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线及柔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74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线,解决了其电阻阻值受微小形变影响而发生变化以及其导致的电路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层金属层由上述金属线构成,解决了其显示效果或功耗受金属线微小形变影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线,包括绝缘膜、设置于所述绝缘膜上方或下方的信号导线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膜下方或上方的力学适配线,所述绝缘膜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中容纳有金属,所述力学适配线与信号导线通过通孔中的金属欧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所述柔性衬底上交替设置绝缘层和金属层,至少一层金属层由上述的金属线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线及柔性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线及柔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柔性显示器因其具有高轻巧性、高清晰度、色彩丰富、响应快、可弯曲、携带方便等优点,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柔性显示器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和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外围电路,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阵列和金属线,外围电路与像素阵列中各个像素单元的电性连接都是通过金属线完成的。然而金属线会随着柔性显示器使用过程中的卷起或者弯曲而产生形变,虽然在小应变过程中,其形变不会导致断裂而产生毁灭性电学失效,但是金属线的伸长或缩短也会导致其电阻变大或减小,从而对电路的稳定性、柔性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以及功耗等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业界通常采用增加保护膜、调节中性层位置、在金属线上制作孔洞等方法来提高金属线的延展性,但是这些方法只能减少金属线断裂的可能性,仍很难避免应变对其电阻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很难改善器件在受到微小应变时的显示效果或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线,解决了其电阻阻值受微小形变影响以及其导致的电路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层金属层由上述金属线构成,解决了其显示效果或功耗受金属线微小形变影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线,包括绝缘膜、设置于所述绝缘膜上方或下方的信号导线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膜下方或上方的力学适配线,所述绝缘膜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中容纳有金属,所述力学适配线与信号导线通过通孔中的金属欧姆连接;其中,所述金属线应力为零的过渡层为中性层,所述信号导线和力学适配线关于中性层呈力学对称结构;其中,所述力学适配线与信号导线的材料、宽度、厚度以及长度相同;其中,所述金属线形成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信号导线层、绝缘膜层以及力学适配层,其中,所述信号导线形成信号导线层,所述绝缘膜形成绝缘膜层,所述力学适配线形成力学适配层;其中,所述信号导线和力学适配线由铜、铝、钛、钼或者铜合金、铝合金、钛合金、钼合金中的一种材料制成;其中,所述信号导线和/或力学适配线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旋涂工艺、喷涂工艺或溅镀工艺中的一种工艺形成;其中,所述绝缘膜包括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醚酰亚胺、聚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通孔通过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工艺形成。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所述柔性衬底上交替设置绝缘层和金属层,至少一层金属层由以上任一所述的金属线构成;其中,所述金属层包括栅金属层和/或源漏金属层;所述绝缘层包括栅绝缘层、层间绝缘层、缓冲层、钝化层、平坦层或像素限定层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线,由材料、宽度、厚度以及长度均相同的、对称分布于中性层上、下方的信号导线和力学适配线连接而成,该金属线受到小的应变时,其阻值并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不会对电路的稳定性和柔性显示器件的性能产生影响,增强了柔性显示器件在受到微小形变时的显示效果,降低了其功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其中的一层或多层金属层由上述金属线构成,避免了其在小形变时对柔性显示面板显示性能产生的影响,提升了显示效果,减小了功率的损耗。