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表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5424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穿戴类电子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表带结构。包括表壳、表带及卡扣限位机构,其中表壳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所述表带的头部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表带连接部,所述卡扣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滑槽和表带连接部之间,用于表带与表壳之间的滑动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表带的连接部完全嵌入到表壳的滑槽内仿形配合,不易受外力冲击脱开,表带与表壳的固定牢靠性得到提升,同时表带与表壳的整体性和外观一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表带结构
本技术涉及穿戴类电子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表带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异月新的发展发展,可穿戴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其中,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作为最常见的可穿戴设备,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相对于传统手表,智能手表和手环在个性化合科技感方面要求工业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采用更为广阔的思维去大胆创新,创造符合消费者个性需求的产品。通常,需要在表壳上加工四处表带固定槽,组装时,需将开关生耳穿入到表带头部位置开设的表带生耳孔位置,通过将生耳两端与表带固定槽对位,并拨动生耳拨杆,使两端的生耳钉完全插入到表带固定槽中。拆卸方式类似,同样需拨动生耳拨杆,使一侧生耳钉先退出表带固定槽后,再整体取下表带。该方案的主要设计缺陷有:表壳上需加工两侧共计四处表带固定槽,表带“悬挂”至固定槽内,从手表上方观察,手表与表带的整体性差,视觉效果较为突兀;采用生耳配合,通常受限于生耳与表壳和表带的轴孔配合要求,生耳尺寸较小,即使采用耐冲击的不锈钢材质,在特定机械强度测试下,生耳仍会有开裂、弯曲等风险,体现为消费者日常使用过程中,表带易脱落或丢失;因生耳尺寸小,导致在表带装配和拆卸过程中,生耳钉的对位和拨杆滑动操作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表带结构,以实现即可保证表壳与表带的整体性,确保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外观展示,同时,可兼顾提升表带与表壳的固定牢靠度,另外,还可以便于使用者较为便利的组装和拆卸表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卸表带结构,包括表壳、表带及卡扣限位机构,其中表壳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所述表带的头部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表带连接部,所述卡扣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滑槽和表带连接部之间,用于表带与表壳之间的滑动限位。所述卡扣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滑槽内的表带定位槽及设置于所述表带连接部上且与所述表带定位槽相对应的表带定位扣,所述表带定位扣可相对所述表带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滑槽的方向滑动、并且通过与所述表带定位槽配合,实现所述表带的滑动限位。所述表带连接部上设有卡扣容置槽,所述表带定位扣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卡扣容置槽内。所述卡扣容置槽为阶梯槽,所述表带定位扣的两端设有与所述阶梯槽配合的限位台肩。所述可拆卸表带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槽和表带连接部之间的磁性吸附限位机构,所述卡扣限位机构通过所述磁性吸附限位机构的吸附力实现表带与表壳之间的滑动限位。所述磁性吸附限位机构包括第一磁吸元件和第二磁吸元件,其中第一磁吸元件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磁吸元件设置于所述表带定位扣上,所述表带定位扣通过所述第一磁吸元件与所述第二磁吸元件之间的吸附力滑动至所述表带定位槽内。所述第一磁吸元件为吸附贴片,所述第二磁吸元件为磁铁。所述表带定位扣上设有磁铁容置槽,所述磁铁容置于所述磁铁容置槽内。所述吸附贴片为两个、并且分别容置于所述表带定位槽的两侧的吸附贴片容置槽内。所述滑槽为C型槽,所述表带连接部为与所述C型槽相配合的圆柱体结构。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表带的连接部完全嵌入到表壳的滑槽内仿形配合,不易受外力冲击脱开,表带与表壳的固定牢靠性得到提升;同时表带与表壳的整体性和外观一致性好,表壳上无需增加四处生耳固定槽,且表带可直接与壳体连接,造型上更具科技感和个性化;其次,表带的装配和拆解采用了侧向对位滑动操作即可,取代了原先手动拨动生耳拨杆及生耳钉对位的过程,操作简单易实现,难度更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中表带定位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表带处于未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表带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表壳,11为滑槽,12为表带定位槽,2为吸附贴片,3为表带,31为表带连接部,32为卡扣容置槽,4为磁铁,5为表带定位扣,51为限位台肩,52为磁铁容置槽。