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4065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包括两根平衡轴、两个平衡轴支架、上贯通梁和下贯通梁。采用上述结构,平衡悬架系统承载能力提高、制造成本降低、匹配通用性提高。

A heavy vehicle balanced suspens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lanced suspension system for heavy vehicle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balanced suspension system of the heavy vehicle consists of two balance axes, two balancing shaft supports, an upper through beam and a lower through beam. By adopting the structur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is improved, the manufacturing cost is reduced, and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matching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是一种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悬架系统是连接车架和车轮之间的连接装置,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与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缓和由不平路面传递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减少因冲击而引起的振动,保证汽车的平顺行驶。平衡悬架系统采用半椭圆倒置钢板弹簧为弹性元件布置在平衡轴装置总成上,并以四连杆纵置机构作为导向杆系,将车桥分别装在推力杆的两端。车辆运行中当一个车桥抬升的同时将使另一车桥下落,由于导向杆的两臂长度相等,所以作用在两个车桥上的垂直载荷始终保持相等。现有技术的传统斯太尔系列平衡轴装置总成采用整体式平衡轴结构,即平衡轴左、右轴为一个整体,平衡轴采用锻造一体成型,再与两侧的平衡轴支架采用热压过盈配合装配。该结构承载能力低,锻造成本高,总成重量大,可维护性能差。同时,采用“八”字形的下推力杆布置形式,增加了下推力杆的侧向受力,影响了推力杆的疲劳寿命,且不利于推力杆系的布置和优化。同时,由于整体锻造平衡轴结构尺寸较大,严重影响产品的匹配通用性,不利于产品的归并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承载能力低、制造成本高、寿命短、匹配通用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一种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其创新点在于:所述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包括两根平衡轴、两个平衡轴支架、上贯通梁和下贯通梁;所述平衡轴支架上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平衡轴设置在安装孔内,两根平衡轴与两个平衡轴支架一一对应;所述平衡轴的轴向与重型汽车的横向平行,且两根平衡轴同轴;所述上贯通梁设置在两个平衡轴支架之间,上贯通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衡轴支架内侧面的上部连接,上贯通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平衡轴内端面连接;所述下贯通梁设置在上贯通梁的下方,平衡轴支架下部设置有与下贯通梁匹配的连接孔,下贯通梁套接在两个平衡轴支架上的连接孔内,下贯通梁的端部位于平衡轴支架的外侧;所述下贯通梁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上贯通梁为实心铸造件。进一步地,所述下贯通梁中部设置有与传动轴匹配的弯曲段,该弯曲段向车头方向弯曲。进一步地,所述下贯通梁的端部设置有下推力杆连接座;所述下贯通梁上连接有四根下推力杆;所述四根下推力杆分别记为左前推力杆、右前推力杆、左后推力杆、右后推力杆;左前推力杆和左后推力杆均与下贯通梁左端的下推力杆连接座连接,右前推力杆和右后推力杆均与下贯通梁右端的下推力杆连接座连接;所述下推力杆的轴向与平衡轴轴向空间垂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平衡悬架系统采用了分体式平衡轴结构,相较于整体式平衡轴结构降低了重量,且加工制造成本更低,同时两根平衡轴、两个平衡轴支架、上贯通梁和下贯通梁的装配连接方式形成了框架式结构,改善了平衡悬架受力情况,提高了平衡悬架的承载能力;四根下推力杆的轴向均与平衡轴轴向空间垂直的布置方式,相较现有技术中的“八”字形布置方式,减少了侧向受力,提高了下推力杆的使用寿命;下贯通梁中部设置向车头方向的弯曲段,加大了下贯通梁与传动轴的空间距离,增加了平衡悬架系统能与不同车桥的匹配性,使平衡悬架系统的通用性增强。