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576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开口;永磁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用于在待测区域内产生静磁场,以对处于待测区域内的含氢物质进行极化;所述待测区域位于所述外壳开口端的一侧;天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外壳的开口端,用于在待测区域内产生射频脉冲,以激发被极化后的含氢物质中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所述天线还用于接收核磁共振的回波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能够提高对富含氢原子的化合物进行检测的便捷性和检测效果。

Portabl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detector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portabl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detecting device, including an outer shell, an opening at one end of the shell, and a permanent magnet arranged in the shell to generate a static magnetic field in the area to be measured to polarize the hydrogen containing substance in the area to be measured; the measured area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opening end of the shell. The antenna is set in the outer shell and at the opening end of the shell to produce a radio frequency pulse in the area to be measured to stimulate the hydrogen atom in the polarized hydrogen containing substance to produc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he antenna is also used to receive the echo signal of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he portabl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detection devic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convenience and the detection effect for detecting compounds rich in hydrogen ato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磁共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包含有脂肪类化合物或烃类化合物的食品在存放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生变性或变质,轻者影响食用口感,重者会产生微生物破坏肠道菌群而导致腹泻。对食品中脂肪进行测定通常采用索氏抽提法,采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待检测的样品,然后将溶剂蒸发后所得到的物质包括脂肪,还有可能包括色素、具有挥发性的油、蜡、树脂等物质,称为:粗脂肪。但是,采用索氏抽提法进行脂肪测定所消耗的时间较长,操作较为复杂,且精确度较低。而且采用索氏抽提法不能适用于对密封包装内的食品进行检测,导致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用于提高对食品中富含氢原子的化合物进行检测的便捷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开口;永磁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用于在待测区域内产生静磁场,以对处于待测区域内的含氢物质进行极化;所述待测区域位于所述外壳开口端的一侧;天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外壳的开口端,用于在待测区域内产生射频脉冲,以激发被极化后的含氢物质中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所述天线还用于接收核磁共振的回波信号。如上所述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所述永磁体包括:“U”形磁体,所述“U”形磁体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外壳的开口端。如上所述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所述永磁体还包括:匀场磁体;所述匀场磁体设置在所述“U”形磁体围成的区域中。如上所述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所述匀场磁体为长方体;所述匀场磁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平行。如上所述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所述外壳的开口端设置有防护片,所述防护片采用玻璃钢制成。如上所述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外壳相连。如上所述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所述把手转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如上所述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所述外壳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把手的凹腔,所述把手可沿第一方向转动至嵌于所述凹腔内,或沿第二方向转动至与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如上所述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把手开关,所述把手开关在受到用户按压时用于驱动所述把手沿第二方向转动。如上所述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所述含氢物质为脂肪类化合物或烃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一端具有开口的外壳内设置永磁体和天线,经磁体用于在位于外壳开口端一侧的待测区域内产生静磁场,以对处于待测区域内的含氢物质进行极化,天线用于在待测区域内产生射频脉冲,以激发被极化后的含氢物质中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的回波信号被天线接收,以通过该回波信号对含氢物质进行检测。与现有技术采用较为繁琐的索氏抽提法对脂肪进行检测的方式相比,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对准待测食品,将待测食品放置于待测区域内,即可进行检测,提高了便捷性,缩短了检测时间,简化了检测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能够实现非接触测量,无需与待测食品直接接触,更不用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待测食品进行处理,实现无损检测,检测精度更高,也不会破坏待测食品本身。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中永磁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壳;11-开口端;12-封闭端;2-永磁体;21-第一磁体部;22-第二磁体部;23-第三磁体部;24-匀场磁体;3-天线;4-待测区域;5-防护片;6-把手;61-转轴;7-把手开关。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专利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用于对含氢物质进行检测,能够实现快速检测,且检测过程较为简单。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包括:外壳1、永磁体2和天线3。其中,永磁体2和天线3均设置在外壳1内。上述外壳1的一端开口,即:外壳1设置有开口端11和封闭端12。图1中,开口端11位于外壳1的左端,封闭端12位于外壳1的右端。永磁体2可在待测区域4中产生静磁场,以对处于待测区域4内的含氢物质进行极化。含氢物质指的是包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例如:富含有氢原子的化合物。某些待测食品的含量中包括含氢物质,例如:脂肪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等。极化过程是使含氢物质中的氢原子在静磁场的作用下转动至同一方向,该方面与静磁场的方向一致。待测区域4为图1中所示的波浪线的区域,位于外壳1开口端11的一侧。在测试过程中,将待测食品放置于待测区域4内,即可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进行检测。天线3设置在靠近外壳1的开口端11的位置处,用于在待测区域4内产生射频脉冲,以激发被极化后的含氢物质中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天线3还用于接收核磁共振的回波信号,以根据该回波信号能够对含氢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天线3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构。上述装置的应用过程为:手持外壳1,将开口端11对准待测食品,并调节开口端11与待测食品之间的距离,以使待测食品处于待测区域4内。永磁体2产生的静磁场作用在待测区域4内,对待测食品中含氢物质的氢原子进行极化。天线3发出的射频脉冲激发被极化后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天线3还用于接收核磁共振的回波信号,以根据该回波信号对待测食品中的含氢物质进行测定。对于测定该过程,可以在外壳1内设置处理器,也可以在外壳1的外部设置处理器,与天线3进行数据交互,接收天线3发送的回波信号,并对回波信号进行解析,提取其中有效的参数,并根据该参数对含氢物质的含量、性质等进行分析。另外,若在外壳1内设置处理器,还可以在外壳1上设置显示屏,显示屏与处理器电连接,用于显示检测结果。设置在外壳1外部的处理器,具体可以采用微处理器及外围电路,或者,也可以采用计算机。计算机上设置有相应的软件,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显示,并能够生成曲线,还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存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一端具有开口的外壳内设置永磁体和天线,经磁体用于在位于外壳开口端一侧的待测区域内产生静磁场,以对处于待测区域内的含氢物质进行极化,天线用于在待测区域内产生射频脉冲,以激发被极化后的含氢物质中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的回波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开口;永磁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用于在待测区域内产生静磁场,以对处于待测区域内的含氢物质进行极化;所述待测区域位于所述外壳开口端的一侧;天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外壳的开口端,用于在待测区域内产生射频脉冲,以激发被极化后的含氢物质中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所述天线还用于接收核磁共振的回波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开口;永磁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用于在待测区域内产生静磁场,以对处于待测区域内的含氢物质进行极化;所述待测区域位于所述外壳开口端的一侧;天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外壳的开口端,用于在待测区域内产生射频脉冲,以激发被极化后的含氢物质中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所述天线还用于接收核磁共振的回波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包括:“U”形磁体,所述“U”形磁体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外壳的开口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还包括:匀场磁体;所述匀场磁体设置在所述“U”形磁体围成的区域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核磁共振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场磁体为长方体;所述匀场磁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广志肖立志李昶林张克成刘忠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