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国平专利>正文

一种并针针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5672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针针灸装置,包括本体和用于针灸的针,针包括粗端和细端,本体中部设有开口且开口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相配合的第一、第二通孔,各相应第一、第二通孔相配合形成若干针路,开口两侧的滑槽内设有滑板滑板的相对面设有牛皮层,滑板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纹,滑板为按压可变形的塑料滑板;针至少为两根以形成并针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人体解剖学为前提,基于中医经络理论、肌筋膜理论和肌筋膜激痛点理论,将系统观和局部病灶观相结合,正确分析筋伤疾病的规律,减少或消除肌筋膜激发点,缓解肌筋膜痉挛,减轻神经血管束受卡压的状态,重建肌筋膜的平衡与显微结构,有效降低肌肉肌膜老化、从而减轻或缓解疾病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A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nd a needle for acupuncture. The needle comprises a coarse end and a fine e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nd a first and second holes in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opening, and each corresponding first and second through holes form a number of needle paths, and the slots on both sides of the opening are set in the slots. There is an ox cortex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skateboar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kate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skid proof grain, and the skateboard is a plastic slider with deformable pressure. The needle is at least two to form a needle structure. On the premise of human anatomy, the utility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eridian meridian, myofascial theory and myofascial pain point theory, combines systematic view and local focus view to correctly analyze the law of tendon injury,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excitation point of myofascial, relieve myofascial spasm, and reduce the state of nerve vascular bundle compression. Reconstruction of the balance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myofascial membran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ging of muscle sarcolemma, thereby relieving or alleviating the symptoms of pain and numbness of the dise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针针灸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专门用于筋伤疾病的并针针灸装置。
技术介绍
古代医家对针灸治疗疼痛已有一定的认识。早在《内经》已有关疼痛与针灸的记载,“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以微针通其经脉”;详细地阐述了“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疼痛认识观。古代医家十分重视疼痛的针灸治疗,提出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以痛为腧”等治法。唐代医家孙思邈首次提出了“阿是穴”。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目前传统的针灸方法有电针、皮肤针、三棱针、皮内针、火针、头针等,以经络配穴为主,辅以阿是穴,医者通过针灸手法进行补泻、提插等,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80年代后我国不少学者在前人基础上开发了小针刀、水针刀、浮针、腹针、银质针等,大大的丰富了针灸学内容和方法。90年代国内学者胡立兴根据两人单针同刺和梅花针的原理,对并针针刺疗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高刺激强度,对疼痛治疗有更好的疗效。近二十年来,美国学者ThomasW.Myers提出了肌筋膜经线的理论,支持系统思考的研究成果以鼓励超越“肌肉孤立论”来系统地探讨肌肉筋膜的功能,用“解剖链”观念来阐述肌筋膜的结构与功能。肌筋膜经线与中医经络十分相似,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同时,美国临床教授JanetG.Travell提出了“肌筋膜触发点”的概念,并采用间断性冷喷、缺血性压迫、深部按摩、Lewit技术、注射技术等,可以缓解肌筋膜触发点的疼痛。近年来国内也有传统针灸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疼痛的文献报道,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申请人18年的中医骨伤科临床实践,整合中医经络、肌筋膜经线和肌筋膜触发点理论,以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学为基础,以针灸针为载体,创新性运用并针(平行并针)技术治疗骨伤痛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取得了满意疗效。传统的针灸针以刺激局部穴位为主。申请人创立的并针疗法,借鉴并针的经验,在肌筋膜触发点、经络穴位的基础上,以解剖学的精准定位为中心,用两根平行针灸针进行同向旋转,产生传统针灸中的“滞针”效应,然后进行提拉肌筋膜,达到松解肌筋膜紧张,神经血管束被卡压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目前并针针刺法可以快速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激活人体的经气,松解神经血管束卡压状态。但是单凭医者的双手刺入两枚针灸针,进行“滞针”状态下的提拉刺激手法,难以保证并针中的某一根针不被刺入血管或神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鉴于目前尚无一种专门用于并针或并针的装置确保针刺的安全性、有效性,给并针或并针发展带来了不少阻力。