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组件及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4590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0:47
本申请公开一种换热组件及换热系统,其可通过提供液体至换热芯体的表面来提高系统性能。其中,换热组件(100)包括换热器以及散液装置。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芯体(10),所述换热芯体(10)包括集流管(50)、连接在集流管(50)上的多个换热管(11),所述多个换热管(11)沿所述集流管(50)的轴向排列。所述散液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器顶部的散液盘(21),所述散液盘(21)设置有用以将所述散液盘中的液体流向所述换热芯体(10)侧面(101a、102a)的出液口(2111)。所述出液口(2111)沿所述换热管(11)的长度方向设置。

Heat exchange module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 module and a heat exchange system, which can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by providing liquid to the surface of the heat exchange core. Among them, the heat exchange module (100) includes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dispersion device. The heat exchanger includes at least one heat transfer core (10), and the heat transfer core (10) includes a flow collector (50), a plurality of heat transfer tubes (11) connected to the flow collector (50), and the plurality of heat transfer tubes (11) are axially arranged along the flow collector (50). The dispersion device includes a liquid disks (21) set at the top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bulk liquid disk (21) provides a liquid outlet (2111) that is useful to flow the liquid in the bulk liquid disk to the side (101A, 102a) of the heat transfer core (10). The outlet (2111) is arrang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组件及换热系统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换热组件及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换热系统(比如空调)的高压侧多采用换热器和风机配合实现强制对流散热,将换热系统中的气态冷媒冷却为液态冷媒。但是,在恶劣的高温工况下,空气与换热器中冷媒的温差减小,系统的冷凝温度增大、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及换热系统,其可通过提供液体至换热芯体的表面来提高系统性能。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以及散液装置;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集流管、连接在集流管上的多个换热管,所述多个换热管沿所述集流管的轴向排列;所述散液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器顶部的散液盘,所述散液盘设置有用以将所述散液盘中的液体流向所述换热芯体侧面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可选的,所述出液口包括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流液孔;或,所述出液口包括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开设的流液槽。可选的,所述出液口的高度不低于换热芯体上最上端的换热管的高度。可选的,所述换热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换热芯体和第二换热芯体两个换热芯体,所述第一换热芯体和第二换热芯体相对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二换热芯体的换热管包括第一流通部、第二流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流通部和第二流通部的折弯部,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通部平行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芯体和第二换热芯体中相互邻近的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换热芯体和第二换热芯体的连接部;所述第二换热芯体中远离所述第一换热芯体的集流管上设置有第一外接口,所述第一换热芯体的两集流管之一上设置有第二外接口。可选的,所述第二换热芯体所包括换热管的个数多于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所包括换热管的个数,且所述第二外接口为介质入口,所述第一外接口为介质出口。可选的,所述换热器包括一个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出液口,所述出液口的高度不低于换热芯体上最上端的换热管的高度。可选的,相邻的换热管之间设置有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的个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自所述换热芯体的顶部至底部,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换热翅片的宽度依次增加。可选的,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集流管,所述集流管的轴向与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垂直。可选的,所述换热管为扁管,所述集流管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扁管的插槽。可选的,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集流管的轴向垂直,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集流管的轴向垂直。可选的,沿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所述插槽包括相对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远离所述换热芯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远离所述换热芯体的所述侧面。可选的,所述散液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底部的集液盘、位于所述集液盘的抽液泵、以及连接抽液泵与散液盘的连接管。可选的,所述集液盘上凹陷设有用以与所述抽液泵配合的凹槽。可选的,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导液件,所述导液件设置于所述出液口的下方,并且所述导液件的一部分嵌入所述换热芯体。