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511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类吊马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板、支撑管、顶板和连接板,所述支撑管垂直固定在底板上表面的中央,顶板水平固定在支撑管的顶部,连接板垂直固定在顶板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以固定所述类吊马机构的第一通孔;所述类吊马机构包括主板和复板,所述复板固定在主板左侧的面板上,复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主板上焊接有与其相垂直的吊马肘板,主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牛腿支撑方式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能够方便分段精度的调整,提高分段的安装精度和安装质量。

A large group of support devic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arge group of support devices, including a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a hoist mechanism.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bottom plate, a support tube, a top plate and a connecting plate. The support pipe is vertically fixed to the center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roof level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support tube,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vertically fixed to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ro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ass for fixing the hanging horse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ard and a compound plate, the compound plate is fixed on the panel on the left of the main board, and second through holes are opened on the compound board, and the main board is welded with a hanging horse elbow plate perpendicular to the board, and a fixed hole is opened on the main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which solves the safety hidden danger existing in the support mode of the leg, greatly reduces 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and shortens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facilitate the adjustment of the segmental precision and improve the installation precision and the installation quality of the sub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组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船舶建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各型船双层底左右舷分段在两个片段正态合拢时,为防止分段倾倒,需要在分段牛腿的位置设计大组支撑,但实际大组支撑的安装过程存在如下问题:1、若测量好牛腿高度且在片段上提前预埋好支撑,则可在分段正态合拢时直接支撑到位,但由于支撑长达5米多,与船体结构电焊固定后,在片段翻身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2、若在片段翻身后再安装牛腿支撑,一方面,由于分段未松钩,支撑无法利用行车进行吊装;另一方面,支撑与牛腿接触面的装配、电焊等操作需要在高处进行,牛腿高度超过现场小推车所能达到的高度,导致现场装配、电焊时高空作业困难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大组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支撑装置使用不方便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类吊马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板、支撑管、顶板和连接板,所述支撑管垂直固定在底板上表面的中央,顶板水平固定在支撑管的顶部,连接板垂直固定在顶板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以固定所述类吊马机构的第一通孔;所述类吊马机构包括主板和复板,所述复板固定在主板左侧的面板上,复板上开设有同时贯穿主板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重合,所述主板上焊接有与其相垂直的吊马肘板,主板上开设有固定孔。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支撑管和底板的相接处的底部肘板、设置在支撑管和顶板的相接处的顶部肘板。作为优选地,所述底部肘板包括一个第一肘板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肘板,所述第一肘板贯穿固定在支撑管上,第二肘板穿过支撑管并固定在第一肘板和支撑管上;所述顶部肘板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三肘板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肘板,两个第三肘板分别贯穿固定在支撑管上,两个第四肘板分别穿过支撑管并固定在第三肘板和支撑管上。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肘板与第一肘板相垂直,第四肘板与第三肘板相垂直。作为优选地,还包括可调节支撑座,所述可调节支撑座固定在支撑机构的底板的下表面。作为优选地,所述可调节支撑座采用油泵或地墩。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一限位孔,第二通孔包括第二连接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相重合,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相重合。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为两个,两个连接板平行设置在顶板上,所述类吊马机构通过同时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螺栓固定在两个连接板之间。