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地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125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地板组件。该后地板组件包括:后地板本体,所述后地板本体上设置有防下潜结构;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设置在所述后地板本体上且所述加强支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防下潜结构的外侧。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地板组件,通过设置加强支架,增大了防下潜结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使车辆满足后排乘员防下潜碰撞法规要求,有利于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Rear floor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r floor assembly. The rear floor assembly includes the rear floor body,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n anti subsurface structure, and a strengthening bracket, which is set on the rear floor body, and the reinforcing bracket is at least partly locat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anti submergence structur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width. According to the rear floor assembly of the utility model, by setting up the bracket, the size of the anti submergence structur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width is increased, so that the vehicle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ack row crew to prevent the submergence from the submergence,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地板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地板组件。
技术介绍
基础车型通过在后地板上设置的后排乘员防下潜结构,来达到预防后排乘员下潜的作用。但因为后地板与门槛的搭接,造成防下潜结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足,在正面偏置碰撞测试中,后排左侧假人向斜前方滑出,发生乘员下潜现象,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后地板组件,能够有效预防后排乘员下潜,从而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地板组件包括:后地板本体,所述后地板本体上设置有防下潜结构;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设置在所述后地板本体上且所述加强支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防下潜结构的外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地板组件,通过设置加强支架,增大了防下潜结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使车辆满足后排乘员防下潜碰撞法规要求,有利于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支架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防下潜结构的前部两侧,由此增大了防下潜结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当车辆发生正面偏置碰撞时,加强支架将阻止后排左侧乘员向斜前方滑出,由此有效阻止了乘员的下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定位孔,操作人员利用定位孔可将加强支架定位在后地板本体的正确位置上。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为多个。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排液筋,排液筋用于排出电泳液。具体地,所述加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与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边缘。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适于与所述后地板本体贴合,所述支架本体适于与所述后地板本体分离。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后地板本体之间设置有多个焊点,加强支架与后地板本体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焊接操作简单且固定牢固。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焊点包括:两层焊点和三层焊点,两层焊点和三层焊点的数量可以分别是一个或多个。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上还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后地板本体上的焊点的避让槽。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地板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加强支架的示意图;图3是加强支架与后地板本体的焊接示意图。附图标记:后地板组件10、后地板本体1、防下潜结构11、左侧加强支架2、支架本体21、安装部22、前侧边221、左侧边222、后侧边223、定位孔23、排液筋24、两层焊点25、三层焊点26、避让槽27、原有三层焊点28、右侧加强支架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地板组件10。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地板组件10可以包括后地板本体1以及加强支架(例如下面将要提到的左侧加强支架2与右侧加强支架3)。后地板本体1上设置有防下潜结构11。防下潜结构11为坐盆造型,在图1中,防下潜结构11为两个,且两个防下潜结构11对称分布在后地板本体1的前部两侧,由此来达到预防后排乘员下潜的作用。在车辆发生正面偏置碰撞时,后排乘员会向斜前方滑出,而防下潜结构11的Y向宽度(即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若仅靠防下潜结构11阻止乘员下潜,则防下潜效果较差,不利于乘员的人身安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长度”、“宽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加强支架(左侧加强支架2与右侧加强支架3)设置在后地板本体1上,且加强支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防下潜结构11的外侧,由此增大了防下潜结构1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增大了防下潜结构11的Y向宽度,当车辆发生正面偏置碰撞时,加强支架将阻止后排乘员向斜前方滑出,由此有效阻止了乘员的下潜。同时,车辆的其它零部件均不做修改,因此没有模具修改费用,只需增设加强支架,便可以解决车辆碰撞过程中后排乘员下潜问题,使车辆满足碰撞要求,整车的改造成本较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地板组件10,通过设置加强支架(左侧加强支架2与右侧加强支架3),增大了防下潜结构1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使车辆满足后排乘员防下潜碰撞法规要求,有利于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可选地,加强支架为两个,两个加强支架对称分布在防下潜结构11的前部两侧,具体而言,加强支架分为左侧加强支架2与右侧加强支架3,由此可在左右两侧均增加防下潜结构11的宽度,从而防止后排乘员向左斜前方、右斜前方滑出。需要指出的是,左侧加强支架2与右侧加强支架3的结构对称。下面以图2所示的左侧加强支架2为例,详细说明加强支架的具体结构。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定位孔23。进一步地,定位孔23为多个,例如在图2中,定位孔23为两个。在将加强支架与后地板本体1固定时,操作人员先利用定位孔23将加强支架定位在后地板本体1的正确位置上,再进行后续的固定操作,例如焊接或螺接等。进一步地,加强支架上还设置有排液筋24,在电泳时,排液筋24用于排出电泳液。具体地,加强支架可以包括支架本体21与安装部22,安装部22设置在支架本体21的边缘。安装部22适于与后地板本体1贴合,支架本体21适于与后地板本体1分离。排液筋24从安装部22延伸至支架本体21。具体而言,安装部22可以包括前侧边221、左侧边222和后侧边223。可选地,安装部22与后地板本体1之间设置有多个焊点,加强支架与后地板本体1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焊接操作简单且固定牢固。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加强支架与后地板本体1之间也可以通过螺接方式固定相连。进一步具体地,焊点可以包括两层焊点25和三层焊点26。如图3所示,三层焊点26位于安装部22的前侧边221和左侧边222,两层焊点25位于安装部22的左侧边222和后侧边223。两层焊点25和三层焊点26的数量可以分别是一个或多个,例如在图3中,两层焊点25的数量为六个,三层焊点26的数量为四个。可选地,安装部22上还设置有用于避让后地板本体1上的原有三层焊点28的避让槽27。可选地,避让槽27设置在安装部22的前侧边221上。在图2的具体示例中,避让槽2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避让槽27并排设置在安装部22的前侧边221上。加强支架(例如,左侧加强支架2与右侧加强支架3)的结构简单,强度较高,通过在后地板本体1上设置加强支架,有效解决了车辆碰撞过程中的后排乘员下潜问题,使车辆满足碰撞要求。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地板本体,所述后地板本体上设置有防下潜结构;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设置在所述后地板本体上且所述加强支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防下潜结构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地板本体,所述后地板本体上设置有防下潜结构;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设置在所述后地板本体上且所述加强支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防下潜结构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防下潜结构的前部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定位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排液筋。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更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