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4210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及其安装方法。模块化屋盖板底部设置屋脊板可与对侧屋盖板直接连接;屋脊梁连接板可与屋脊梁直接连接;跨中梁连接板可与跨中梁直接连接;墙板连接板可与顶层模块化坡顶承重外墙板、顶层整体加强斜置顶梁板直接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操作显著简化,装配速度快,可以采用大部品总成装配,工业化程度更高,经济效果好,且避免了环境污染。尤其将隔声、保温层内嵌到板的内部,减少了大量现场作业,仅需在现场整板模块化施钉作业,成倍缩短工期。通过系列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

Modular roof roofing standard roof panel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odularized roof ridge standard roof panel and a mounting method thereof. The roof plate at the bottom of the modular housing cover can be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roof, and the roof beam connecting plate can be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roof beam; the cross beam connecting plate can be connected directly with the middle beam; the wall plate connection board can be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modular slope roof bearing outer wall plate and the top floor to strengthen the inclined top beam plat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installation operation is significantly simplified, the assembly speed is fast, the assembly of large parts can be adopted,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is higher, the economic effect is good,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voided. In particular, the insulation and insulation layer is embedd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board, thus reducing a large number of field operations, and only requiring modular placement at the scene, which shortens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Through a series of structures, it has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据统计,建筑业消耗了地球上大约50%的能源、42%的水资源、50%的材料和48%的耕地。造成生态失衡,产生了全球24%的空气污染、50%的温室效应、40%的水源污染和50%的氯氟烃等。绿色建筑在我国治理环境污染、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许多国家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只注重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而忽略了木结构绿色建筑。钢材、水泥、塑料的不可再生不可持续性已经非常明显。现在许多国家已经公认木建筑以及利用农业废弃物加工的建材,是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为此,有必要针对木结构绿色建筑及其工业化进行系统性的研发,使我国建筑产业真正实现全过程的绿色、可循环、可持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时间长、环保、可循环使用的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及其安装方法,无需另外设置隔声层,减少大量现场作业,同时保证加工工序简单,更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包括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板边连接椽条(14-1-4)、板内椽条(14-1-6)、板内支撑(14-1-8)、板底封面板(14-1-9)、板顶封面板(14-1-10)、跨脊连接板(14-1-11)、屋脊梁连接板(14-1-12)、跨中梁连接板(14-1-13)、墙板连接板(14-1-14)、檐口天棚结构板(14-1-15)、顺水条(14-1-16)、挂瓦条(14-1-17)、加强墙连接卡板(14-1-18)、加强梁连接卡板(14-1-19)、墙板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1)、跨中梁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2)、屋脊梁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3)、板间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5)、墙板加强卡板现场施钉区(14-1-26)、跨中梁加强卡板现场施钉区(14-1-27);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的两侧均为板边连接椽条(14-1-4),两块板边连接椽条(14-1-4)的板面均竖直平行,两块板边连接椽条(14-1-4)之间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板内椽条(14-1-6),且板内椽条(14-1-6)的板面竖直平行;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的一端为屋脊板(14-1-1),另一端为结构封檐板(14-1-2)和檐口天棚结构板(14-1-15);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