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一诺专利>正文

一种救生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5436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生用具,特别涉及一种救生气囊,包括壳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至少一个蓄气瓶,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蓄气瓶之间设置有阀门,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的一端皆与阀门连接,所述阀门通过螺铨与壳体连接,所述蓄气瓶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在未充气状态时,分别放置在壳体内部的两端。采用上述方案后,可以降低在有人不慎落水时自救或救人的施救难度,提高施救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生气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生用具,特别涉及一种救生气囊。
技术介绍
人们在游泳、划船时,或者在水边嬉戏、垂钓时,都有可能发生溺水事故,溺水者可能因为长时间被动等待他人的施救,或者因为自身条件限制无法主动自救而溺水身亡。可充气的救生圈,是一种用于游泳活动及帮助不具有游泳技能的人在水面游玩的常用用具,可充气的救生圈还可以紧急情况下,用于救助意外溺水的人,在水中为溺水者提供额外的浮力,防止其下沉。目前现有的溺水救助装置有救生圈、充气气囊、浮标等,但是存在体积较大、不易携带,而且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但当意外发生时,因为没有救生装置可用而造成的溺水死亡事件也时有发生。有时,有人不慎落水,而见义勇为者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水中救人,落水者被救起,而见义勇为者却因为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失去宝贵生命,让人痛心疾首,还有一种情况在媒体上也可以时常看到,一群孩子在河边玩耍,其中一人不慎落水,其他孩子手拉手去施救,结果多人被拉入水中的悲剧也时常上演。当前卫生状况和环境美化均大幅提升,当有人不慎落水时,虽然离岸边不远,但岸上的人很难在短时间找到类似于竹竿或树枝等杆状施救物,而且河边通常有一定垂直高度的河沿,大大提高了施救的难度。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救生气囊,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气囊,可以降低在有人不慎落水时自救或救人的施救难度,提高施救效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救生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至少一个蓄气瓶,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蓄气瓶之间设置有阀门,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的一端皆与阀门连接,所述阀门通过螺铨与壳体连接,所述蓄气瓶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分别放置在壳体内部的两端。进一步,所述壳体为管状式样,两端设有盖板。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主体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铝合金或碳纤维。进一步,所述第一气囊充气后为环状式样。进一步,所述第二气囊充气后为柱状式样,其与阀门连接所对应的另一端设置有环带。进一步,所述蓄气瓶内部存放的是液态二氧化碳。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的制作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进一步,所述阀门中部设置有中空顶针,在中空顶针靠近蓄气瓶一侧的周围设置有弹性密封圈。进一步,所述中空顶针与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的内部连通。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对本专利技术一种救生气囊进行如下操作:将第一气囊从壳体内拉出,手动转动蓄气瓶或施力于阀门,迫使阀门上的中空顶针刺穿蓄气瓶的封口,蓄气瓶中的液态二氧化碳转化为气态二氧化碳,体积增大,气态二氧化碳通过阀门中的中空顶针,迫使第一气囊鼓起,鼓起后的成环状的第一气囊可以用于对使用者的自救或者对其他落水者的施救工作;此后,当落水者离岸有一定的距离时,将第二气囊从壳体内拉出,手动转动蓄气瓶或施力于阀门,依循同样的方式,迫使第二气囊鼓起,鼓起后成柱状的第二气囊具有一定的支撑力,使用者可以方便将第一气囊的一端递送至落水者附近,施救者可以拉紧第二气囊末端的环带,起到施救作用,同样,当使用者落水时,也可以方便将第二气囊带有环带的一端递送至岸边人群,便于岸边人群对其进行施救;在一些情况下,两个或多个本专利技术一种救生气囊通过套接的方式,能够实现首尾连接,可以提高施救能力。