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车辆纵向跟随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5424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重型卡车队列行驶中车辆纵向跟随控制方法,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理论,根据获得的当前道路信息并考虑物理执行机构的约束,以控制队列中车辆与相邻前车辆保持相同速度并保持期望车间距离为控制目标,优化求解控制量并作用于被控车辆;基于车辆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预测相邻前车下一时刻的状态,并将其作为跟踪控制目标的一部分,有效减少了由车载控制器延迟、传动系延迟以及通信延迟所导致被控车辆与前车之间的速度偏差,因此,车辆队列在行驶过程中可控制车间距离保持在更小数值,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空气阻力和车间距离的关系,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控制方法间接提升了车辆队列整体的燃油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纵向跟随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高速公路重型卡车队列中车辆跟随性能的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高速公路重型卡车队列行驶中车辆纵向跟随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高速公路重型卡车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形式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重型卡车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约有53%的燃油消耗用于克服空气阻力。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重型卡车运输的燃油经济性和道路的潜在容量,重型卡车列队行驶控制被逐渐提出并受到了广泛关注。重型卡车队列控制目标是控制队列中所有车辆保持相同速度行驶和控制相邻两车之间保持期望的车间距。目前,针对重型卡车队列行驶控制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大部分现有各种控制方案中,每一时刻,队列中车辆控制器以跟踪相邻前车当前的速度和保持期望的车间距为控制目标,决策出控制量作用于车辆,经传动系后使车辆速度发生改变,但在这个过程中,相邻前车的控制器也已经决策出控制量,使相邻前车的速度从当前时刻向下一时刻发生改变,这将会导致相邻前后车的速度始终存在一定偏差,并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误差的累积会逐渐增大,对队列行驶造成影响。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案,基于车辆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预测队列中车辆相邻前车下一时刻的速度,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以跟踪相邻前车下一时刻的速度并保持期望距离为控制目标,并根据当前获取的道路信息决策控制量。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是一种基于滚动优化的思想实现对参考值跟踪控制的算法,有较强的鲁棒性,同时可以处理带有约束的优化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重型卡车队列行驶中车辆纵向跟随控制方法,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理论,根据获得的当前道路信息并考虑物理执行机构的约束,以控制队列中车辆与相邻前车辆保持相同速度并保持期望车间距离为控制目标,优化求解控制量并作用于被控车辆;基于车辆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预测相邻前车下一时刻的状态,并将其作为跟踪控制目标的一部分,有效减少了队列中相邻前后车速度的稳态误差,提升队列行驶的整体性能。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步骤一:根据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力以及车辆队列行驶所受空气阻力,建立车辆非线性纵向动力学方程;步骤二:使用所述步骤一建立的车辆非线性纵向动力学方程建立预测相邻前车未来速度的动力学方程;在每一时刻,根据相邻前车的当前速度以及当前发动机输出扭矩或制动主缸压力,预测相邻前车下一时刻的速度;步骤三:建立带有约束考虑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被控车辆当前速度、当前获取的道路信息、所述步骤二预测的相邻前车下一时刻速度,以被控车辆当前时刻的状态作为起点,同时根据步骤一所建立的车辆非线性纵向动力学方程,预测被控车辆与相邻前车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状态变化,同时进行对优化问题的求解,决策出控制量,并作用于车辆系统,从而保证被控车辆与相邻前车速度一致并跟踪期望车间距。本专利技术的效益为:1.本专利技术将队列中车辆相邻前车下一时刻的速度作为跟踪目标,有效减少了由车载控制器延迟、传动系延迟以及通信延迟所导致被控车辆与前车之间的速度偏差,因此,车辆队列在行驶过程中可控制车间距离保持在更小数值,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空气阻力和车间距离的关系,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控制方法间接提升了车辆队列整体的燃油经济性。2.本专利技术有效挺高了队列中前后车的速度一致性,进而间接提升了车辆队列整体的安全性以及道路交通系统的潜在容量。附图说明图1为车辆队列行驶所受空气阻力示意图;图2为行驶车辆所受力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控制框图;图4为上坡工况示意图;图5为上坡工况下前后车车间距变化;图6为上坡工况下领航车与跟随车车速对比;图7为下坡工况;图8为下坡工况下前后车车间距变化;图9为下坡工况下领航车与跟随车车速对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高速公路重型卡车队列行驶中车辆纵向跟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车辆纵向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如图2,方程如下:其中,m为车辆质量,单位kg;v为车辆纵向速度,单位m/s;Fengine为车辆驱动力,单位为N;Fbrake为车辆制动力,单位为N;Fgrad为车辆重力分力,单位为N;Frolling为车辆所受地面摩擦力,单位为N;Fairdrag为车辆所受空气阻力,单位为N。其中,Tt为发动机转矩,单位Nm;ig为车辆变速器传动比;i0为车辆主减速器传动比;ηt是整车传动系的传动效率;R是车轮的半径,单位为m。pbrake为制动主缸产生的制动压力;K为制动力矩和制动主缸压力的比例系数,由制动主缸的内部结构所决定。Fgravity=mgsin(θ)(4)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m/s2;θ为道路坡度,单位rad。