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线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金属线包括绝缘膜1、信号导线2以及力学适配线3,该信号导线2设置于绝缘膜1的上方,力学适配线3设置于绝缘膜1的下方,绝缘膜1上开设有通孔4,通孔4中容纳有金属,力学适配线3与信号导线2通过通孔4中的金属进行连接,形成了欧姆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将力学适配线3设置于绝缘膜1的上方,信号导线2设置于绝缘膜1的下方,只要保证信号导线2和力学适配线3分别处于绝缘膜1的上下两方即可。则分布于绝缘膜1上、下方的信号导线2和力学适配线3即可相互抵消一些因受到拉应力/压应力所引起的电阻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应变对整条金属线所带来的影响。该金属线应力为零的过渡层为中性层,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信号导线2和力学适配线3关于中性层呈力学对称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中性层为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既不受拉力,也不受压力的过渡层,是为方便计算而提出的概念,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未能在图1中标示。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力学适配线3与信号导线2的材料、宽度、厚度以及长度等各项属性参数均相同,所述信号导线2与力学适配线3即可实现力学对称。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该信号导线2形成信号导线层,绝缘膜1形成绝缘膜层,力学适配线3形成力学适配层,即多条金属线可形成金属层,其中,金属层包括信号导线层、绝缘膜层以及力学适配层。本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线在受到应力时,其上方的信号导线2因较小的拉应变产生的电阻变化与下方的力学适配线3因较小的压应变产生的电阻变化会相互抵消,从而使得金属线在整体上并不会产生电学变化,即其电阻阻值不会受到小应变的影响,进而改善了电路的稳定性以及柔性显示器件在受到微小形变时的显示效果和功耗。同样地,也可以选择将力学适配线3设置于绝缘膜1的上方,信号导线2对称设置于绝缘膜1的下方,只要保证信号导线2和力学适配线3以中性层为中心处于力学对称的位置即可。下面将具体阐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依据的原理。如图2所示,h为绝缘膜1的厚度,r为中性层在弯折时的曲率半径,因信号导线2与力学适配线3的厚度相等,且它们的厚度都很小可忽略不计,且中性层一般处于材料厚度上的中心位置,所以它们与中性层间的距离相等,都可看成为h/2,则金属线向下弯折时,绝缘膜1上方的信号导线2会受到一定的拉应力,对应产生的拉应变为εt=y/ρ=h/2r(其中,ρ为中性层的曲率半径,y为待测物体与中性层间的距离),其电阻与初始电阻的比值R/R0为(1+εt)2;相应地,绝缘膜1下方的力学适配线3会受到一定的压应力,其产生的压应变为εc=y/ρ=h/2r,其电阻与初始电阻的比值R/R0为(1-εc)2。因信号导线2与力学适配线3的材料、宽度、厚度以及长度等各项参数都相同且已形成欧姆连接,则整条金属线因应变产生的电阻阻值与初始阻值的比值为:因εt=εc,且对于小应变,εt、εc均可约等于0,则R/R0≈1,即由各属性参数都相等的、对称分布于中性层上、下方的信号导线2和力学适配线3连接而成的整条金属线在受到小的应变时,其阻值并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不会对电路的稳定性和柔性显示器件的性能产生影响,增强了柔性显示器件在受到微小形变时的显示效果,降低了其功耗。对于信号导线2和力学适配线3的材料,可由铜、铝、钛、钼或者铜合金、铝合金、钛合金、钼合金中的一种材料制成。对于信号导线2和力学适配线3的宽度、厚度以及长度,其具体数值可根据不同需要而做不同设定,只要保证信号导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膜、设置于所述绝缘膜上方或下方的信号导线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膜下方或上方的力学适配线,所述绝缘膜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中容纳有金属,所述力学适配线与信号导线通过通孔中的金属欧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膜、设置于所述绝缘膜上方或下方的信号导线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膜下方或上方的力学适配线,所述绝缘膜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中容纳有金属,所述力学适配线与信号导线通过通孔中的金属欧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应力为零的过渡层为中性层,所述信号导线和力学适配线关于中性层呈力学对称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学适配线与信号导线的材料、宽度、厚度以及长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形成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信号导线层、绝缘膜层以及力学适配层,其中,所述信号导线形成信号导线层,所述绝缘膜形成绝缘膜层,所述力学适配线形成力学适配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导线和力学适配线由铜、铝、钛、钼或者铜合金、铝合金、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坤蔡世星刘胜芳林立单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