具体实施方式传统手表,表壳两侧需加工共计四处表带固定槽,表带“悬挂”至固定槽内,手表与表带的整体性差,视觉效果较为突兀,表带易脱落或丢失,表带装配和拆卸过程较为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在表壳部分设计包含C形槽和表带定位扣凹槽结构,另外粘贴固定吸附贴片;表带部分在表带头部固定表带定位扣和磁铁。将表带完全嵌入到表壳的C形槽仿形配合,不易受外力冲击脱开,表带与表壳的固定牢靠性得到提升;同时表带与表壳的整体性和外观一致性好,表壳上无需增加四处生耳固定槽,且表带可直接与壳体连接,造型上更具科技感和个性化。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拆卸表带结构,包括表壳1、表带3及卡扣限位机构,其中表壳1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11,表带3的头部设有与滑槽11滑动配合的表带连接部31,卡扣限位机构设置于滑槽11和表带连接部31之间,用于表带3与表壳1之间的滑动限位。进一步地,滑槽11为C型槽,表带连接部31为与C型槽相配合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卡扣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滑槽11内的表带定位槽12及设置于表带连接部31上且与表带定位槽12相对应的表带定位扣5,表带定位扣5可相对表带连接部31沿垂直于滑槽11的方向滑动、并且通过与表带定位槽12配合,实现表带3的滑动限位。进一步地,表带连接部31上设有卡扣容置槽32,卡扣容置槽32为阶梯槽,表带定位扣5的两端设有与所述阶梯槽配合的限位台肩51,如图3所示。表带定位扣5可滑动地容置于卡扣容置槽32内,并且通过两端的限位台肩51限位。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表带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滑槽11和表带连接部31之间的磁性吸附限位机构,所述卡扣限位机构通过磁性吸附限位机构的吸附力实现表带3与表壳1之间的滑动限位。所述磁性吸附限位机构包括第一磁吸元件和第二磁吸元件,其中第一磁吸元件设置于滑槽11内,第二磁吸元件设置于表带定位扣5上,表带定位扣5通过第一磁吸元件与第二磁吸元件之间的吸附力滑动至表带定位槽12内。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元件为吸附贴片2,第二磁吸元件为磁铁4。表带定位扣5上设有磁铁容置槽52,磁铁4容置于磁铁容置槽52内,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吸附贴片2为两个、并且分别容置于表带定位槽12的两侧的吸附贴片容置槽内。进一步地,吸附贴片2可更换为磁铁材质,或可将吸附贴片2与磁铁4的位置进行对调,只要确保有磁力使表带定位扣5与固定于表壳1上的吸附贴片或吸附磁铁有相互的吸引力即可。另外,可在表带连接部31上设置C型槽结构,在表壳1上设置与C型槽仿形配合结构,其余零部件进行对调即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表带3需扣入到表壳1上时,现将表带3的表带连接部31沿一侧卡入表壳1的滑槽11中,使表带连接部31卡入到表壳1的C型槽结构,因表带连接部31的造型与C形槽结构呈仿形配合,此状态下表带3受C型槽卡合作用,仅能沿C型槽进行滑动,如图4所示。当表带3滑动到表壳1约中间位置时,卡入到表带连接部31上的卡扣容置槽32内的表带定位扣5在竖直方向可上、下活动。当表带3滑动至待定位置时,固定于表带定位扣5内的磁铁4与固定于表壳1的C形槽内的吸附贴片2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而吸附贴片2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壳(1)、表带(3)及卡扣限位机构,其中表壳(1)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11),所述表带(3)的头部设有与所述滑槽(11)滑动配合的表带连接部(31),所述卡扣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滑槽(11)和表带连接部(31)之间,用于表带(3)与表壳(1)之间的滑动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壳(1)、表带(3)及卡扣限位机构,其中表壳(1)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11),所述表带(3)的头部设有与所述滑槽(11)滑动配合的表带连接部(31),所述卡扣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滑槽(11)和表带连接部(31)之间,用于表带(3)与表壳(1)之间的滑动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滑槽(11)内的表带定位槽(12)及设置于所述表带连接部(31)上且与所述表带定位槽(12)相对应的表带定位扣(5),所述表带定位扣(5)可相对所述表带连接部(31)沿垂直于所述滑槽(11)的方向滑动、并且通过与所述表带定位槽(12)配合,实现所述表带(3)的滑动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连接部(31)上设有卡扣容置槽(32),所述表带定位扣(5)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卡扣容置槽(3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容置槽(32)为阶梯槽,所述表带定位扣(5)的两端设有与所述阶梯槽配合的限位台肩(51)。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卸表带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