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598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损耗的增加,并且能够提高Q值的电感元件。电感元件具备:基体;线圈,其设置于基体内;以及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它们设置于基体,并与线圈电连接。基体包括相互对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在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连接的底面。第一外部电极形成在底面的第一端面侧,第二外部电极形成在底面的第二端面侧。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外部电极的靠第一端面侧的端部连接,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外部电极的靠第二端面侧的端部连接。

Induc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ductance element which can increase the loss and increase the Q value. The inductor is equipped with: a matrix, a coil, which is set in the matrix, and the first external electrode and second external electrodes, which are set on the substrate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coil. The matrix comprises a first face and a second end fac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and a bottom surface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end face and the second end face. The first external electrode is formed on the first end face side of the bottom surface, and the second external electrode is formed on the second end face side of the bottom surface. The first end of the coil and the first external electrode are connected to the end of the first side side,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coil is connected to the end of the second end side of the second external electr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感元件。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电感元件,存在日本特开2014-39036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感元件。该电感元件具有:基体、设置于基体内的线圈、以及设置于基体并与线圈电连接的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基体包括相互对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在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连接的底面。第一外部电极形成在底面的第一端面侧,第二外部电极形成在底面的第二端面侧。线圈在与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以及底面平行的方向上卷绕成螺旋状。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外部电极的靠第二端面侧(电感元件的内部侧)的第一端连接,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外部电极的靠第一端面侧(电感元件的内部侧)的第一端连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39036号公报然而,若将上述现有的电感元件安装于安装基板,则发现了存在以下的问题。在将电感元件安装于安装基板时,电感元件的第一外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分别与安装基板的布线连接。为了基本上没有无用的引绕,安装基板的布线被布置成将通过第一外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各自的正下方的直线延伸到电感元件的外侧的形状。因此,相对于电感元件,从电感元件的第一端面侧、第二端面侧输出输入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在第一外部电极中在靠第二端面侧的第一端与靠第一端面侧的第二端之间流有电流,在第二外部电极中在靠第一端面侧的第一端与靠第二端面侧的第二端之间流有电流。因此,若从安装基板传递至电感元件的电流分别在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处中不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流动,则电流无法相对于线圈进行流出流入。由此,电流在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中的线路长度变长,因此损耗增加,使得Q值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损耗的增加并且能够提高Q值的电感元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电感元件具备:基体;线圈,其设置于上述基体内;以及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它们设置于上述基体,并与上述线圈电连接,上述基体包括相互对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在上述第一端面与上述第二端面之间连接的底面,上述第一外部电极形成在上述底面的上述第一端面侧,上述第二外部电极形成在上述底面的上述第二端面侧,上述线圈的第一端与上述第一外部电极的靠上述第一端面侧的端部连接,上述线圈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靠上述第二端面侧的端部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感元件,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外部电极的靠第一端面侧的端部连接,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外部电极的靠第二端面侧的端部连接。在将电感元件安装于安装基板时,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与安装基板的布线连接。进而,若电流流过线圈与安装基板之间,则分别在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中,电流仅通过该端部附近流动就能够相对于线圈流出流入。由此,电流在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中的线路长度变短,因此能够抑制损耗的增加,从而能够提高Q值。另外,在电感元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线圈具有:卷绕部,其卷绕成螺旋状;第一引出部,其在上述卷绕部的第一端与上述第一外部电极的靠上述第一端面侧的端部之间形成连接;以及第二引出部,其在上述卷绕部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靠上述第二端面侧的端部形成连接之间。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线圈具有卷绕部、第一引出部、以及第二引出部,因此能够使卷绕部的形状设计和第一、第二外部电极的形状设计相独立,所以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另外,在电感元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从与上述第一端面、上述第二端面以及上述底面平行的方向观察,上述第一引出部与上述第一外部电极形成的角度和上述第二引出部与上述第二外部电极形成的角度是锐角。