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5408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既抑制胎肩磨损又使偏驶性能提高。胎肩陆地部(13)具备宽度Wa为周向间距Pa的18%~28%的胎肩切槽(20)。胎面轮廓线具备第二圆弧部(J2),该第二圆弧部(J2)与具有曲率半径R1的第一圆弧部(J1)相较于交点(Q),且该第二圆弧部(J2)的曲率半径R2为曲率半径R1的5%~15%。从轮胎赤道面(Co)至交点(Q)为止的距离LQ为接地半宽Tw的75%~85%,从轮胎赤道点(Cp)至交点(Q)为止的轮胎径向距离L2为接地半宽Tw的1%~3%,从轮胎赤道点(Cp)至胎面接地端(TE)为止的轮胎径向距离L1为接地半宽Tw的4%~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抑制胎肩磨损又使偏驶性能提高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重载荷用以及小型卡车用充气轮胎广泛采用按照在轮胎赤道面具有中心的单一圆弧形成胎面轮廓形状的所谓的单半径轮胎。然而,这样的单半径轮胎在轮胎赤道面侧与胎面端侧,轮胎半径差较大。因此,在胎面端侧的胎面表面与路面之间产生滑动,存在产生所谓的胎肩磨损的问题。因此,提出由赤道侧的圆弧部与曲率半径大于该赤道侧的圆弧部的胎肩侧的圆弧部形成胎面轮廓形状(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的方案。然而,就该方案的轮胎而言,在具有车辙的路面行驶时,若胎面端与车辙内的凹凸接触,则作用有大的反作用力导致车辆摇晃等,从而车辙直行性差。另外,脱离车辙时,越过车辙的倾斜面所需的外倾推力小且相对于车辙斜面的反作用力大,因而存在车辙摆脱性能(车辙越过性能)也差的问题。这样,车辙直行性以及车辙摆脱性能亦即偏驶性能与胎肩磨损处于二律背反的关系。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为了既抑制胎肩磨损又使偏驶性能提高,而提出以曲率半径小的小圆弧部(所谓的圆弧胎肩)形成胎面端、在胎面端附近形成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纵窄沟和/或在比纵窄沟更靠外侧的位置形成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刀槽等。然而,鉴于近几年的对轮胎的高性能化的要求,强烈期望耐胎肩磨损性能与偏驶性能的更高水准下的兼顾。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334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S63-2582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以更高水准兼顾耐胎肩磨损性能与偏驶性能的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有中央主沟与一对胎肩主沟,所述中央主沟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所述一对胎肩主沟在上述中央主沟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由此胎面部被划分为上述胎肩主沟与中央主沟之间的一对中央陆地部、和上述胎肩主沟与胎面接地端之间的一对胎肩陆地部,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胎肩陆地部具备多个胎肩切槽,它们从在胎肩陆地部内中断的内端部起横切胎面接地端地延伸至在胎壁部内中断的外端部,各上述胎肩切槽的轮胎周向的宽度Wa为胎肩切槽的轮胎周向间距Pa的18%~28%,在对正规轮辋进行轮胎组装且填充正规内压的5%的内压的5%内压状态下的轮胎子午剖面中,胎面部的表面的胎面轮廓线由第一圆弧部与第二圆弧部构成,所述第一圆弧部在轮胎赤道面具有圆弧中心且具有曲率半径R1,所述第二圆弧部与该第一圆弧部相交于交点Q,且第二圆弧部的曲率半径R2为上述曲率半径R1的5%~15%,从轮胎赤道面至上述交点Q为止的轮胎轴向距离LQ为,从上述轮胎赤道面至胎面接地端为止的轮胎轴向距离亦即接地半宽Tw的75%~85%,从胎面轮廓线与轮胎赤道面相交的轮胎赤道点至上述交点Q为止的轮胎径向距离L2为,上述接地半宽Tw的1%~3%,并且从上述轮胎赤道点至胎面接地端为止的轮胎径向距离L1为,上述接地半宽Tw的4%~6%。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胎肩切槽的最大深度为上述胎肩主沟的沟深的18%~22%。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胎肩陆地部在上述胎肩切槽之间具备2或3条胎肩刀槽,它们从在胎肩陆地部内中断的内端部起横切胎面接地端地延伸至在胎壁部内中断的外端部。上述“5%内压状态”下的轮胎形状,通常与硫化模具内的轮胎形状大致一致。而且通过确定硫化模具的模具面的形状,能够控制上述5%内压状态的轮胎形状。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未特别声明,轮胎的各部的尺寸等是在上述5%内压状态下确定的值。另外,上述“胎面接地端”定义为对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正规内压的状态的轮胎施加正规载荷时与路面接地的胎面踏面中轮胎轴向最外端的位置。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是指标准轮辋,若为TRA则是指“DesignRim”,或者若为ETRTO则是指“MeasuringRim”。上述“正规内压”是指针对每个轮胎规定上述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是指最高气压,若为TRA则是指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是指“INFLATIONPRESSURE”,但在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为180kPa。