和檐口天棚结构板(14-1-15)均分别与板内椽条(14-1-6)和板边连接椽条(14-1-4)连接;结构封檐板(14-1-2)和檐口天棚结构板(14-1-15)相互垂直;在板内椽条(14-1-6)和板边连接椽条(14-1-4)之间以及板内椽条(14-1-6)和板内椽条(14-1-6)之间均分别设置2-3道板内支撑(14-1-8);板内椽条(14-1-6)、板内支撑(14-1-8)的底部齐平,板底封面板(14-1-9)钉射在底部;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板边连接椽条(14-1-4)伸出板底封面板(14-1-9)的宽度为板的厚度;跨脊连接板(14-1-11)与屋脊板(14-1-1)靠紧,二者板面相互垂直;屋脊梁连接板(14-1-12)与跨脊连接板(14-1-11)靠紧,在板长方向的中部,钉射跨中梁连接板(14-1-13);在墙顶对应的位置钉射墙板连接板(14-1-14);跨脊连接板(14-1-11)、屋脊梁连接板(14-1-12)、跨中梁连接板(14-1-13)、墙板连接板(14-1-14)相互平行,两端均分别与板边连接椽条(14-1-4)钉连接;且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板边连接椽条(14-1-4)、跨脊连接板(14-1-11)、屋脊梁连接板(14-1-12)、跨中梁连接板(14-1-13)、墙板连接板(14-1-14)的底部均齐平;在跨中梁连接板(14-1-13)、墙板连接板(14-1-14)靠近屋脊板(14-1-1)一侧,分别钉射加强梁连接卡板(14-1-19)和加强墙连接卡板(14-1-18),且分别伸出跨中梁连接板(14-1-13)、墙板连接板(14-1-14)的长度为板的厚度;板内椽条(14-1-6)、板内支撑(14-1-8)的顶部齐平,板顶封面板(14-1-10)钉射在顶部;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板边连接椽条(14-1-4)伸出板顶封面板(14-1-10)的宽度为板的厚度;在板内椽条(14-1-6)对应的位置均分别钉射顺水条(14-1-16);顺水条(14-1-16)的顶部钉射若干个相互平行的且与顺水条(14-1-16)相互垂直的挂瓦条(14-1-17);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板边连接椽条(14-1-4)、板底封面板(14-1-9)、板顶封面板(14-1-10)围成的空间内均分别设置隔声保温材料;在墙板连接板(14-1-14)的两侧分别为宽度为板的厚度的墙板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1);在跨中梁连接板(14-1-13)的两侧分别为宽度为板的厚度的跨中梁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2);在屋脊梁连接板(14-1-12)的远离屋脊板(14-1-1)的一侧为宽度为板的厚度的屋脊梁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3);在板边连接椽条(14-1-4)的内侧露出板底封面板(14-1-9)的部分为板间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5);在加强墙连接卡板(14-1-18)和加强梁连接卡板(14-1-19)分别远离墙板连接板(14-1-14)和跨中梁连接板(14-1-13)的一侧,且露出墙板连接板(14-1-14)和跨中梁连接板(14-1-13)的部分分别为墙板加强卡板现场施钉区(14-1-26)、跨中梁加强卡板现场施钉区(14-1-27)。进一步地,所述板顶封面板(14-1-10)优先采用承重OSB板,所述板底封面板(14-1-9)优先采用OSB板。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的安装方法为:将屋脊板(14-1-1)、跨脊连接板(14-1-11)与对侧的模块化屋盖板(14)连接,在屋脊板(14-1-1)直接施钉将二者连接;屋脊梁连接板(14-1-12)与屋脊双T正交木梁(13)连接,在屋脊梁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3)直接施钉将二者连接;跨中梁连接板(14-1-13)与跨中斜置T形木梁(12)连接,在跨中梁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2)直接施钉将二者连接;墙板连接板(14-1-14)与顶层模块化坡顶承重外墙板(8)、顶层整体加强斜置顶梁板(11)连接,在墙板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1)直接施钉将三者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操作显著简化,装配速度快,可以采用大部品总成装配,工业化程度更高,经济效果好,且避免了环境污染。尤其将隔声层内嵌到板的内部,减少了大量现场作业,通过系列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模块化轻木结构体系示意图。图2为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仰视示意图。图3为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俯视示意图。图4为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侧视示意图。图5为图2的A-A剖面图。图6为图3的B-B剖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板边连接椽条(14‑1‑4)、板内椽条(14‑1‑6)、板内支撑(14‑1‑8)、板底封面板(14‑1‑9)、板顶封面板(14‑1‑10)、跨脊连接板(14‑1‑11)、屋脊梁连接板(14‑1‑12)、跨中梁连接板(14‑1‑13)、墙板连接板(14‑1‑14)、檐口天棚结构板(14‑1‑15)、顺水条(14‑1‑16)、挂瓦条(14‑1‑17)、加强墙连接卡板(14‑1‑18)、加强梁连接卡板(14‑1‑19)、墙板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1)、跨中梁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2)、屋脊梁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3)、板间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5)、墙板加强卡板现场施钉区(14‑1‑26)、跨中梁加强卡板现场施钉区(14‑1‑27);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的两侧均为板边连接椽条(14‑1‑4),两块板边连接椽条(14‑1‑4)的板面均竖直平行,两块板边连接椽条(14‑1‑4)之间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板内椽条(14‑1‑6),且板内椽条(14‑1‑6)的板面竖直平行;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