在一些情况下,从管状壳体内抽出的未充气的第二气囊,其具有绳索的式样和功能,可以用于捆绑或滑降等救援工作,而鼓起状态的第一气囊在滑降操作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一种救生气囊在未使用时,各部件均被收纳在壳体内部,具有体型小、形态规则、重量轻和便于携带的优点;第一气囊充气后为环状式样,便于落水者抓取和用手臂挽住;第二气囊充气后为柱状式样,可以替代施救时常用的竹竿或树枝等物件,便于将鼓起的第一气囊递送到落水者附近,大大节省了救援时间,也减少了救援参与者自身的安全风险;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作而成,具有重量轻、气密性好、强度高和便于加工的优点;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气后,可降低自救或救人的施救难度,提高施救效能,而且拉出的未充气的第二气囊具有绳索的式样和功能,可以提供其他救援工作,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两个或更多个本专利技术一种救生气囊通过套接的方式,能够实现首尾连接,可以提高施救能力,增加施救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救生气囊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救生气囊初始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救生气囊第一气囊充气后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救生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充气后结构示意图。图5为两个本专利技术一种救生气囊首尾套接后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管状壳体10、第一气囊11、第一阀门12、第一蓄气瓶13、第二气囊21、第二阀门22、第二蓄气瓶23、环带24、盖板30、中空顶针40、弹性密封圈50、螺铨60。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图2一种救生气囊,包括管状壳体10、第一气囊11、第一阀门12、第一蓄气瓶13、第二气囊21、第二阀门22、第二蓄气瓶23、环带24、盖板30、中空顶针40、弹性密封圈50和螺铨60。第一气囊11的一端与第一阀门12连接,第一阀门12的另一端通过螺旋卡口结构与第一蓄气瓶13连接,第二气囊21的一端与第二阀门22连接,第二阀门22的另一端通过螺旋卡口结构与第二蓄气瓶13连接,第一阀门12和第二阀门22分别通过螺铨60与管状壳体10连接,第一阀门12和第二阀门22中分别设有中空顶针40,中空顶针40的一端与第一气囊11或第二气囊21的内部连通,中空顶针40的另一端与第一蓄气瓶13或第二蓄气瓶23的封口接触,中空顶针40周围均设置有弹性密封圈50,第一蓄气瓶13和第二蓄气瓶23放置在管状壳体10内部的中间位置,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在未充气状态时,分别放置在管状壳体10内部的两端,第二气囊21在与第二阀门22连接所对应的另一端设置有环带24。第一蓄气瓶13和第二蓄气瓶23内部皆存放约20克液态二氧化碳,管状壳体10的主体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铝合金或碳纤维,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的制作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本专利技术一种救生气囊在初始状态时,未充气的第一气囊11、第一阀门12、第一蓄气瓶13、第二蓄气瓶23、第二阀门22和未充气的第二气囊21依次放置在管状壳体10内部,管状壳体10的两端设置有盖板30用来封口,管状壳体10中部设置有两个开口,通过该开口,可以方便对第一蓄气瓶13或第二蓄气23瓶进行旋转操作,故在该初始状态下,本专利技术一种救生气囊具有体型小、形态规则、重量轻和便于携带的特点。参考图3图4在紧急发生时,可对本专利技术一种救生气囊进行如下操作:将第一气囊11从管状壳体10内拉出,手动转动第一蓄气瓶13,迫使第一阀门12上的中空顶40针刺穿第一蓄气瓶13的封口,第一蓄气瓶13中的液态二氧化碳转化为气态二氧化碳,体积增大,气态二氧化碳通过第一阀门12中的中空顶针40,迫使第一气囊11鼓起,鼓起后成环状的第一气囊11可以用于对使用者的自救或者对其他落水者的施救工作;此后,当落水者离岸边有一定的距离时,将第二气囊21从管状壳体10内拉出,手动转动第二蓄气瓶23,依照同样的方式,迫使第二气囊21鼓起,鼓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生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至少一个蓄气瓶,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蓄气瓶之间设置有阀门,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的一端皆与阀门连接,所述阀门通过螺铨与壳体连接,所述蓄气瓶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分别放置在壳体内部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至少一个蓄气瓶,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蓄气瓶之间设置有阀门,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的一端皆与阀门连接,所述阀门通过螺铨与壳体连接,所述蓄气瓶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分别放置在壳体内部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管状式样,两端设有盖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救生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主体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铝合金或碳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充气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诺
申请(专利权)人:王一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