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内源性凝血因子X酶复合物的寡糖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845511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抗血栓活性的纯化寡糖化合物或其同系化合物的混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所述寡糖化合物或其同系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含所述寡糖类化合物或其同系化合物的混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作为内源性因子X酶(Xase)抑制剂在预防和/或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制备中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内源性凝血因子X酶复合物的寡糖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血栓活性的纯化寡糖化合物或其同系化合物的混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包括缺血性卒中、冠心病、静脉血栓栓塞等的血栓性疾病是最主要的人类致死性病因。纤溶、抗凝、抗血小板等抗血栓药物是临床药物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基础手段,但是现有抗血栓药物均存在共性缺陷:出血倾向和严重出血危险。降低出血倾向和出血危险是新型抗血栓药物研发的核心目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内源性凝血途径与病理性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而可能并非止血功能所必须,因此,内源性凝血因子抑制剂已成为低出血倾向抗血栓药物研究的重点方向。其中,凝血因子XIIa、XIa及IXa抑制剂的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研究已陆续展开。内源性因子X酶复合物(Xase)是内源性凝血途径上的末位和限速的酶活位点,其选择性抑制剂具有重要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岩藻糖化糖胺聚糖(FucosylatedGlycosaminoglycan,FG)是迄今仅见于棘皮动物中的一种具有特殊化学结构及药理活性的糖胺聚糖,其具有类似硫酸软骨素主链,并存在岩藻糖基(Fucosyl,Fuc)侧链取代的糖胺聚糖类似物(Yoshidaet.al,TetrahedronLett,1992,33:4959-62;et.al,JBiolChem,1996,271:23973-84)。研究显示,天然FG具有强效的抗凝活性,且其抗凝机制主要与抑制内源性Xase活性相关(ThrombHaemost,2008,100:420-8;J.Biol.Chem.,1996,271:23973-84)。然而,天然FG还存在广泛而矛盾的药理作用,包括诱导血小板聚集而导致循环血小板计数减少、激活XII而导致低血压等(ThrombHaemost,1988,59:432-4;ThrombHaemost,2010,103:994-1004)。系统给药下的FG的应用价值由此受限。适当解聚的FG可降低诱导血小板聚集活性(ThrombHaemost,1991,65:369-73),从而提高其抑制内源性因子Xase的选择性。本专利技术人此前对天然FG的化学解聚以及解聚产物的化学及药理学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1724086B公开了FG的过氧化解聚法,所得解聚产物可抑制血栓形成而出血倾向显著降低,但该方法所得产物因其末端结构复杂而难以进一步分离纯化。现已发现,常规方法从棘皮动物体壁提取获得的天然FG中通常还含有分子量分布与天然FG相近的葡聚糖、岩藻聚糖(Fucan)和/或含氨基己糖的多糖类化合物。这些混杂于天然FG中的多糖类成分难以通过凝胶层析、超滤法甚至离子交换色谱法去除干净。本专利技术人进行的比较研究显示,采用上文文献所述技术方法,从棘皮动物体内提取所得的天然FG提取物中通常还含有质量比约10%~20%的其它多糖类成分。由于这些多糖类成分均可被过氧化解聚,因此天然FG的过氧化解聚产物的寡糖组成相当复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3214591A公开了FG的脱酰脱氨基解聚法,该方法可选择性裂解D-乙酰氨基半乳糖(GalNAc)-(β1→4)-D-葡萄糖醛酸(D-GlcA)糖苷键,获得含有还原性末端为2,5-脱水塔罗糖基(anTal)的解聚产物,其所得解聚产物中的寡糖同系物均由3m个单糖残基组成(m为自然数,后文同此定义)。脱酰脱氨基解聚法不能解聚混杂于天然FG中葡聚糖和岩藻聚糖,经脱酰脱氨基解聚处理后,这些不能解聚的多糖杂质可以容易地通过凝胶色谱或超滤法除去。天然FG的脱酰脱氨基解聚产物具有更规则的结构特征,其所含寡糖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分离纯化(CN104370980A)。研究显示,天然FG脱酰脱氨基解聚所得同系寡糖物化合物中,九糖(nonasaccharide,NSac)是具有强效抑制Xase活性的最小结构片段(ProcNatlAcadSciUSA.2015;112(27):8284-9)。本专利技术人已获授权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1310099800公开了天然FG的β-消除解聚法,该方法是在非水溶剂中碱处理FG羧酸酯而选择性裂解D-GalNAc-(β1→4)-D-GlcA糖苷键,由此获得非还原端为不饱和的Δ4,5-己糖醛酸基(ΔUA)的解聚产物,所述解聚产物是一系列寡糖化合物的混合物。类似地,由于β-消除解聚法具有很好的糖苷键选择性,其不能解聚天然FG提取物中含有的其它类型的多糖类化合物,因此有利于去除FG提取物中的非FG类多糖杂质成分。但是,与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3214591A所述脱酰脱氨基解聚法所得解聚产物不同,尽管CN201310099800所述β-消除法解聚产物的非还原端相对规则,但其还原性端的组成却相对复杂:所述还原端糖基既包括“-D-GalNAc”,也包括L-Fuc-(α1→3)取代的“-4-D-GlcA”。由于还原端结构相对复杂,从所述解聚产物中分离获得纯化寡糖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因此一般选择直接使用以混合物形式存在的解聚产物。药学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纯化寡糖的化学结构纯净、质量控制水平更高,因而可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显然,对于天然FG的解聚产物而言,其末端结构的规则程度可显著影响制备纯化寡糖化合物的技术可行性。理论上,β-消除解聚法可选择性裂解“-D-GalNAc-(β1→4)-D-GlcA-”糖苷键,其所得解聚产物的还原性末端应当为“-D-GalNAc”残基,且所得解聚产物中的寡糖同系物一般应当由3m个单糖残基组成。