Froll=μmgcos(θ)(5)其中,μ表示滚动阻力系数。其中,CD为空气阻力系数;ρ为空气密度,单位kg/m3;A是车辆迎风面积,单位m2;v为车辆纵向速度,单位m/s。车辆队列行驶所受空气阻力如图1所示,考虑到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卡车行驶的纵向动力学,所以这里主要是指卡车正常行驶过程中空气阻力在卡车运动方向上的分力。由于车间距离的变化是使后车空气阻力系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引入以车间距离为变量的空气阻力系数,如下式所示:其中,CD0、CD1、CD2及为空气阻力经验系数,di为第i辆车与前车的距离,i=1,2,3........,当i=1时,di=∞,即当计算领航车所承受的空气阻力时默认车间距为无穷大,此时空气阻力系数变为CD(di)=CD0。步骤二:在每一时刻k,可以根据步骤一所建立的车辆纵向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可建立预测相邻前车未来ΔH时长后速度的运动学方程,并根据相邻前车(N-1)发动机输出扭矩Tt(k)N-1或制动主缸压力pbrake(k)N-1以及当前时刻车速vN-1(k),可计算出ΔH时间后相邻前车的车速v*N-1(k),其中ΔH的长度可根据车载控制器运算能力、车辆传动系结构以及通信系统延迟进行选取,运动学方程如下:其中v*N-1(k)为通过所建立的运动学方程计算得到的ΔH时长后相邻前车的速度,vN-1(k)为当前时刻相邻前车车速。步骤三:建立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控制器整体控制框图如图3所示,根据步骤一所建立的车辆纵向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以被控车辆与相邻前车当前时刻的状态作为起点,预测被控车辆与相邻前车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状态变化,同时进行对优化问题的求解,决策出控制量,并作用于车辆系统,从而保证被控车辆与相邻前车速度一致并跟踪期望车间距。上述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包含以下步骤:1)建立预测方程:为了有效处理跟踪问题并在求解控制量的过程中考虑约束限制,本专利技术采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根据步骤一所建立的车辆纵向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建立预测方程如下:其中S(k)和v(k)分别代表被控车辆的纵向位移的纵向速度,T为采样时间。在求解优化问题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选取驱动力(或制动力)F(k)与质量m的比值作为控制量(其中F(k)=Fengine(k)/Fbrake(k)),选取车辆纵向速度和纵向位移x(k)=[v(k)S(k)]作为状态量。2)预测被控车辆与相邻前车未来动态:根据第1)步所建立的预测方程,首先,相邻前车以当前时刻速度vN-1(k)和当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纵向跟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力以及车辆队列行驶中所受空气阻力,建立车辆非线性纵向动力学方程;步骤二:使用所述步骤一建立的车辆非线性纵向动力学方程建立预测相邻前车未来速度的动力学方程;在每一时刻,根据相邻前车的当前速度以及当前发动机输出扭矩或制动主缸压力,预测相邻前车下一时刻的速度;步骤三:建立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被控车辆当前速度、当前获取的道路信息、所述步骤二预测的相邻前车下一时刻速度,以被控车辆当前时刻的状态作为起点,同时根据步骤一所建立的车辆非线性纵向动力学方程,预测被控车辆与相邻前车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状态变化,同时进行对优化问题的求解,决策出控制量,并作用于车辆系统,从而保证被控车辆与相邻前车速度一致并跟踪期望车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纵向跟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力以及车辆队列行驶中所受空气阻力,建立车辆非线性纵向动力学方程;步骤二:使用所述步骤一建立的车辆非线性纵向动力学方程建立预测相邻前车未来速度的动力学方程;在每一时刻,根据相邻前车的当前速度以及当前发动机输出扭矩或制动主缸压力,预测相邻前车下一时刻的速度;步骤三:建立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被控车辆当前速度、当前获取的道路信息、所述步骤二预测的相邻前车下一时刻速度,以被控车辆当前时刻的状态作为起点,同时根据步骤一所建立的车辆非线性纵向动力学方程,预测被控车辆与相邻前车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状态变化,同时进行对优化问题的求解,决策出控制量,并作用于车辆系统,从而保证被控车辆与相邻前车速度一致并跟踪期望车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纵向跟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建立的车辆非线性纵向动力学方程为:其中,m为车辆质量,单位kg;v为车辆纵向速度,单位m/s;Fengine为车辆牵引力,单位为N;Fbrake为车辆制动力,单位为N;Fgrad为车辆重力分力,单位为N;Frolling为车辆所受地面摩擦力,单位为N;Fairdrag为车辆所受空气阻力,单位为N;其中,ρ为空气密度,单位kg/m3;A是车辆迎风面积,单位m2;v为车辆纵向速度,单位m/s;CD为空气阻力系数,引入以车间距离为变量的空气阻力系数:其中,CD0、CD1、CD2为空气阻力经验系数,di为第i辆车与前车的距离,i=1,2,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纵向跟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建立的预测相邻前车未来速度的动力学方程为:其中v*N-1(k)为通过所建立的运动学方程计算得到的ΔH时长后相邻前车的速度,vN-1(k)为当前时刻相邻前车车速;Tt为发动机转矩,单位Nm;ig为车辆变速器传动比;i0为车辆主减速器传动比;ηt为整车传动系的传动效率;R为车轮的半径,单位为m;θ为道路坡度,单位rad;μ表示滚动阻力系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纵向跟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具体过程包括:1)建立预测方程:根据所述步骤一所建立的车辆纵向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建立预测方程如下:其中S(k)和v(k)分别代表被控车辆的纵向位移的纵向速度,T为采样时间;在求解优化问题的过程中,选取控制量为:其中,F(k)=Fengine(k)/Fbrake(k),Fengine为车辆驱动力,Fbrake为车辆制动力,m为车辆质量;选取状态量为:x(k)=[v(k)S(k)];2)预测被控车辆与相邻前车未来动态:根据所述第1)步建立的预测方程:首先,相邻前车以当前时刻速度vN-1(k)和当前时刻的位移SN-1(k)作为预测起点,根据当前时刻相邻前车输出的发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洪艳黄河朱飞白陈虹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