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5882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托盘,其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积载板、竖向减震元件和载物板,其中,竖向减震元件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固定在积载板和载物板之间,竖向减震元件之间形成叉车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震托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震效果好、实用范围广。

Shock absorber tra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amping tray, which comprises a loading board, a vertical damping element and a carrier plate, which are detachable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vertical damping element, and between the loading plates and the carrier plates, and the vertical damping elements are formed between the forklift ports.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damping tra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good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托盘
本技术属于储运减震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托盘。
技术介绍
货物运输以及储存等作业中,经常会用到承载物体的托盘。现有技术的托盘仅具有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功能,在运输的过程中,因为路况、减震带、急转弯或急刹车等驾驶原因,容易导致车上搭载的货物遭受震动冲击,造成货物毁坏。目前,常用的减震方法是在货物和车板间衬垫汽车内胎,但需要在内胎上布置木板形成载物平台,劳动强度大,实施不方便,而且内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爆胎,对货物产生更大的震动冲击。另一种减小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冲击的方式是使用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特种车辆,但减震运输车辆使用费用高,而且重量适用范围有限,不适宜商品物流的轻货运输。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震效果好、实用范围广的减震托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震效果好、实用范围广的减震托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托盘,所述减震托盘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积载板、竖向减震元件和载物板,其中,所述竖向减震元件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固定在积载板和载物板之间,所述竖向减震元件之间形成叉车口。作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一种改进,所述积载板的边上设置有绑扎把手。作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一种改进,所述积载板的角上设置有减震元件,减震元件所在积载板的边角位置设置有托盘护角。作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一种改进,所述积载板的下部还设置有底座,积载板放置在底座上,底座的边角上设置有底盘护角。作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一种改进,所述底盘护角的顶部设置有可转动的限位转动把手,限位转动把手通过转动抵住或移开托盘护角。作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一种改进,所述底盘护角的壁上设置有水平减震元件,所述竖向减震元件和/或水平减震元件为减震器、弹簧或泡沫结构。作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一种改进,所述底盘护角的旁边设置有绑扎把手。作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万向滚珠。作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一种改进,所述万向滚珠通过嵌入式或螺栓式固定在底座上。作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一种改进,所述积载板和载物板为镂空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减震托盘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能够有效降低运输过程中的各类震动冲击,将设备受到的震动力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确保设备安全;2)设计结构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物资的减震运输;3)使用简便,减轻了防震措施施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4)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5)充分考虑了与吊机、叉车等通用工具的配合使用要求,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减震托盘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积载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积载板;20-竖向减震元件;30-载物板;40-绑扎把手;400-托盘护角;50-底座;60-底盘护角;62-限位转动把手;64-水平减震元件;70-绑扎把手;80-万向滚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非为了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减震托盘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积载板10、竖向减震元件20和载物板30,其中,竖向减震元件20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固定在积载板10和载物板30之间,竖向减震元件20之间形成叉车口。请参阅图1、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积载板10为镂空结构的框架结构,镂空部为矩形、正方形、棱形或其他形状,优选矩形,采用镂空结构设计,能够减小自身的重量,并能节省材料。积载板10的两长边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绑扎把手40,主要用于与车辆的绑扎加固,同时用于手动移动整个装置。竖向减震元件20为减震器、弹簧或泡沫结构,可拆卸地固定在积载板10和载物板30之间,当为减震器或弹簧时,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积载板10和载物板30之间,当为泡沫结构时,两端通过粘结分别与积载板10和载物板30固定。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调整竖向减震元件20的数量,调整减震强度,以适用于不同重量的货物。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竖向减震元件20为减震器,均匀设置在积载板10的镂空框架上,主要在积载板10的四个角上和中间位置的框架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减震器。竖向减震元件20主要起到竖向减震作用和水平震动限位作用,以及积载板10和载物板30的连接作用,竖向减震元件20之间的空隙可用于叉车作业,通过叉车将装置和被运输的物件搬运的运输车上。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震动时,竖向减震元件20能够减缓运输物品的上下震动,防止运输物品损坏。载物板30与积载板10相对应,也为镂空结构的框架结构,镂空部位与积载板10相对应,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镂空。载物板30能够承受被运输物品的重量,对应于积载板10的位置,载物板30的四个角和中间位置的框架也分别与竖向减震元件20可拆卸固定连接。当积载板10、竖向减震元件20和载物板30依次连接后,可形成在竖直方向具有减震作用的竖向减震托盘。当投入使用时,积载板10与运输车板接触,并在载物板30上放置被运输的物件,然后将绳索穿过绑扎把手40将整个装置与运输车辆固定。请参阅图4至图8所示,作为本技术减震托盘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积载板10、竖向减震元件20和载物板30的设置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积载板10和载物板30分别为镂空的框架结构,积载板10的四个角上和中间位置设置有竖向减震元件20,积载板10的边角上设置有与边角形状一致的托盘护角400,积载板10为矩形,四个角为直角或倒圆角,托盘护角400为直角或倒圆角的的“L”形结构,托盘护角400的两边分别与积载板10的两边齐平,其尺寸没有明确限定,能够满足要求即可。托盘护角400与积载板10一体成型,也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其他方式将托盘护角400固定在积载板10上。为进一步提高减震托盘在水平向的减震作用,积载板10的下部还设置有底座50,底座50上采用均匀嵌入式或螺栓式固定设置有若干万向滚珠80,积载板10放置在底座50上,万向滚珠80顶部与积载板10的底部接触,可减小积载板10与底座50之间的摩擦。底座50的结构与积载板10相匹配,形状通常为矩形或正方形,也可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满足积载板10安置即可。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底座50为矩形,矩形的四个角为直角,也可为倒圆角。底座50的四个角上设置有“L”形底盘护角60,底盘护角60与底座50一体成型,也可通过焊接或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底盘护角60的顶角上设置有可转动的限位转动把手62。当设置有托盘护角400的积载板10放置在底座50上后,限位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托盘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积载板、竖向减震元件和载物板,其中,所述竖向减震元件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固定在积载板和载物板之间,所述竖向减震元件之间形成叉车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托盘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积载板、竖向减震元件和载物板,其中,所述竖向减震元件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固定在积载板和载物板之间,所述竖向减震元件之间形成叉车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积载板的边上设置有绑扎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积载板的角上设置有竖向减震元件,竖向减震元件所在积载板的边角位置设置有托盘护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积载板的下部还设置有底座,积载板放置在底座上,底座的边角上设置有底盘护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托盘,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航徐显腾张小勇林昌绵付桂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