的一端为屋脊板(14‑1‑1),另一端为结构封檐板(14‑1‑2)和檐口天棚结构板(14‑1‑15);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和檐口天棚结构板(14‑1‑15)均分别与板内椽条(14‑1‑6)和板边连接椽条(14‑1‑4)连接;结构封檐板(14‑1‑2)和檐口天棚结构板(14‑1‑15)相互垂直;在板内椽条(14‑1‑6)和板边连接椽条(14‑1‑4)之间以及板内椽条(14‑1‑6)和板内椽条(14‑1‑6)之间均分别设置2‑3道板内支撑(14‑1‑8);板内椽条(14‑1‑6)、板内支撑(14‑1‑8)的底部齐平,板底封面板(14‑1‑9)钉射在底部;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板边连接椽条(14‑1‑4)伸出板底封面板(14‑1‑9)的宽度为板的厚度;跨脊连接板(14‑1‑11)与屋脊板(14‑1‑1)靠紧,二者板面相互垂直;屋脊梁连接板(14‑1‑12)与跨脊连接板(14‑1‑11)靠紧,在板长方向的中部,钉射跨中梁连接板(14‑1‑13);在墙顶对应的位置钉射墙板连接板(14‑1‑14);跨脊连接板(14‑1‑11)、屋脊梁连接板(14‑1‑12)、跨中梁连接板(14‑1‑13)、墙板连接板(14‑1‑14)相互平行,两端均分别与板边连接椽条(14‑1‑4)钉连接;且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板边连接椽条(14‑1‑4)、跨脊连接板(14‑1‑11)、屋脊梁连接板(14‑1‑12)、跨中梁连接板(14‑1‑13)、墙板连接板(14‑1‑14)的底部均齐平;在跨中梁连接板(14‑1‑13)、墙板连接板(14‑1‑14)靠近屋脊板(14‑1‑1)一侧,分别钉射加强梁连接卡板(14‑1‑19)和加强墙连接卡板(14‑1‑18),且分别伸出跨中梁连接板(14‑1‑13)、墙板连接板(14‑1‑14)的长度为板的厚度;板内椽条(14‑1‑6)、板内支撑(14‑1‑8)的顶部齐平,板顶封面板(14‑1‑10)钉射在顶部;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板边连接椽条(14‑1‑4)伸出板顶封面板(14‑1‑10)的宽度为板的厚度;在板内椽条(14‑1‑6)对应的位置均分别钉射顺水条(14‑1‑16);顺水条(14‑1‑16)的顶部钉射若干个相互平行的且与顺水条(14‑1‑16)相互垂直的挂瓦条(14‑1‑17);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板边连接椽条(14‑1‑4)、板底封面板(14‑1‑9)、板顶封面板(14‑1‑10)围成的空间内均分别设置隔声保温材料;在墙板连接板(14‑1‑14)的两侧分别为宽度为板的厚度的墙板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1);在跨中梁连接板(14‑1‑13)的两侧分别为宽度为板的厚度的跨中梁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2);在屋脊梁连接板(14‑1‑12)的远离屋脊板(14‑1‑1)的一侧为宽度为板的厚度的屋脊梁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3);在板边连接椽条(14‑1‑4)的内侧露出板底封面板(14‑1‑9)的部分为板间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5);在加强墙连接卡板(14‑1‑18)和加强梁连接卡板(14‑1‑19)分别远离墙板连接板(14‑1‑14)和跨中梁连接板(14‑1‑13)的一侧,且露出墙板连接板(14‑1‑14)和跨中梁连接板(14‑1‑13)的部分分别为墙板加强卡板现场施钉区(14‑1‑26)、跨中梁加强卡板现场施钉区(14‑1‑27)。...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板边连接椽条(14-1-4)、板内椽条(14-1-6)、板内支撑(14-1-8)、板底封面板(14-1-9)、板顶封面板(14-1-10)、跨脊连接板(14-1-11)、屋脊梁连接板(14-1-12)、跨中梁连接板(14-1-13)、墙板连接板(14-1-14)、檐口天棚结构板(14-1-15)、顺水条(14-1-16)、挂瓦条(14-1-17)、加强墙连接卡板(14-1-18)、加强梁连接卡板(14-1-19)、墙板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1)、跨中梁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2)、屋脊梁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3)、板间连接现场施钉区(14-1-25)、墙板加强卡板现场施钉区(14-1-26)、跨中梁加强卡板现场施钉区(14-1-27);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的两侧均为板边连接椽条(14-1-4),两块板边连接椽条(14-1-4)的板面均竖直平行,两块板边连接椽条(14-1-4)之间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板内椽条(14-1-6),且板内椽条(14-1-6)的板面竖直平行;模块化上屋脊标准屋面板的一端为屋脊板(14-1-1),另一端为结构封檐板(14-1-2)和檐口天棚结构板(14-1-15);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和檐口天棚结构板(14-1-15)均分别与板内椽条(14-1-6)和板边连接椽条(14-1-4)连接;结构封檐板(14-1-2)和檐口天棚结构板(14-1-15)相互垂直;在板内椽条(14-1-6)和板边连接椽条(14-1-4)之间以及板内椽条(14-1-6)和板内椽条(14-1-6)之间均分别设置2-3道板内支撑(14-1-8);板内椽条(14-1-6)、板内支撑(14-1-8)的底部齐平,板底封面板(14-1-9)钉射在底部;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板边连接椽条(14-1-4)伸出板底封面板(14-1-9)的宽度为板的厚度;跨脊连接板(14-1-11)与屋脊板(14-1-1)靠紧,二者板面相互垂直;屋脊梁连接板(14-1-12)与跨脊连接板(14-1-11)靠紧,在板长方向的中部,钉射跨中梁连接板(14-1-13);在墙顶对应的位置钉射墙板连接板(14-1-14);跨脊连接板(14-1-11)、屋脊梁连接板(14-1-12)、跨中梁连接板(14-1-13)、墙板连接板(14-1-14)相互平行,两端均分别与板边连接椽条(14-1-4)钉连接;且屋脊板(14-1-1)、结构封檐板(14-1-2)、板边连接椽条(14-1-4)、跨脊连接板(14-1-11)、屋脊梁连接板(14-1-12)、跨中梁连接板(14-1-13)、墙板连接板(1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汪青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