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毅蔚专利>正文

气流的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5564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1:30
气流的烤炉,主体包括大身(8)、加热容器(2)、排气件(212)、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10),其特征是所述加热容器(2)上、下贯通设置,加热容器(2)的下部设置进风口或进风孔(3)与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10)贯通连接;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10)产生热流在加热容器(2)内由下至上流动;所述加热容器(2)上部设置上盖(21),上盖(21)上设置排气件(212),排气件(212)至少设置成第一排气管(232),排气件(212)与上盖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经久耐用、自动接油、性能可靠的气流的烤炉,本气流的烤炉能够实现空气加热‑接油‑分离清洗。

Air flow ovens

The main body of the air flow oven includes the body (8), the heating container (2), the exhaust part (212), the air heating generator component (10),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upper and lower through setting of the heating vessel (2),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heating container (2) is connected to the air inlet or the air inlet (3) and the air heating generator component (10). The heat flow generator component (10) generates heat flow in the heating vessel (2), and the upper cover (21)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heating vessel (2), the upper cover (21) is arranged on the exhaust part (212), and the exhaust part (212) is set at least to the first exhaust pipe (232), and the exhaust part (212)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cover.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n oven with simple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long durability, automatic oil delivery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流的烤炉
本技术涉及气流的烤炉,特别涉及气流的烤炉。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9880Y于2000年12月13日公开了一种烘烤锅具,其包括:外壳(1)、内锅、电热管、及风扇,其特征是:外壳(1)顶部呈开口状,并设有一上盖;内锅设于外壳(1)内,电热管固定于内锅内部,风扇与风扇马达相接;一可供空气流通的保护盘固定于内锅内部;保护盘位于电热管及风扇上方;一网状锅体置于该保护盘上。用于烘烤食品。据称,风扇设置于内锅内部,风扇位于电热管间内部,风扇马达设于内锅底部,并且风扇固定于风扇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上,保护盘设置在电热管上,保护盘上设置开设有孔洞,风扇产生内循环搅拌空气,油水可以流入到电热管上产生油烟造成食物污染变味和空气污染,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经久耐用、自动接油、性能可靠的气流的烤炉,主体包括大身、加热容器、排气件、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加热容器上、下贯通设置,加热容器的下部设置进风口或进风孔与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贯通连接;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产生热流在加热容器内由下至上流动;所述加热容器上部设置上盖,上盖上设置排气件,排气件至少设置成一个排气管,排气件与上盖活动连接。所述排气件活动设置在上盖上的开孔内上下移动,排气件上下贯通设置,排气件上部尺寸大于上盖的开孔下部尺寸;或者,第一排气管下部尺寸小于上盖的开孔下部尺寸。