可选的,所述换热管为扁管;所述导液件包括多个安装部以及多个导液片,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扁管配合的扁管槽。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如前面所述的换热组件。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换热组件及换热系统中,散液盘上的液体可沿换热芯体侧面自上而下流出,依次与换热芯体的各换热管接触,实现对换热芯体内介质温度的调节,提高系统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可应用在图1换热组件中的一种换热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与图4是换热组件的两种变更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与图6是换热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至图9是换热组件中换热器的一种变更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至图13是具有导液件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至图15是换热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换热芯体的一个变更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类似的,“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可应用在图1换热组件中的一种换热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换热组件100包括由一个或多个换热芯体10组成的换热器,以及用于提供低温液体(比如,水)至换热芯体10表面、以改善换热效率的散液装置。在如图实施例中,换热芯体10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芯体101与第二换热芯体102,它们沿空气流动方向(图中箭头所示的风向)排列。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先后与第一换热芯体101与第二换热芯体102接触并发生热交换。每一换热芯体10通常包括集流管与插接在集流管上的多个换热管,所述多个换热管沿集流管的轴向(即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的换热管之间通常可设置换热翅片。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换热芯体101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集流管50与沿集流管50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换热管11。每一换热管11呈直线型,一端插接在一个集流管50上,另一端插接在另一集流管50上。两个集流管50的内腔通过换热管11的内腔连通。相邻换热管11之间均设置有波浪形的换热翅片12,以增大热交换面积。第二换热芯体102包括紧邻设置的两个集流管50。对应的,其换热管11不为直线型,包括三段:设置在换热管11两端、直接连接集流管50的第一流通部111与第二流通部(在图中其被第一流通部111遮盖),以及连接第一流通部111与第二流通部的折弯部113。其中,第一流通部111与第二流通部均呈平板状,且平行设置;折弯部113呈翻折弯曲状。相邻换热管11之间均设置有波浪形的换热翅片12,以增大热交换面积。第一换热芯体101和第二换热芯体102中相互邻近的集流管50之间可以设置连接第一换热芯体101和第二换热芯体102的连接部55(或称连接管55)。第二换热芯体102中远离第一换热芯体101的集流管50上设置有第一外接口51,第一换热芯体101的两集流管50之一上设置有第二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以及散液装置;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芯体(10),所述换热芯体(10)包括集流管(50)、与所述集流管(50)相连的多个换热管(11),所述多个换热管(11)沿所述集流管(50)的轴向排列;所述散液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器顶部的散液盘(21),所述散液盘(21)设置有用以将所述散液盘中的液体流向所述换热芯体(10)侧面(101a、102a)的出液口(2111),所述出液口(2111)沿所述换热管(11)的长度方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以及散液装置;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芯体(10),所述换热芯体(10)包括集流管(50)、与所述集流管(50)相连的多个换热管(11),所述多个换热管(11)沿所述集流管(50)的轴向排列;所述散液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器顶部的散液盘(21),所述散液盘(21)设置有用以将所述散液盘中的液体流向所述换热芯体(10)侧面(101a、102a)的出液口(2111),所述出液口(2111)沿所述换热管(11)的长度方向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2111)包括沿所述换热管(11)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流液孔;或,所述出液口(2111)包括沿所述换热管(11)的长度方向开设的流液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2111)的高度不低于换热芯体(10)内最上端的换热管(11)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换热芯体(101)和第二换热芯体(102)两个换热芯体,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01)和第二换热芯体(102)相对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02)的换热管(11)包括第一流通部(111)、第二流通部(1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流通部(111)和第二流通部(112)的折弯部(113),所述第一流通部(111)与所述第二流通部(112)平行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01)和第二换热芯体(102)中相互邻近的集流管(50)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01)和第二换热芯体(102)的连接部(55);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02)中远离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01)的集流管(50)设置有第一外接口(51),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01)的两集流管(50)之一设置有第二外接口(52)。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02)所包括换热管(11)的个数多于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01)所包括换热管(11)的个数,且所述第二外接口(52)为介质入口,所述第一外接口(51)为介质出口。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一个换热芯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红王一鸣崔凯李蓝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