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3为平衡轴总成结构示意图;图4为下贯通梁与传动轴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1、平衡轴;2、平衡轴支架;3、上贯通梁;4、下贯通梁;5、传动轴;6、左前推力杆;7、右前推力杆;8、左后推力杆;9、右后推力杆;10、中桥;11、后桥;12、平衡轴总成;13、车架;41、弯曲段;42、下推力杆连接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包括平衡轴总成12,该平衡轴总成12的上部与车架13固定连接,平衡轴总成12的下端通过四根下推力杆与在前的中桥10及在后的后桥11连接;如附图3所示的该平衡轴总成12包括两根平衡轴1、两个平衡轴支架2、上贯通梁3和下贯通梁4;所述平衡轴支架2上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平衡轴1设置在安装孔内,两根平衡轴1与两个平衡轴支架2一一对应;所述平衡轴1的轴向与重型汽车的横向平行,且两根平衡轴1同轴;所述上贯通梁3为实心铸造件,设置在两个平衡轴支架2之间,上贯通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衡轴支架2内侧面的上部连接,同时,上贯通梁3的两端也分别与两根平衡轴1的内端面连接,以限制平衡轴1相对平衡轴支架2转动;所述下贯通梁4为空心管状结构,设置在上贯通梁3的下方,平衡轴支架2下部设置有与下贯通梁4匹配的连接孔,下贯通梁4套接在两个平衡轴支架2上的连接孔内,下贯通梁4的端部位于平衡轴支架2的外侧。上述两根平衡轴1、两个平衡轴支架2、上贯通梁3和下贯通梁4的安装连接方式形成框架结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同时较整体式平衡轴结构重量减轻,制造成本更低,安装拆卸也更方便。同时,下贯通梁4的端部设置有下推力杆连接座42;下贯通梁4上连接有四根下推力杆;所述四根下推力杆分别记为左前推力杆6、右前推力杆7、左后推力杆8、右后推力杆9;左前推力杆6和左后推力杆8的一端均与下贯通梁4左端的下推力杆连接座42连接,左前推力杆6的另一端与中桥10左端的连接座连接,左后推力杆8的另一端与后桥11左端的连接座连接;右前推力杆7和右后推力杆9均与下贯通梁4右端的下推力杆连接座42连接;右前推力杆7的另一端与中桥10右端的连接座连接,右后推力杆9的另一端与后桥11右端的连接座连接;下推力杆的轴向与平衡轴1轴向空间垂直,下推力杆与平衡轴1之间没有夹角,减少了下推力杆的侧向受力,改善了下推力杆的受力状况,延长了下推力杆的使用寿命。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传动轴5设置在下贯通梁4的上方,且传动轴5的位置与下贯通梁4的中部对应,传动轴5是倾斜布置的,高度从中桥10的一端向后桥11的一端逐渐降低;下贯通梁4中部设置有与传动轴5匹配的弯曲段41,该弯曲段41向车头方向(即向中桥方向)弯曲;从附图4可以直观看出,弯曲段41与传动轴5的距离A要大于下贯通梁4的直段与传动轴5的距离B;通过该弯曲段41的设置,加大了下贯通梁4与传动轴5的距离,一方面可以匹配多规格的车桥及传动轴的布置结构,增加本平衡悬架系统的匹配性和通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下贯通梁4的高度,来提高离地间隙,从而提高整车的通过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包括两根平衡轴(1)、两个平衡轴支架(2)、上贯通梁(3)和下贯通梁(4);所述平衡轴支架(2)上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平衡轴(1)设置在安装孔内,两根平衡轴(1)与两个平衡轴支架(2)一一对应;所述平衡轴(1)的轴向与重型汽车的横向平行,且两根平衡轴(1)同轴;所述上贯通梁(3)设置在两个平衡轴支架(2)之间,上贯通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衡轴支架(2)内侧面的上部连接,上贯通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平衡轴(1)内端面连接;所述下贯通梁(4)设置在上贯通梁(3)的下方,平衡轴支架(2)下部设置有与下贯通梁(4)匹配的连接孔,下贯通梁(4)套接在两个平衡轴支架(2)上的连接孔内,下贯通梁(4)的端部位于平衡轴支架(2)的外侧;所述下贯通梁(4)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上贯通梁(3)为实心铸造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系统包括两根平衡轴(1)、两个平衡轴支架(2)、上贯通梁(3)和下贯通梁(4);所述平衡轴支架(2)上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平衡轴(1)设置在安装孔内,两根平衡轴(1)与两个平衡轴支架(2)一一对应;所述平衡轴(1)的轴向与重型汽车的横向平行,且两根平衡轴(1)同轴;所述上贯通梁(3)设置在两个平衡轴支架(2)之间,上贯通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衡轴支架(2)内侧面的上部连接,上贯通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平衡轴(1)内端面连接;所述下贯通梁(4)设置在上贯通梁(3)的下方,平衡轴支架(2)下部设置有与下贯通梁(4)匹配的连接孔,下贯通梁(4)套接在两个平衡轴支架(2)上的连接孔内,下贯通梁(4)的端部位于平衡轴支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熊刘光剑张瑞邓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