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电流从安装基板流至电感元件时,例如,电流从基体的第一端面侧朝向基体的内侧地流至第一外部电极。然后,电流经过第一外部电极流入第一引出部。此时,由于第一引出部与第一外部电极形成的角度是锐角,因此电流的方向不会以大角度变化,所以能够降低由反射、涡流引起的损耗。另一方面,在电流从电感元件流至安装基板时,电流经过第二引出部和第二外部电极,从基体的内侧朝向基体的第二端面侧流动。此时,由于第二引出部与第二外部电极形成的角度是锐角,因此电流的方向不会以大角度变化,所以能够降低由于反射、涡流引起的损耗。因此,能够使电流顺畅地流动,并能够抑制电流的反射损耗的增加,从而能够提高Q值。此外,在上述构造中,对电流从第一外部电极起依次流至第一引出部、卷绕部、第二引出部、第二外部电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电流沿与上述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情况下,结果也是相同的。另外,在电感元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卷绕部在与上述底面平行的轴向上卷绕成螺旋状。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卷绕部的轴向是与底面平行的,因此,成为形成于底面的第一外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不易对由卷绕部产生的磁通进行屏蔽的构造,所以能够更加降低损耗。另外,在电感元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从上述卷绕部的轴向观察,上述第一引出部在上述第一引出部与上述卷绕部以最短距离交叉的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一引出部与上述卷绕部相切的第二位置之间而与上述卷绕部连接,上述第二引出部在上述第二引出部与上述卷绕部以最短距离交叉的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引出部与上述卷绕部相切的第二位置之间而与上述卷绕部连接。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第一引出部与卷绕部以最短距离交叉时,能够使第一引出部长度最短,从而能够抑制随着线路长度增加而带来的损耗的增加。另一方面,在第一引出部与卷绕部相切时,能够使第一引出部与卷绕部之间的电流的流动顺畅。同样地,在第二引出部与卷绕部以最短距离交叉时,能够使第二引出部的长度最短,从而能够抑制随着线路长度增加而带来的损耗的增加。另一方面,若第二引出部与卷绕部相切,则能够使第二引出部与卷绕部之间的电流的流动顺畅。因此,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与卷绕部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取得第一、第二引出部的线路长度与电流的流动的顺畅性之间的平衡。另外,在电感元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卷绕部在与上述第一端面、上述第二端面以及上述底面平行的轴向上卷绕成螺旋状。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卷绕部的轴向与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以及底面平行,因此例如电流从第一外部电极向第一引出部流动的方向、和电流从第一引出部向卷绕部流动的方向不会成为相反的方向,因此能够更加降低由于反射、涡流引起的损耗。关于电流依次流入卷绕部、第二引出部以及第二外部电极的方向的情况,结果也是相同的。另外,在电感元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引出部和上述第二引出部从上述基体的上述底面朝向上述基体的与上述底面对置的顶面延伸。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从底面朝向顶面延伸,因此与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沿着底面延伸的情况相比,这样能够增加线圈的匝数。另外,在电感元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卷绕部包括卷绕成平面状的线圈导体层。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使电感元件为层叠电感。另外,在电感元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从上述基体的上述第一端面暴露,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从上述基体的上述第二端面暴露。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第一外部电极从第一端面暴露,第二外部电极从第二端面暴露。由此,在利用焊料将电感元件安装于安装基板时,焊料与第一外部电极的第一端面侧和第二外部电极的第二端面侧均接合。因此,能够提高电感元件相对于安装基板的固定强度。另外,在电感元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感元件,具备:基体;线圈,其设置于所述基体内;以及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它们设置于所述基体,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基体包括相互对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在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连接的底面,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形成在所述底面的所述第一端面侧,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形成在所述底面的所述第二端面侧,所述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的靠所述第一端面侧的端部连接,所述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的靠所述第二端面侧的端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10 JP 2017-0018971.一种电感元件,具备:基体;线圈,其设置于所述基体内;以及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它们设置于所述基体,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基体包括相互对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在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连接的底面,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形成在所述底面的所述第一端面侧,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形成在所述底面的所述第二端面侧,所述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的靠所述第一端面侧的端部连接,所述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的靠所述第二端面侧的端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中,所述线圈具有:卷绕部,其卷绕成螺旋状;第一引出部,其在所述卷绕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的靠所述第一端面侧的端部之间形成连接;以及第二引出部,其在所述卷绕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的靠所述第二端面侧的端部之间形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元件,其中,从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以及所述底面平行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引出部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形成的角度和所述第二引出部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形成的角度是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感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户智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