动降低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俯视往复动作业机的振动降低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表示往复动作业机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图10是表示往复动作业机的实施方式中的特性的图。图11是表示往复动作业机的比较例中的特性的图。图12是表示往复动作业机的比较例中的特性的图。图13是正视往复动作业机的把手的其他示例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从图13中把手与外壳接近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俯视往复动作业机的振动降低机构的其他示例的局部剖视图。图16是表示从图15中把手与外壳接近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7是用D-D面剖开往复动作业机的振动降低机构的其他示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往复动作业机的实施方式。图1以及图2所示的往复动作业机10也被称为冲击钻,往复动作业机10打击工具11。往复动作业机10在对作业对象的打孔作业、对作业对象的切削作业、对作业对象的破碎作业中使用。作业对象含有混凝土、石材。往复动作业机10具备外壳12,外壳12用螺栓部件16将打击壳体13、电机壳体14以及齿轮壳体15相互固定。另外,把手50与外壳12连接。打击壳体13如图3所示是筒形形状,打击件17设置于打击壳体13内。在打击壳体13中设置导向部18,打击件17可沿导向部18在轴线A1方向上动作。打击件17具备圆筒部19、连接于圆筒部19的轴线A1方向上的第一端部的底部20。圆筒部19的轴线A1方向中的第二端部开口。支架21设置于打击壳体13外部,支架21用螺栓部件22固定于打击壳体13的轴线A1方向的第一端部上。支架21是筒形状,支架21具备支撑孔23。支架21支撑插入支撑孔23中的工具11。连击锤24从支撑孔23配置于整个打击壳体13内。连击锤24可在轴线A1方向移动。连击锤24是圆柱状,连击锤24具备大径部25。环状的制动器27设置于打击壳体3内。通过大径部25接触于制动器26或制动器27,连击锤24限制轴线A1方向的移动范围。活塞28配置于打击件17的圆筒部19内。活塞28相对于打击件17可在轴向A1方向上移动。在圆筒部19内,在底部20与活塞28之间形成空气阻尼室29。环状的密封部件30安装于活塞28的外周面。密封部件30是合成橡胶制,密封部件30接触于圆筒部的内周面而形成密封面。密封部件30密封空气阻尼室29。手柄31通过连结部件32被固定于打击壳体13上。连结部件32含有螺栓以及螺母。手柄31配置于打击壳体13的外部,作业者能够抓住手柄31。如图1所示,电机壳体14在轴线A1方向上配置于打击壳体13与把手50之间,如图4所示,电动电机33配置于电机壳体14内。电动电机33具备定子34、转子35以及旋转轴36。定子34固定于电机壳体14内而配置,转子35被固定于旋转轴36上。旋转轴36可旋转地配置于电机壳体14内。设置划分电机壳体14内与齿轮壳体15内的隔壁37。电机壳体14支撑轴承38,隔壁37支撑轴承39。两个轴承38、39将轴线A2作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36。在往复动作业机10的主视图中,轴线A1与轴线A2正交。驱动齿轮40设置于旋转轴36的外周面。驱动齿轮40配置于齿轮壳体15内。中间齿轮41配置于齿轮壳体15内。齿轮壳体15支撑轴承42,隔壁37支撑轴承43。两个轴承42、43可旋转地支撑中间齿轮41。中间齿轮啮合于驱动齿轮40。曲轴44从齿轮壳体15内配置至电机壳体14内。从动齿轮45被固定于曲轴44上。齿轮壳体15支撑轴承46,隔壁37支撑轴承47。两个轴承46、47可旋转地支撑曲轴44。从动齿轮45啮合于中间齿轮41。曲轴44具备曲轴销48,曲轴销48位于相对于曲轴44向径向偏心的位置。连杆49从电机壳体14内配置至打击壳体13内,连杆49被连结于曲轴销48以及活塞28上。若曲轴44旋转,则连杆49将曲轴44的旋转力转换为活塞28的往复动作力。如图5以及图6所示,把手50具备筒形形状的把持部51、设置于把持部51的中心线B1方向的两端的第一端部52以及第二端部53。把手50在图2所示的往复动作业机10的俯视中具备隔着轴线A1而配置的两个构成片50A、50B。两个构成片50A、50B用螺栓部件60相互固定。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电机壳体14上设置固定件54,固定件54向电机壳体14的外部露出。第二端部53通过支撑轴55连接于固定件54,把手50将支撑轴55作为中心可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支撑轴55被固定于固定件54或被固定于第二端部53。在把手50上安装电源线缆56的端部,触发器57以及触发器开关58设置于把持部51。导线59设置于把持部51内以及第二端部53内,导线59连接于触发器开关58、电动电机33。电源线缆56连接于电源如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配重61设置于第一端部52。配重61由金属材料形成。配重61如图2、图7以及图8所示具备基部62、从基部62延伸的一对腕部63。一对腕部63沿轴线A1方向配置,一对腕部63在往复动作业机10的俯视中隔着轴线A1而配置。在一对腕部63之间形成有凹部64。配重61在往复动作业机10的俯视中是U字形。一对腕部63分别具备突出部65。腕部63具备外面66A,腕部63具备外面66B。外面66A、66B如图7所示,在支撑轴55的中心线D1方向上隔着间隔而配置。突出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往复动作业机,其具有电机、利用上述电机的动力进行往复动作且打击工具的打击机构以及收纳上述电机以及上述打击机构的外壳,该往复动作业机的特征在于,具有:相对于上述外壳能进行动作地连接于上述外壳的树脂制的把手;弹性体,其设置于上述外壳与上述把手之间,若上述把手相对于上述外壳进行动作,则在上述打击机构的往复动作方向上伸缩;以及配重,其设置于上述把手,并且由比重分别比构成上述把手的材料的比重以及构成上述外壳的材料的比重高的材料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26 JP 2015-230281;2016.08.30 JP 2016-168061.一种往复动作业机,其具有电机、利用上述电机的动力进行往复动作且打击工具的打击机构以及收纳上述电机以及上述打击机构的外壳,该往复动作业机的特征在于,具有:相对于上述外壳能进行动作地连接于上述外壳的树脂制的把手;弹性体,其设置于上述外壳与上述把手之间,若上述把手相对于上述外壳进行动作,则在上述打击机构的往复动作方向上伸缩;以及配重,其设置于上述把手,并且由比重分别比构成上述把手的材料的比重以及构成上述外壳的材料的比重高的材料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动作业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沿与上述往复动作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的支撑轴,上述把手以上述支撑轴为中心能旋转地连接于上述外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往复动作业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具有沿与上述往复动作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的把持部,上述把持部具有在与上述往复动作方向相交的预定方向上配置于两端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上述弹性体配置于上述第一端部与上述外壳之间,上述支撑轴对上述第二端部与上述外壳进行连接,上述配重设置于上述第一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动作业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体是由上述外壳和上述把手支撑的弹簧,上述配重被固定于上述把手且支撑上述弹簧的伸缩方向的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往复动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上设置上述配重,并且以下述方式设定上述配重的质量:在上述电机以最高转数旋转时从上述外壳向上述把手传递的上述往复动作方向的振动传递率比在上述把手上没有上述配重且在使上述电机以最高转数旋转时从上述外壳向上述把手传递的上述往复动作方向的振动传递率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往复动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边大治郎藤本刚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