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的解剖结构,开发出一种以现代解剖学理论为基础的针灸装置,降低患者风险,同时可以使两根针受到均衡的滞针应力,进行均匀提拉,产生更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肌肉解剖学理论为基础、有效降低肌肉肌膜老化、提高病患的活动能力的并针针灸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针针灸装置,包括本体和用于针灸的针,所述的针包括用于把持的粗端和用于插入患处的细端,所述的本体的中部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的下方设有多个供细端插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的开口的上方设有多个供粗端穿过且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上述的各第一通孔与相应第二通孔相配合形成若干针路,所述的开口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槽内设有沿滑槽滑动的滑板,两块滑板的相对面设有牛皮层,两块滑板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纹,所述的滑板为按压可变形的塑料滑板;所述针至少为两根以形成并针结构。所述的粗端为具有螺旋状钢丝的端部。所述的塑料滑板的上下端部限位在所述的滑槽内。所述针的粗端顶部包裹有隔热层且所述针的粗端设有能够传热给针的细端的发热结构,所述针的细端的尖端部倾斜成30-60°。并针结构的针为两根,一侧的若干条针路为竖直布置,另外一侧的若干条针路为倾斜布置,倾斜布置的若干条针路由上而下向竖直布置的若干条针路倾斜靠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并针针灸装置以肌肉解剖学理论为基础、有效降低肌肉肌膜老化、提高病患的活动能力。具体来说,通过本装置,可以根据不同肌肉的结构调整两根针灸针之间的间距,并且本体的存在可以提高两根针灸针的提拉、碾揉肌肉肌膜的可靠性和便捷性,同步拉伸肌膜,这样可以将老化收缩的肌膜进行舒展,达到使肌肉重新充满活力的目的。本装置对于多年老病患具有突出效果,比如肩颈肌肉劳损、关节炎症等具有非常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本体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本体和滑板组装后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滑板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并针针灸装置,包括本体1和两根用于针灸的针,所述的针包括用于把持的粗端2和用于插入患处的细端3,所述的本体1的中部设有开口4,所述的开口4的下方设有多个供细端3插入的第一通孔5,所述的开口4的上方设有多个供粗端2穿过且与第一通孔5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6,上述的各第一通孔与相应第二通孔相配合形成若干针路,所述的开口4的两侧设有滑槽7,所述的滑槽7内设有沿滑槽7滑动的滑板8,两块滑板8的相对面设有牛皮层9,两块滑板8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纹10,所述的滑板8为按压可变形的塑料滑板;所述针至少为两根以形成并针结构。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粗端可为具有螺旋状钢丝的端部。所述的塑料滑板的上下端部限位在所述的滑槽7内。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的粗端顶部包裹有隔热层且所述针的粗端设有能够传热给针的细端的发热结构,所述针的细端的尖端部倾斜成30-60°,通过针的尖端部的加热可以使针灸效果更佳。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并针结构的针为两根,在上述的相邻针路之间,依序两个针路相互配合形成一组并针针路,在每一组并针针路中,两个针路的相邻间距沿着针插入针路方向变窄呈靠拢状,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放置在针路中的2跟相配合的并针,其中一根针为主针,另一根针作为辅针在针灸时,辅针针灸方向倾斜靠近主针可以加强针灸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病患肩颈劳损,首先调节两根针的间距,再插入患者肩颈,然后挤压滑板8,通过拇指和食指反方向推动滑板8,使针转动,将肌膜缠绕到针的细端3的表面,然后抽提本体1,使肌膜舒张,降低劳损,活化肌肉。实施例2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5,并针结构的针(2,3)为两根,一侧的若干条针路(51,61)为竖直布置,另外一侧的若干条针路(52,62)为倾斜布置,倾斜布置的若干条针路由上而下向竖直布置的若干条针路倾斜靠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针针灸装置,包括本体和用于针灸的针,所述的针包括用于把持的粗端和用于插入患处的细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的中部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的下方设有多个供细端插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的开口的上方设有多个供粗端穿过且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上述的各第一通孔与相应第二通孔相配合形成若干针路,所述的开口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槽内设有沿滑槽滑动的滑板,两块滑板的相对面设有牛皮层,两块滑板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纹,所述的滑板为按压可变形的塑料滑板;所述针至少为两根以形成并针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针针灸装置,包括本体和用于针灸的针,所述的针包括用于把持的粗端和用于插入患处的细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的中部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的下方设有多个供细端插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的开口的上方设有多个供粗端穿过且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上述的各第一通孔与相应第二通孔相配合形成若干针路,所述的开口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槽内设有沿滑槽滑动的滑板,两块滑板的相对面设有牛皮层,两块滑板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纹,所述的滑板为按压可变形的塑料滑板;所述针至少为两根以形成并针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针针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谢国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