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5255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涉及的白杨素及其衍生物能够纠正脂代谢失衡,抑制高脂所造成的肝细胞凋亡,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并提高SOD活力,降低ALT与AST水平,从而促进肝脏修复,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作用。

Use of aspen and its derivativ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atty liv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the use of aspen and its derivativ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fatty liver. The poplar and its derivatives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correct the imbalance of lipid metabolism, inhibit the apoptosis of liver cells caused by high fat, reduce the content of MDA in serum, increase the activity of SOD, reduce the level of ALT and AST, thus promote the repair of liver, and have a good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atty l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肝脏是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消化腺体,从胃肠道吸收的物质几乎均要进入肝脏,在肝脏内进行合成、分解、转化、储存。肝脏同时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脂肪肝指的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出现的一种肝内脂肪蓄积性疾病,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运动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发病群体逐渐年轻化。在国际报道中,脂肪肝的发生率为3.23%~14%;对肥胖儿童和成人的检查结果显示,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8%~68.6%,男性高于女性。我国的普查结果显示,脂肪肝发病率为3.9%~11.2%,以45~49岁组最高,为11.2%,男性最高为11.4%,女性最高为6.8%。脂肪肝的发病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尤其是高热量饮食以及少运动生活方式相关,在病理改变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增高,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升高。在发病初期一般为单纯性脂肪肝,此阶段有非常高的可逆性,通过有效的治疗有望康复;但是一旦任由病情发展,就可能发展到炎症病变、肝纤维化等,诱发肝功能衰竭,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早期干预预防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临床上尚无令人满意的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药物,而且很多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安全、针对性强、疗效好、成本低的药物,已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焦点。白杨素(chrysin,Ch,化学式C15H10O4)是从紫葳科植物木蝴蝶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在蜂胶中的量较高,是蜂胶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研究证明,白杨素具有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症反应、抗病毒、抗高血糖、抗高血压、抗肿瘤等多种药理学活性,但有关其对脂肪肝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尚未见报道。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在防治脂肪肝中的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杨素及其衍生物的新的医学用途,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保健品和药物。本专利技术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白杨素及其衍生物作为制备预防和治疗脂肪肝保健品和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的白杨素及其衍生物结构通式如下所示:其中R1为羟基,R2为氢,R3为羟基,R4为氢,R5为氢(白杨素);或R1为羟基,R2为甲氧基,R3为羟基,R4为氢,R5为氢(千层纸素A);或R1为羟基,R2为羟基,R3为甲氧基,R4为氢,R5为氢(7-甲氧基黄芩素);或R1为羟基,R2为甲氧基,R3为羟基,R4为氢,R5为苯氧基(5,7-二羟-6-甲基-4'-苯氧基黄酮);或R1为羟基,R2为氢,R3为甲氧基,R4为甲氧基,R5为氢(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或R1为羟基,R2为羟基,R3为硫酸氢酯基,R4为氢,R5为氢(7-硫酸氢酯基黄芹素);或R1为甲氧基,R2为甲氧基,R3为甲氧基,R4为氢,R5为氢(5,6,7-三甲氧基黄酮);或R1为甲氧基,R2为甲氧基,R3为甲氧基,R4为氢,R5为溴(4'-溴-5,6,7-三甲氧基黄酮);或R1为甲氧基,R2为甲氧基,R3为甲氧基,R4为氢,R5为硝基(4'-硝基-5,6,7-三甲氧基黄酮);或R1为甲氧基,R2为甲氧基,R3为甲氧基,R4为氢,R5为氨基(4'-氨基-5,6,7-三甲氧基黄酮);或R1为羟基,R2为羟基,R3为羟基,R4为氢,R5为溴(4'-溴-5,6,7-三羟基黄酮);或R1为羟基,R2为羟基,R3为羟基,R4为氢,R5为硝基(4'-硝基-5,6,7-三羟基黄酮);或R1为羟基,R2为羟基,R3为羟基,R4为氢,R5为氨基(4'-氨基-5,6,7-三羟基黄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化合物白杨素或其衍生物可以单独或与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组合制成制剂以供给药。