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5155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包括用于界定建筑总体面积的若干个剪力墙和连接外墙;所述剪力墙和连接外墙均设置在建筑结构外侧;所述剪力墙具体包括:设置为L字型的第一剪力墙、设置为U字型的第二剪力墙、设置为一字型的第三剪力墙、设置为T字型的第四剪力墙、设置为山字型的第五剪力墙、设置为倒T字型的第六剪力墙以及设置为τ字型的第七剪力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剪力墙结构外置的外围承重结构,在完全满足工程结构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建筑结构的内部可以不设置或极少设置剪力墙,形成内部大的开放空间,以实现空间的自由分隔与变化。

A spatial variability building structure with peripheral bear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outer space load-bearing spatial variability building structure, including a number of shear walls and connecting walls used to define the overall area of the building. The shear walls and the connecting walls are set outside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the shear walls a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be the first shear wall of the L type, and set up as the U font. The second shear wall, the third shear wall set as one character type, the fourth shear wall set as T type, the fifth shear wall set as the mountain font, the sixth shear wall with the inverted T type and the seventh shear wall set as the tau typ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outer bearing structure outside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Under the premise of fully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 the shear walls can not be set or set up very little in the interior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the large open space is formed to realize the free separation and change of the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在单个建筑空间内部设置有结构剪力墙,由于传统的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结构的内部空间的限制,使内部空间不具有多变性,设计功能单一,并且给装修布局造成了很多的限制,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结构内部空间不可多变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包括用于界定建筑总体面积的若干个剪力墙和连接外墙;所述剪力墙和连接外墙均设置在建筑结构外侧;所述剪力墙具体包括:设置为L字型的第一剪力墙、设置为U字型的第二剪力墙、设置为一字型的第三剪力墙、设置为T字型的第四剪力墙、设置为山字型的第五剪力墙、设置为倒T字型的第六剪力墙以及设置为τ字型的第七剪力墙;所述第一剪力墙和第二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外墙,所述第二剪力墙与第三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外墙,所述第三剪力墙与第四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外墙,所述第四剪力墙与第五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外墙,所述第五剪力墙与第六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外墙,所述第六剪力墙与第七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六连接外墙,所述第七剪力墙与第一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七连接外墙。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外墙的上设置有入户门,且所述第一连接外墙向外延伸,且内侧设置第一预留区域,所述第一预留区域中内嵌设置柜体;所述柜体与第一连接外墙紧挨;所述入户门的另一侧设置有T型结构墙,所述T型结构墙与所述第一剪力墙连接,并形成第二预留区域,所述第二预留区域内设置有柜体。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四剪力墙右侧设置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通过隔断墙分隔成三个子空间,且所述隔断墙上设置门。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五剪力墙包括一个长连接部以及三个短连接部,所述三个短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长连接部的两端以及中间位置;且中间位置的短连接部内侧设置有L型的柜体,且L型的柜体与所述第五剪力墙紧挨。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五剪力墙内侧设置有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包括卫生间与睡眠区域,所述L型柜体位于卫生间与睡眠区域的中间位置,用于将卫生间与睡眠区域隔开。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第一剪力墙内侧还设置第三空间,所述第三空间为中西两用厨房,且所述第三空间设置有推拉门。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三空间外侧设置有第四空间,所述第四空间为横厅结构。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三剪力墙内侧设置有第五空间,且所述第五空间内部设置有弯折型轻质墙,将所述第五空间分隔成两个子空间,且所述弯折型墙体与第三剪力墙连接,所述弯折型轻质墙的一侧预留出第三预留区域,所述第三预留区域内嵌设置有柜体,且所述弯折型轻质墙另一侧设置有吊装柜体。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第一剪力墙内侧还设置有第六空间。