所述排气件由透气盖和第一排气管组成;或者,所述排气件由透气盖、过滤网和第一排气管组成;或者,所述排气件独立设置成第一排气管;或者,所述排气件由透气盖、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组成;排气件下部设置排气入口,排气件上部设置排气出口或排气出孔。所述排气件设置在加热容器开口的上方,第一排气管或排气件的排气入口随加热容器内食物的高、低而升高或降低;排气入口底部活动设置在食物的顶部留有间歇,强迫热流沿上盖下壁流动,对食物的上部延时加热;所述排气件上设置向下延伸的内壁,向下延伸的内壁设置成第一排气管,至少强迫一部分热流由上向下流动沿排气入口进入第一排气管内部再流经排气出口或排气出孔到外部。进一步,所述大身上设置加热容器、接油装置和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一个用于收集多余油脂的接油装置,接油装置至少一个设置在加热容器的下部;所述上盖上设置开孔,或者,所述上盖上设置开孔、排气出口或排气出孔,或者,所述上盖上设置开孔、排气出口或排气出孔和过滤网;开孔内侧设置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与开孔活动套接上下移动。进一步,第一排气管内侧上下活动套接第二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内侧上下活动套接第三排气管,依次连接增加排气入口底部的下移距离,形成多级伸缩排气入口,排气入口处设置食物限位筋或网,限制食物进入排气入口内侧保持排气入口通畅进气;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产生热流,致使加热容器内部食物的下部或透气孔隔层的下部或透气孔底壳的下部与接油装置之间或与大身之间或与进风口或进风孔之间产生一个微压力加热分流腔体;至少将一部分热流沿着所述加热容器下部食物之间的间隙分流由下至上有序或无序向上单向流动;或者,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产生热流,至少将一部分热流沿着透气孔隔层或透气孔底壳上的孔或网孔分流由下至上有序或无序向上单向流动;或者,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产生热流,至少将一部分热流沿着所述上盖上的排气管由下至上单向流动到外部;或者,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产生热流,至少将一部分热流由排气管外侧至内侧再到外部单向流动;或者,所述微压力加热分流腔体至少通过一个出风口或至少通过一个出风孔或至少通过一个出风间隙与外部贯通连接;或者,微压力加热分流腔体至少与一个进风口或进风孔和一个出风口贯通连接。所述接油装置独立设置或接油装置与大身一体设置或接油装置与加热容器一体设置;所述接油装置至少设置第一接油装置,第一接油装置设置在加热容器的下部或进风口的下部;所述接油装置的第一接油装置环形或盘形设置在加热容器的下部或底部;或所述接油装置的第一接油装置盘形接油装置,其横截面中部凸起,外围上扬,中部与外围形成一个环形凹槽或局部凹槽;进一步,第一接油装置将加热容器内的下降油脂收集;所述第一接油装置与加热容器主体固定连接,或第一接油装置与加热容器主体分离连接。所述接油装置的第一接油装置下部或侧部与进风嘴套接或对接;所述接油装置的第一接油装置的向上外部尺寸大于或等于加热容器开口的尺寸。所述进风口或进风孔的一侧设置进风嘴,进风嘴前端设置转向风道,转向角至少一个;进风嘴的出风开口高于或等于或低于进风口或进风孔的开口下端隔油脂;进风嘴与进风口或进风孔之间设置间隙;所述加热容器上部设置进料开口,下部设置进风的透气孔隔层或透气孔底壳;所述透气孔隔层或透气孔底壳与加热容器一体设置或分离设置;或不同材料设置或同一材料设置;所述加热容器下部的进风口或进风孔强制热流向心状流动或向外放射状流动;所述加热容器、上盖、进风口或进风孔组成一个相对密封的加热容器;或者,所述透气孔隔层或透气孔底壳、加热容器、进风口或进风孔、第一接油装置、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组合成一个微压力加热分流腔体;或者,所述透气孔隔层或透气孔底壳、进风口或进风孔、第一接油装置、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组合成一个微压力加热分流腔体;所述微压力加热分流腔体的进风速度大于微压力加热分流腔体的出风速度,强迫热流在食物之间的间隙流动加热;或者,所述加热容器的进风速度大于加热容器的出风速度,强迫热流在食物之间的间隙流动加热;所述微压力加热分流腔体相对密封设置。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包括电机及其风叶,风叶套设于电机的电机轴上,且与之传动连接;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横向或纵向设置在大身内,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对应电机的位置设有风机主体,该电机固设于风机主体一端,加热器固设于风机主体另一端;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至少包括送风风道,送风风道转向与进风嘴贯通,该风风道或进风嘴位于加热容器的下方,加热容器与进风嘴之间设置有第一接油装置;所述进风口或进风孔至少设置一个,或所述进风口或进风孔至少一个以上组合成一个环形或扇形或向心状放射形或向外放射形的进风口或进风孔;环形或扇形或向心状放射形或向外放射形的进风口或进风孔与透气孔隔层横向或平行设置;所述进风口与进风嘴对接贯通连接,或进风口与进风嘴套接贯通连接;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前端设置进气口,进气口与外部贯通。