所述药物上可接受的载体是药物领域中可得到的常见类型,包括:口服制剂用的粘合剂、润滑剂、崩解剂、助溶剂、稀释剂、稳定剂、悬浮剂、色素、矫味剂等;可注射制剂用的防腐剂、加溶剂、稳定剂等。药物制剂可以经口服或胃肠外方式(例如静脉内、皮下、腹膜内)给药,如果某些药物在胃部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可将其配制成肠衣片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在如上药用制剂中可以含有与载体组合的1%至90%总量的活性成分,更常见约15%至60%之间重量的活性成分。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剂量可以是0.001~100mg/kg/天,也可以根据疾病程度的不同或剂型的不同偏离此剂量范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具有增加高脂损伤的肝细胞的活力并抑制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可降低高脂损伤的肝细胞中TG与TC含量,缓解肝细胞内脂滴累积程度的作用。(1)白杨素或其衍生物对oxLDL诱导的高脂损伤肝细胞的降脂作用用人源oxLDL诱导L02细胞制备肝细胞的高脂损伤模型,实验组同时加入白杨素或其衍生物,模型组则在加oxLDL的同时加同等剂量的DMSO,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作用一定时间后,用TG和TC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中TG和TC含量,从而判断白杨素或其衍生物对高脂损伤细胞的降脂作用。结果表明,白杨素或其衍生物具有有效降低oxLDL损伤细胞的TG和TC含量的作用。(2)白杨素或其衍生物对高脂损伤肝细胞的脂滴累积的抑制作用用人源oxLDL诱导L02细胞制备肝细胞的高脂损伤模型,实验组同时加入白杨素或其衍生物,模型组则在加oxLDL的同时加同等剂量的DMSO,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作用一定时间后,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累积情况。结果发现,白杨素或其衍生物可以降低细胞内脂滴的累积程度。(3)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对棕榈酸诱导的高脂损伤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用PA(棕榈酸)刺激肝细胞制备肝细胞高脂损伤模型,化合物组同时加相应浓度的白杨素或其衍生物,模型组则在加PA的同时加同等剂量的DMSO,作用一定时间后,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从而判断白杨素或其衍生物对高脂损伤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结果显示,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对高脂损伤细胞的活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对高脂损伤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用PA(棕榈酸)刺激肝细胞制备肝细胞高脂损伤模型,化合物组同时加相应浓度的白杨素或其衍生物,模型组则在加PA的同时加同等剂量的DMSO,对照组正常培养,作用一定时间后提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裂解型caspase3(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量并用ImageJ进行量化,计算裂解型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活化的caspase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表明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抑制高脂引起的肝细胞凋亡作用。(5)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对小鼠脂肪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杨素低剂量组(30mg/kg)、白杨素高剂量组(60mg/kg)、千层纸素A组(30mg/kg)、7-甲氧基黄芩素组(30mg/kg)组和5,6,7-三甲氧基黄酮组(20mg/kg)。除对照组给予蛋氨酸-胆碱充足(MCS)饲料外,其他组采用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饲料建模,造模同时化合物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组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脂肪肝保健品和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的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其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脂肪肝保健品和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的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其结构通式如下所示:其中,R1为羟基,R2为氢,R3为羟基,R4为氢,R5为氢,则是白杨素;或R1为羟基,R2为甲氧基,R3为羟基,R4为氢,R5为氢,则是千层纸素A;或R1为羟基,R2为羟基,R3为甲氧基,R4为氢,R5为氢,则是7-甲氧基黄芩素;或R1为羟基,R2为甲氧基,R3为羟基,R4为氢,R5为苯氧基,则是5,7-二羟-6-甲基-4'-苯氧基黄酮;或R1为羟基,R2为氢,R3为甲氧基,R4为甲氧基,R5为氢,则是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或R1为羟基,R2为羟基,R3为硫酸氢酯基,R4为氢,R5为氢,则是7-硫酸氢酯基黄芹素;或R1为甲氧基,R2为甲氧基,R3为甲氧基,R4为氢,R5为氢,则是5,6,7-三甲氧基黄酮;或R1为甲氧基,R2为甲氧基,R3为甲氧基,R4为氢,R5为溴,则是4'-溴-5,6,7-三甲氧基黄酮;或R1为甲氧基,R2为甲氧基,R3为甲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永利杨媚婷李玉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