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1310099800公开的天然FG的β-消除解聚产物中存在一定量的还原端为“-[L-Fuc-(α1→3)]-D-GlcA-”的寡糖化合物,表明在其所述条件下进行的β-消除反应的过程中,应当还存在一定的副反应,特别是,其解聚产物的还原端的糖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通过对天然FG的β-消除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采用还原剂将天然FG的还原性末端的糖基还原成糖醇基,其羧酸酯化产物可在专利ZL201310099800所述的碱性非水溶剂中发生β-消除反应,但其解聚产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以“-D-GlcA-”残基为还原性末端的寡糖化合物,根据解聚产物的HPGPC分析并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以-D-GlcA为还原性末端的寡糖化合物可占寡糖化合物总量的约10%~30%,其结果与相同条件下的末端未还原的天然FG的解聚产物近似。其研究显示,将天然FG的还原性末端的糖基还原成糖醇并不影响FG羧酸酯的β-消除反应的进行,但也不能减少解聚产物的还原端糖基的破坏。在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1310099800进行β-消除反应所述的碱性非水溶剂中直接加入还原剂(如硼氢化钠),结果发现天然FG羧酸酯的β-消除反应可正常进行。出乎意料的是,其所得产物的还原性末端基本上均为乙酰氨基半乳糖醇基(-3-D-GalNAc-ol);而以“-3-D-GlcA(-ol)”残基为还原性末端的寡糖化合物的含量则显著降低,以HPGPC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含量均可低于约5%,甚至低于HPGPC检测限,由此,其所得解聚产物中的同系寡糖化合物可具有更为规则的末端化学结构特征:所述同系寡糖化合物均由3m个单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寡糖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寡糖化合物具有抗血栓活性,并且具有式(I)所示通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寡糖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寡糖化合物具有抗血栓活性,并且具有式(I)所示通式结构:式中,R1、R2、R3、R4、R5任选为相互独立的-H或-SO3H;R6任选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烃基或C7-C12芳基;R7任选为-H、-SO3H、C2-C5酰基;R8任选为式(II)、式(III)或式(IV)所示基团:其式(II)、(III)和式(IV)中,R1、R2、R3、R4、R5、R6和R7均同上定义;R9和R10任选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烃基或C7-C12芳基;R11任选为-NHR12、-OR13,其中R12和R13任选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烃基或C7-C12芳基;且n是任选为0或1~8的自然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寡糖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当R8为式(II)所示基团时,所述寡糖化合物具有式(V)所示通式结构:其中,R1=-H、R2=R3=R4=R5=-SO3-;或者R1=R3=R4=R5=-SO3-;R2=-H。3.如权利要求1所述寡糖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当R8为式(III)所示基团时,所述寡糖化合物具有式(VI)所示通式结构:其中R1=-H、R2=R3=R4=R5=-SO3-;或者R1=R3=R4=R5=-SO3-、R2=-H。4.如权利要求1所述寡糖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当R8为式(IV)所示基团时,所述寡糖化合物具有式(VII)所示通式结构:其中:R1=-H、R2=R3=R4=R5=-SO3-;或者R1=R3=R4=R5=-SO3-、R2=-H。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寡糖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式(I)、(V)、(VI)、(VII)所示通式结构中,n任选为1、2、3或4。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寡糖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任选为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或有机铵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寡糖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任选为钠盐、钾盐、或钙盐。8.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述寡糖化合物组成并且具有抗血栓活性的寡糖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寡糖混合物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寡糖化合物的同系物组成;并且在组成所述寡糖混合物的式(I)所述的寡糖化合物中,其R8同为式(II)、同为式(III)、或者同为式(IV)所示基团,并且以摩尔比计,R8同为式(II)、同为式(III)或同为式(IV)所示基团的式(I)寡糖化合物在所述混合物中所占的比例不低于95%。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寡糖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天然岩藻糖化糖胺聚糖的羧酸酯后,继而在有机溶剂中,任选在强碱及还原剂存在下使岩藻糖化糖胺聚糖发生“β-消除反应”和端基“还原反应”获得同系寡糖化合物的混合物;或者在强碱存在下使岩藻糖化糖胺聚糖发生“β-消除反应”和端基“去皮反应”获得同系寡糖化合物的混合物;然后通过分离纯化、并任选进行取代基结构修饰以获得所需的纯化寡糖化合物。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寡糖化合物具有权利要求1定义的式(I)所示通式结构,且其R8为权利要求1定义的式(II)所示基团;所述方法包括:(a)将岩藻糖化糖胺聚糖转变为季铵盐形式,继而在有机溶剂中,将所得岩藻糖化糖胺聚糖季铵盐中己糖醛酸残基上的羧基全部或部分转化为羧酸酯;(b)在存在还原剂的无水有机溶剂中,以强碱处理步骤(a)所述岩藻糖化糖胺聚糖羧酸酯,使之发生β-消除解聚和端基还原反应,由此获得还原端为D-乙酰氨基半乳糖醇的同系寡糖化合物的混合物;(c)将步骤(b)所得同系寡糖混合物转变为碱金属盐,继而在水溶液中碱水解其羧酸酯,获得含游离羧基的同系寡糖化合物的混合物;(d)采用层析法分离步骤(c)所得寡糖混合物,由此获得纯化的寡糖化合物;(e)任选对步骤(d)所得纯化寡糖化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华李振国高娜吴明一陈艳明赵龙岩务勇圣李姿肖创郑顺亮南志远周剑波许建萍周路坦郭亚芳秦红波刘吉开
申请(专利权)人: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