进一步,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末端设置进风嘴;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至少将一部份的外部空气吸入,通过风机、发热件换成热流进入加热容器内;所述加热容器外围或接油装置定位连接外壳内侧;所述加热容器与外壳一体设置或分离式设置;所述加热容器与外壳之间设置空腔。所述接油装置与加热容器的下部之间设置透气孔隔层或透气孔底壳;所述透气孔隔层或透气孔底壳和透气孔隔层或透气孔底壳上的食物与第一接油装置、进风口或进风孔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微压力加热分流腔体。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的热流从加热容器底部流经到加热容器侧部,再流经加热容器顶部排出到外部,形成360°立体加热。本技术通过接油装置,使气流的烤炉加热时的油脂和水份与食物分离,将多余的油脂和水份收集方便拿取倒掉,避免在空气吹动加热时将油脂和水份吹到机体外部污染工作台面,加热容器、外壳、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流的烤炉,主体包括大身(8)、加热容器(2)、排气件(212)、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10),其特征是所述加热容器(2)上、下贯通设置,加热容器(2)的下部设置进风口或进风孔(3)与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10)贯通连接;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10)产生热流在加热容器(2)内由下至上流动;所述加热容器(2)上部设置上盖(21),上盖(21)上设置排气件(212),排气件(212)至少设置成一个排气管,排气件(212)与上盖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14 CN 20162056768901.气流的烤炉,主体包括大身(8)、加热容器(2)、排气件(212)、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10),其特征是所述加热容器(2)上、下贯通设置,加热容器(2)的下部设置进风口或进风孔(3)与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10)贯通连接;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10)产生热流在加热容器(2)内由下至上流动;所述加热容器(2)上部设置上盖(21),上盖(21)上设置排气件(212),排气件(212)至少设置成一个排气管,排气件(212)与上盖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的烤炉,其特征是所述排气件(212)活动设置在上盖(21)上的开孔(230)内上下移动,排气件(212)上下贯通设置,排气件(212)上部尺寸大于上盖的开孔(230)下部尺寸;或者,第一排气管(232)下部尺寸小于上盖的开孔(230)下部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的烤炉,其特征是所述排气件(212)由透气盖(231)和第一排气管(232)组成;或者,所述排气件(212)由透气盖(231)、过滤网(237)和第一排气管(232)组成;或者,所述排气件(212)独立设置成第一排气管(232);或者,所述排气件(212)由透气盖(231)、第一排气管(232)、第二排气管(233)组成;排气件(212)下部设置排气入口(23),排气件(212)上部设置排气出口(235)或排气出孔(23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的烤炉,其特征是所述排气件(212)设置在加热容器(2)开口的上方,第一排气管(232)或排气件(212)的排气入口(23)随加热容器(2)内食物的高、低而升高或降低;排气入口(23)底部活动设置在食物的顶部留有间歇,强迫热流沿上盖(21)下壁流动,对食物的上部延时加热;所述排气件(212)上设置向下延伸的内壁,向下延伸的内壁设置成第一排气管(232),至少强迫一部分热流由上向下流动沿排气入口(23)进入第一排气管(232)内部再流经排气出口(235)或排气出孔(236)到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的烤炉,其特征是所述上盖(21)上设置开孔(230),或者,所述上盖(21)上设置开孔(230)、排气出口(235)或排气出孔(236),或者,所述上盖(21)上设置开孔(230)、排气出口(235)或排气出孔(236)和过滤网(237);开孔(230)内侧设置第一排气管(232);第一排气管(232)与开孔(230)活动套接上下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的烤炉,其特征是所述气流加热发生器组件(10)产生热流,致使加热容器(2)内部食物的下部或透气孔隔层(44)的下部或透气孔底壳的下部与接油装置之间或与大身(8)之间或与进风口或进风孔(3)之间产生一个微压力加热分流腔体(22);至少将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蔚
申请(专利权)人:张毅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