上述“正规载荷”是指针对每个轮胎规定上述规格的载荷,若为JATMA则是指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是指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是指“LOADCAPACITY”。本专利技术像上述那样构成,因而像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载的那样,能够以更高水准兼顾耐胎肩磨损性能与偏驶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将其胎面部的表面展开为平面而示出的展开图。图3是表示胎面轮廓线的线图。附图标记说明:1...充气轮胎;2...胎面部;10...中央主沟;11...胎肩主沟;12...中央陆地部;13...胎肩陆地部;21...胎壁部;20...胎肩切槽;20a...内端部;20b...外端部;22...胎肩刀槽;22a...内端部;22b...外端部;Co...轮胎赤道面;Cp...轮胎赤道点;J1...第一圆弧部;J2...第二圆弧部;TE...胎面接地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具备:胎体6,其从胎面部2经由胎侧部3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和带束层7,其配置于胎面部2的内部且胎体6的径向外侧。在本例中,示出上述充气轮胎1为小型卡车用的轮胎的情况。上述胎体6由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C例如以70~90゜的角度排列的至少1片、在本例中为配置于径向内外的共计2片胎体帘布6A、6B形成。内胎体帘布6A在跨在胎圈芯5、5间的主体部6A1的两端具有折返部6A2,该折返部6A2绕胎圈芯5折返。另外,外胎体帘布6B不绕胎圈芯5折返,而是与上述折返部6A2的外表面重叠并形成终止。上述带束层7由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C例如以15~75゜的角度排列的至少2片、在本例中为从径向内侧起依次配置的第一~第三带束帘布7A~7C形成。在本例中,第一带束帘布7A的带束帘线的角度例如为45~75°,另外,第二、第三带束帘布7B、7C的带束帘线的角度例如为10~35°且倾斜的方向相互不同。由此带束帘线在帘布间相互交叉,提高带束刚性。此外,根据需要,对于带束层7而言,带束帘布的片数可以增减,另外,还能够在带束层7的外侧例如设置冠带帘线沿轮胎周向呈螺旋状地卷绕的冠带帘布。图1中的附图标记8是胎圈加强用的胎圈三角胶,通过主体部6A1与折返部6A2之间并从胎圈芯5向径向外侧延伸。另外,附图标记9是胎圈加强用的加强帘线层,例如由钢制的加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例如以30~60°的角度排列的1片以上、在本例中为2片的加强帘布形成。如图2所示,胎面部2具备:中央主沟10,其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一对胎肩主沟11,它们在上述中央主沟10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由此胎面部2被划分为胎肩主沟11与中央主沟10之间的一对中央陆地部12、以及胎肩主沟11与胎面接地端TE之间的一对胎肩陆地部13。在本例中,示出中央陆地部12以及胎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设有中央主沟与一对胎肩主沟,所述中央主沟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所述一对胎肩主沟在所述中央主沟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由此胎面部被划分为所述胎肩主沟与中央主沟之间的一对中央陆地部、和所述胎肩主沟与胎面接地端之间的一对胎肩陆地部,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肩陆地部具备多个胎肩切槽,它们从在胎肩陆地部内中断的内端部起横切胎面接地端地延伸至在胎壁部内中断的外端部,各所述胎肩切槽的轮胎周向的宽度Wa为胎肩切槽的轮胎周向间距Pa的18%~28%,在对正规轮辋进行轮辋组装且填充正规内压的5%的内压的5%内压状态下的轮胎子午剖面中,胎面部的表面的胎面轮廓线由第一圆弧部与第二圆弧部构成,所述第一圆弧部在轮胎赤道面具有圆弧中心且具有曲率半径R1,所述第二圆弧部与该第一圆弧部相交于交点Q,且第二圆弧部的曲率半径R2为所述曲率半径R1的5%~15%,从轮胎赤道面至所述交点Q为止的轮胎轴向距离LQ为,从所述轮胎赤道面至胎面接地端为止的轮胎轴向距离亦即接地半宽Tw的75%~85%,从胎面轮廓线与轮胎赤道面相交的轮胎赤道点至所述交点Q为止的轮胎径向距离L2为,所述接地半宽Tw的1%~3%,并且从所述轮胎赤道点至胎面接地端为止的轮胎径向距离L1为,所述接地半宽Tw的4%~6%。...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10 JP 2017-002032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设有中央主沟与一对胎肩主沟,所述中央主沟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所述一对胎肩主沟在所述中央主沟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由此胎面部被划分为所述胎肩主沟与中央主沟之间的一对中央陆地部、和所述胎肩主沟与胎面接地端之间的一对胎肩陆地部,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肩陆地部具备多个胎肩切槽,它们从在胎肩陆地部内中断的内端部起横切胎面接地端地延伸至在胎壁部内中断的外端部,各所述胎肩切槽的轮胎周向的宽度Wa为胎肩切槽的轮胎周向间距Pa的18%~28%,在对正规轮辋进行轮辋组装且填充正规内压的5%的内压的5%内压状态下的轮胎子午剖面中,胎面部的表面的胎面轮廓线由第一圆弧部与第二圆弧部构成,所述第一圆弧部在轮胎赤道面具有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河原炼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