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54721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1:21
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应用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布水沟渠(9)、溢流墙(8)、碎石渠(1)、人工湿地模块(5)、导水管(3)、导水渠(4)、监测井(10)。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模块的人工湿地子系统组合,可根据不同的水量条件,自动切换串并联模式以调控湿地的运行方式,并有效防止湿地基质的堵塞、污水的短流和漫流,增强湿地系统对水力负荷冲击的抵抗力;另外,在污水流量较大时,通过溢流方式增加污水和空气的接触机会,保持充足的溶氧量,促进水体中物质的良性循环。该人工湿地系统完整、稳定、简易、投资少、无需外动力,尤其适合应用到污水处理的实际工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系统是为污水处理而人为设计建造的,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它依靠湿地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物理、化学、生化反应的协同作用来处理废水,由于人工湿地具有出水水质稳定、投资低、耗能低、抗冲击力强、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的特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到造纸废水、石油化工废水、养殖场废水、矿山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沟渠型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主要人工湿地类型,专门对雨水等面源污染进行收集处理,通过人工湿地的截留、吸附、生物降解等作用达到净化雨水或其他污水的目的,是小流域水质治理和保护的有效手段。我国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降水量随着季节的变化波动大,呈现春夏(夏秋)多雨,冬季少雨的趋势,因此一年中流入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量是具有较大波动的。污水水量较大时,流速随之增大,使污水在湿地系统中的水力停留时间缩短,将会降低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流量更大时,污水从湿地土壤层上方漫流过系统,不仅得不到处理,甚至影响湿地植物的生长;而突发性的暴雨造成的水量突增,高冲击负荷容易加速湿地基质的挤压堵塞,导致人工湿地系统运行紊乱,直至完全崩溃。另外,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生化作用是降解污染物质的主要过程,而溶氧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情况,保证充足的溶氧量是维持湿地系统运行性能的重要步骤。尤其在水流量较大的时候,空气自然补给氧气严重不足,容易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作用,削弱污水的净化效果,增加二次处理成本。曝气设备能很好地解决溶氧量问题,但耗费大量电力和维修成本。因此,设计一种稳定、抗水流量冲击能力强、大水量时能给污水增加溶解氧的人工湿地系统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水量条件,自动切换污水在人工湿地模块之间的串联或并联的运行方式,使人工湿地系统具有高抗冲击负荷,具有能抵御突发性、长久性水量波动的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布水沟渠(9)、人工湿地模组、导水渠(4)、监测井(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分为两个人工湿地模组,布水沟渠(9)设置在两个人工湿地模组中间;每个人工湿地模组由多个人工湿地模块(5)依次排列而成,相邻的人工湿地模块(5)之间均设有隔水墙(6)和湿地连接口(2),人工湿地模块(5)与布水沟渠(9)之间设有溢流墙(8),且每个人工湿地模块(5)分首尾两端,两端均设有碎石渠(1),第一个人工湿地模块(5)首端的碎石渠(1)与布水沟渠(9)通过进水口(7)连通,其他人工湿地模块(5)通过湿地连接口(2)依次首尾相连;所述的导水渠(4)设在人工湿地模块(5)尾端的碎石渠(1)后方,两者中间以隔水墙(6)隔开以导水管(3)连通;所述的监测井(10)布设在导水渠(4)水流末端,位于出水口(11)前。所述的溢流墙(8)为不透水墙,其高度与导水管(3)齐平,顶端面向湿地系统方向呈一定曲面,延长了水流路径,增加了曝气时间。所述的人工湿地模块(5)中间为基质层,从上往下依次为水生植物(51)、土壤层(52)、小砾石层(53)、大砾石层(54),底层为不透水的地基(12)。所述的碎石渠(1)用大粒径的碎石填充,可保证人工湿地模块(5)进出水口不容易堵塞,保护填料不被水流冲走,底层为不透水的地基(12)。所述的导水管(3)嵌于隔水墙(6)内,与地基水平面沿人工湿地模块(5)出水方向呈3°~5°角,将流经人工湿地模块(5)的水导向导水渠(4)。所述的监测井(10)布设在水流末端,位于出水口(11)之前,用以监测经过人工湿地模块(5)处理后待排放或进入下一工艺的污水水质情况,包括抽水漏斗(101)、水管(102)、水质检测器(103)、伸缩门(104)、控制主机(105)、抽水泵(106)。所述的水管(102)一端伸至监测井(10)底部中心位置,另一端连接布水沟渠(9)。所述的水质检测器(103)设于监测井(10)底部,通过水质情况发射信号给控制主机(105)。