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第二剪力墙内侧还设置有第七空间,所述第七空间为中西两用厨房,所述第七空间设置有推拉门,且所述第六空间外侧还设置有第八空间,所述第八空间为竖厅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剪力墙结构外置的外围承重结构,在完全满足工程结构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建筑结构的内部可以不设置或极少设置剪力墙,形成内部大的开放空间,以实现空间的自由分隔与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的基本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如图1所示,图1是本技术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的基本结构图。所述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包括用于界定建筑总体面积的若干个剪力墙和连接外墙;所述剪力墙和连接外墙均设置在建筑结构外侧;所述剪力墙具体包括:设置为L字型的第一剪力墙110、设置为U字型的第二剪力墙120、设置为一字型的第三剪力墙130、设置为T字型的第四剪力墙140、设置为山字型的第五剪力墙150、设置为倒T字型的第六剪力墙160以及设置为τ字型的第七剪力墙170;所述第一剪力墙110和第二剪力墙120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外墙210,所述第二剪力墙120与第三剪力墙130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外墙220,所述第三剪力墙130与第四剪力墙140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外墙230,所述第四剪力墙140与第五剪力墙150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外墙240,所述第五剪力墙150与第六剪力墙160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外墙250,所述第六剪力墙160与第七剪力墙170之间设置有第六连接外墙260,所述第七剪力墙170与第一剪力墙110之间设置有第七连接外墙270。本技术采用剪力墙结构外置的外围承重结构,在完全满足工程结构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建筑结构的内部可以不设置或极少设置剪力墙,形成内部大的开放空间,以实现空间的自由分隔与变化。较佳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所述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的一种具体的户型布局方式,如图2所示,图2是本技术中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地,在图2中的户型结构中,第一连接外墙210的上设置有入户门30,且第一连接外墙210向外延伸,且内侧设置第一预留区域,所述第一预留区域中内嵌设置柜体;所述柜体与第一连接外墙210紧挨。此外,入户门30的另一侧设置有T型结构墙40,所述T型结构墙40与所述第一剪力墙110连接,并形成第二预留区域,所述第二预留区域内嵌设置有柜体。通过在入户门30的两侧设置柜体,增大收容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地,在图2中的户型结构中,第一剪力墙110内侧还设置有第三空间C,且该第三空间C还设置有推拉门。该第三空间C可以设置为中西两用厨房,且在所述中西两用厨房外侧设置有西厨吧台。所述中西两用厨房是通过推拉门的开合俩切换实现的,推拉门关闭时,形成中厨,推拉门拉开时,形成开放的西厨。进一步地,在图2的户型结构中,所述第三剪力墙130内侧设置有第五空间F,且所述第五空间F内部设置有弯折型轻质墙50,将所述第五空间F分隔成两个子空间,且所述弯折型墙体50与第三剪力墙130连接。所述弯折型轻质墙50的一侧预留出第三预留区域,所述第三预留区域内嵌设置有柜体,且所述弯折型轻质墙50另一侧设置有吊装柜体。从图2可以看出,通过设置弯折型轻质墙,整合相邻两个子空间,使得两个子空间可以相应的设置完整的柜体以及吊装柜体。两个子空间设置成两个卧室,弯折型的轻质墙50右侧的卧室在内嵌柜体之后,床尾与柜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界定建筑总体面积的若干个剪力墙和连接外墙;所述剪力墙和连接外墙均设置在建筑结构外侧;所述剪力墙具体包括:设置为L字型的第一剪力墙、设置为U字型的第二剪力墙、设置为一字型的第三剪力墙、设置为T字型的第四剪力墙、设置为山字型的第五剪力墙、设置为倒T字型的第六剪力墙以及设置为τ字型的第七剪力墙;所述第一剪力墙和第二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外墙,所述第二剪力墙与第三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外墙,所述第三剪力墙与第四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外墙,所述第四剪力墙与第五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外墙,所述第五剪力墙与第六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外墙,所述第六剪力墙与第七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六连接外墙,所述第七剪力墙与第一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七连接外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界定建筑总体面积的若干个剪力墙和连接外墙;所述剪力墙和连接外墙均设置在建筑结构外侧;所述剪力墙具体包括:设置为L字型的第一剪力墙、设置为U字型的第二剪力墙、设置为一字型的第三剪力墙、设置为T字型的第四剪力墙、设置为山字型的第五剪力墙、设置为倒T字型的第六剪力墙以及设置为τ字型的第七剪力墙;所述第一剪力墙和第二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外墙,所述第二剪力墙与第三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外墙,所述第三剪力墙与第四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外墙,所述第四剪力墙与第五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外墙,所述第五剪力墙与第六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外墙,所述第六剪力墙与第七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六连接外墙,所述第七剪力墙与第一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七连接外墙。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外墙的上设置有入户门,且所述第一连接外墙向外延伸,且内侧设置第一预留区域,所述第一预留区域中内嵌设置柜体;所述柜体与第一连接外墙紧挨;所述入户门的另一侧设置有T型结构墙,所述T型结构墙与所述第一剪力墙连接,并形成第二预留区域,所述第二预留区域内设置有柜体。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剪力墙右侧设置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通过隔断墙分隔成三个子空间,且所述隔断墙上设置门。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郑攀登张胜强范业麟刘晓燕陈倩蓉孟悦艾懿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