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流热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501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相流热传结构,包含至少一蒸发器,内部具有一蒸发腔填充有一第一工作介质;至少一蒸发器管体,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连通该至少一蒸发器形成该第一工作介质的回路,并且该第一端、第二端之间具有一冷凝段;至少一散热器;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具有一吸热段,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连接该至少一散热器,且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内设有一第二工作介质;及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供该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及该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贴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相流热传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领域,特别指一种可缩小换热面积及缩短传热路径且增加换热效率的两相流热传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常用的电子产品散热技术是风扇和散热鳍片,然而随着电子技术发展,高功率产生的热通量也跟着攀升。两相流热传技术开始被应用在高热通量的产品或环境散热,由于相变化的理论热通量可以达到50W/cm2以上,且不需额外电力,所以两相流热传技术有热移及节能的特性。目前的两相流热传技术有回路式热管(LoopHeatPipe,LHP)、毛细泵环路系统(CapillaryPorousLoop,CPL)与两相热虹吸回路系统(Two-PhaseLoopThermosyphon,LTS)等,两相流热传技术的装置通常包含有一蒸发器结合一散热器并两者间由一蒸气管及一液体管连接组成一封闭式环路,凭借该蒸气管将热从该蒸发器传递至远端的散热器以达到散热目的。然而,目前的两相流热传技术的冷凝器以一风扇冷却降温,而风扇冷却降温除了所需要的换热面积较大而必须占据系统内的较大空间,现有的蒸气管及液体管的传热路径也较长,蒸气管及液体管内的工作介质无法快速回流,导致换热效率不佳。因此,如何应用系统空间来满足散热器的换热需求或者超越风扇的换热效率是本领域所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提供可缩小换热面积或缩短蒸气管及冷凝管传热路径的一种两相流热传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可增加换热效率的一种两相流热传结构。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相流热传结构,其特征是包含:至少一蒸发器,内部具有一蒸发腔,该蒸发腔设有一第一工作介质;至少一蒸发器管体,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第二端连通该至少一蒸发器形成该第一工作介质的回路,并且该第一端、第二端之间具有一冷凝段;至少一散热器;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具有一吸热段,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连接该至少一散热器,且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内设有一第二工作介质;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用以供该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及该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分别贴设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还具有一相邻该第一端的蒸气段及一相邻该第二端的液体段,该冷凝段连接于该蒸气段及该液体段之间,该液体段设有一毛细结构。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对应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的位置,该第二凹槽对应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的位置。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热交换器及一第二热交换器,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具有一第一散热器管体及一第二散热器管体,该至少一散热器具有一第一散热器及一第二散热器,该第一散热器管体连接该第一散热器,该第二散热器管体连接该第二散热器,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凹槽及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凹槽,该第一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嵌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凹槽,该第二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嵌设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凹槽。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相互对应贴设。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相互对应贴设。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热交换器为一导热板、一平板式热管、一均温板及一导热基座其中任一。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至少一散热器是一散热鳍片组,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是一热管,该至少一散热器设置于远离该吸热段的一端。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至少一散热器是一水冷排并具有一冷凝腔及一泵浦,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具有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连通该冷凝腔及该泵浦形成该第二工作介质的回路,该吸热段连接于该第三端、第四端之间。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热交换器还具有一第三热交换器,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还具有一第三散热器管体,该至少一散热器还具有一第三散热器,该第三散热器管体连接该第三散热器,该第二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嵌设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凹槽及该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一凹槽,该第三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嵌设于该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二凹槽。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相互对应贴设。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至少一蒸发器具有一第一蒸发器及一第二蒸发器,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具有一第一蒸发器管体及一第二蒸发器管体,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具有一第一散热器管体及一第二散热器管体,该至少一散热器具有一第一散热器及一第二散热器,该第一蒸发器管体的第一端、第二端连通该第一蒸发器,该第二蒸发器管体的第一端、第二端连通该第二蒸发器,该第一散热器管体连接该第一散热器,该第二散热器管体连接该第二散热器,该第一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第一凹槽,该第一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嵌设于该第二凹槽。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热交换器还具有一第三凹槽及一第四凹槽,第二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第三凹槽,该第二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嵌设于该第四凹槽。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热交换器及一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分别还具有一第三凹槽,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供该第一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及该第一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及该第二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贴设,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供该第二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贴设,该第一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凹槽及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凹槽,该第一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嵌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凹槽及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凹槽,该第二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三凹槽,该第二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嵌设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凹槽。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相互对应贴设。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中:该液体段设有一毛细结构。凭借本专利技术此设计,通过集中在该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的一个热交换器,或多个热交换器彼此相互堆迭组合,并通过该散热器管体快速将热传递至散热器进行散热,可达到缩小换热面积及缩短传热路径同时增加换热效率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B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图1C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D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与蒸发器管体剖视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B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图4A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图6A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B是本专利技术两相流热传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附图标记说明:两相流热传结构1;蒸发器、第一蒸发器11、11a;蒸发腔111;第二蒸发器11b;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相流热传结构,其特征是包含:至少一蒸发器,内部具有一蒸发腔,该蒸发腔设有一第一工作介质;至少一蒸发器管体,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第二端连通该至少一蒸发器形成该第一工作介质的回路,并且该第一端、第二端之间具有一冷凝段;至少一散热器;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具有一吸热段,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连接该至少一散热器,且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内设有一第二工作介质;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用以供该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及该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分别贴设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相流热传结构,其特征是包含:至少一蒸发器,内部具有一蒸发腔,该蒸发腔设有一第一工作介质;至少一蒸发器管体,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第二端连通该至少一蒸发器形成该第一工作介质的回路,并且该第一端、第二端之间具有一冷凝段;至少一散热器;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具有一吸热段,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连接该至少一散热器,且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内设有一第二工作介质;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用以供该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及该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分别贴设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还具有一相邻该第一端的蒸气段及一相邻该第二端的液体段,该冷凝段连接于该蒸气段及该液体段之间,该液体段设有一毛细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对应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的位置,该第二凹槽对应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热交换器及一第二热交换器,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具有一第一散热器管体及一第二散热器管体,该至少一散热器具有一第一散热器及一第二散热器,该第一散热器管体连接该第一散热器,该第二散热器管体连接该第二散热器,该至少一蒸发器管体的冷凝段嵌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凹槽及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凹槽,该第一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嵌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凹槽,该第二散热器管体的吸热段嵌设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相互对应贴设。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侧面相互对应贴设。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热交换器为一导热板、一平板式热管、一均温板及一导热基座其中任一。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散热器是一散热鳍片组,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是一热管,该至少一散热器设置于远离该吸热段的一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流热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散热器是一水冷排并具有一冷凝腔及一泵浦,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具有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该至少一散热器管体连通该冷凝腔及该泵浦形成该第二工作介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百龄陈旦军李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