所述的控制主机(105)通过接收的信号,同时向伸缩门(104)和抽水泵(106)输出信号,当水质检测器(103)检测水质不合格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主机(105),然后控制主机(105)输出信号关闭伸缩门(104)并启动抽水泵(10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串并联人工湿地为基础,设计了一种稳定、抗水流量冲击能力强、大水量时能给污水增加溶解氧的人工湿地系统。该系统可根据污水流量的大小,自动转换污水在人工湿地模块之间的串并联运行方式,提高人工湿地系统抵抗突发性高水力负荷冲击的能力,使其在不同降雨量的各个季节都能稳定地运行。碎石渠的布置可以减少湿地进出口的堵塞,保护填料不被水流冲走,维持污水在湿地中布水的均匀;溢流堰可以促进大流量时污水与空气的接触,增加溶氧量,维持湿地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生化降解作用,防止水质恶臭;监测井可以自动实时监测湿地系统的运行状态,水质不达标将被水泵抽回布水沟渠重新通过湿地系统。该人工湿地系统完整、稳定、简易、占地面积小、投资少,适合应用于污水处理的实际工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人工湿地系统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图3为小流量时水流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流向图。图4为大流量时水流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流向图。图5为监测井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碎石渠;2、湿地连接口;3、导水管;4、导水渠;5、人工湿地模块;51、水生植物;52、土壤层;53、小砾石层;54、大砾石层;6、隔水墙;7、进水口;8、溢流墙;9、布水沟渠;10、监测井;101、抽水漏斗;102、水管;103、水质检测器;104、伸缩门;105、控制主机;106、抽水泵;11、出水口;12、地基。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布水沟渠9、人工湿地模组、导水渠4、监测井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分为两个人工湿地模组,布水沟渠9设置在两个人工湿地模组中间;每个人工湿地模组由多个人工湿地模块5依次排列而成,相邻的人工湿地模块5之间均设有隔水墙6和湿地连接口2,人工湿地模块5与布水沟渠9之间设有溢流墙8,且每个人工湿地模块5分首尾两端,两端均设有碎石渠1,第一个人工湿地模块5首端的碎石渠1与布水沟渠9通过进水口7连通,其他人工湿地模块5通过湿地连接口2依次首尾相连;所述的导水渠4设在人工湿地模块5尾端的碎石渠1后方,两者中间以隔水墙6隔开但以导水管3连通;所述的监测井10布设在导水渠4水流末端,位于出水口11前。所述的溢流墙8为不透水墙,其高度与导水管3齐平,顶端面向湿地系统方向呈一定曲面,延长了水流路径,增加了曝气时间。所述的人工湿地模块5中间为基质层,从上往下依次为水生植物51、土壤层52、小砾石层53、大砾石层54,底层为不透水的地基12。所述的碎石渠1用大粒径的碎石填充,可保证人工湿地模块5进出水口不容易堵塞,保护填料不被水流冲走,底层为不透水的地基12。所述的导水管3嵌于隔水墙6内,与地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布水沟渠(9)、人工湿地模组、导水渠(4)、监测井(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分为两个人工湿地模组,布水沟渠(9)设置在两个人工湿地模组中间;每个人工湿地模组由多个人工湿地模块(5)依次排列而成,相邻的人工湿地模块(5)之间均设有隔水墙(6)和湿地连接口(2),人工湿地模块(5)与布水沟渠(9)之间设有溢流墙(8),且每个人工湿地模块(5)分首尾两端,两端均设有碎石渠(1),第一个人工湿地模块(5)首端的碎石渠(1)与布水沟渠(9)通过进水口(7)连通,其他人工湿地模块(5)通过湿地连接口(2)依次首尾相连;所述的导水渠(4)设在人工湿地模块(5)尾端的碎石渠(1)后方,两者中间以隔水墙(6)隔开以导水管(3)连通;所述的监测井(10)布设在导水渠(4)水流末端,位于出水口(11)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布水沟渠(9)、人工湿地模组、导水渠(4)、监测井(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分为两个人工湿地模组,布水沟渠(9)设置在两个人工湿地模组中间;每个人工湿地模组由多个人工湿地模块(5)依次排列而成,相邻的人工湿地模块(5)之间均设有隔水墙(6)和湿地连接口(2),人工湿地模块(5)与布水沟渠(9)之间设有溢流墙(8),且每个人工湿地模块(5)分首尾两端,两端均设有碎石渠(1),第一个人工湿地模块(5)首端的碎石渠(1)与布水沟渠(9)通过进水口(7)连通,其他人工湿地模块(5)通过湿地连接口(2)依次首尾相连;所述的导水渠(4)设在人工湿地模块(5)尾端的碎石渠(1)后方,两者中间以隔水墙(6)隔开以导水管(3)连通;所述的监测井(10)布设在导水渠(4)水流末端,位于出水口(11)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墙(8)为不透水墙,其高度与导水管(3)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湿地模块(5)中间为基质层,从上往下依次为水生植物(51)、土壤层(52)、小砾石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龙吴代赦徐富强况琴吴泉泉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