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大组支撑装置由支撑机构和类吊马机构构成,类吊马机构通过同时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螺栓固定在支撑机构的两个连接板之间,支撑机构和类吊马机构之间的拆装非常方便,且类吊马机构拆除后可重复使用2~4次,支撑机构可一直重复使用,从整体上节约了成本。2、在使用的过程中,将类吊马机构提前安装在片段上,片段翻身过程中再安装支撑机构,行车松钩前分段大组支撑的固定以及最后的工装拆除,均能符合安全规范,相较以往的牛腿支撑方式,规避了安装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3、由于支撑机构的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一限位孔,在安装支撑机构时,可以使用螺丝分两次进行固定,这样可灵活调节,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能够方便分段精度的调整,提高分段的安装精度和安装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撑机构的正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B-B向剖视图。图5为图3中C-C向剖视图。图6为类吊马机构的正视图。图7为图6中D-D向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中标号的具体含义为:1为支撑机构,2为类吊马机构,3为底板,4为支撑管,5为顶板,6为连接板,7为第一连接孔,8为第一限位孔,9为第一肘板,10为第二肘板,11为第三肘板,12为第四肘板,13为主板,14为复板,15为吊马肘板,16为固定孔,17为第二连接孔,18为第二限位孔,19为可调节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大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和类吊马机构2,类吊马机构2固定在分段上,支撑机构与类吊马机构固定连接,从而对正态合拢的片段进行支撑。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底板3、支撑管4、顶板5和连接板6,所述支撑管4垂直固定在底板3上表面的中央,顶板5水平固定在支撑管4的顶部,连接板6垂直固定在顶板5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板6上开设有用以固定所述类吊马机构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连接孔7和第一限位孔8,第一连接孔7起连接作用,第二限位孔8起限位作用,第一连接孔7和第二限位孔8内均可安装螺栓螺母以对类吊马机构2进行固定。所述顶板上的连接板6为两个,两个连接板相平行设置,所述类吊马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连接板之间。为了增加支撑机构的支撑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可在支撑管4和底板3的相接处设置底部肘板,在支撑管4和顶板5的相接处设置顶部肘板。所述底部肘板包括一个第一肘板9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肘板10,所述第一肘板9贯穿固定在支撑管4上,第二肘板10穿过支撑管4并固定在第一肘板9和支撑管4上,第二肘板10与第一肘板9相垂直。所述顶部肘板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三肘板11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肘板12,两个第三肘板11分别贯穿固定在支撑管4上,两个第四肘板12分别穿过支撑管4并固定在第三肘板11和支撑管4上,第四肘板12与第三肘板11相垂直。如图6、图7所示,所述类吊马机构2包括主板13和复板14,所述复板14焊接固定在主板13左侧的面板上,复板的宽度略小于主板,复板14上开设有同时贯穿主板的第二通孔,所述主板13上焊接有与其相垂直的吊马肘板15,主板13上开设有固定孔16。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二连接孔17和第二限位孔18,第二连接孔17的大小与第一连接孔7相同,第二限位孔18的大小也与第一限位孔8的相同。在固定支撑机构和类吊马机构时,首先使类吊马机构的第二连接孔17和第二限位孔18分别与支撑机构的第一连接孔7和第一限位孔8重合,然后,使螺栓穿过重叠孔从而将类吊马机构与支撑机构固定起来。为了方便在现场进行水平调节,通常情况下,支撑机构的下端会预留距离地面约350mm高的空间,该空间内放置可调节支撑座19,所述可调节支撑座19固定在支撑机构的底板3的下表面,可调节支撑座19可采用油泵或地墩。在进行两片段(A片段和B片段)正态合拢时,首先,在分段B片段上预先安装上两个类吊马机构2,如图8所示。然后,待A片段在大组胎架施工结束后,吊装B片段翻身,准备进行分段合拢,当B片段翻身至分段外板和牛腿与地面相接触时,在分段上安装支撑机构,即使类吊马机构的第二连接孔17与支撑机构的第一连接孔7重合,使用螺栓螺母将两者固定起来。然后,B片段吊装至正态与A片段合拢,待吊装基本完成后,在L23纵壁面朝艏FR251,朝艉FR237两处分别安装1个拉泵,同时在FR237和FR251肋板与A片段合拢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和类吊马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底板(3)、支撑管(4)、顶板(5)和连接板(6),所述支撑管(4)垂直固定在底板(3)上表面的中央,顶板(5)水平固定在支撑管(4)的顶部,连接板(6)垂直固定在顶板(5)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板(6)上开设有用以固定所述类吊马机构的第一通孔;所述类吊马机构(2)包括主板(13)和复板(14),所述复板(14)固定在主板(13)左侧的面板上,复板(14)上开设有同时贯穿主板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重合,所述主板(13)上焊接有与其相垂直的吊马肘板(15),主板(13)上开设有固定孔(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和类吊马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底板(3)、支撑管(4)、顶板(5)和连接板(6),所述支撑管(4)垂直固定在底板(3)上表面的中央,顶板(5)水平固定在支撑管(4)的顶部,连接板(6)垂直固定在顶板(5)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板(6)上开设有用以固定所述类吊马机构的第一通孔;所述类吊马机构(2)包括主板(13)和复板(14),所述复板(14)固定在主板(13)左侧的面板上,复板(14)上开设有同时贯穿主板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重合,所述主板(13)上焊接有与其相垂直的吊马肘板(15),主板(13)上开设有固定孔(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还包括设置在支撑管(4)和底板(3)的相接处的底部肘板、设置在支撑管(4)和顶板(5)的相接处的顶部肘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肘板包括一个第一肘板(9)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肘板(10),所述第一肘板(9)贯穿固定在支撑管(4)上,第二肘板(10)穿过支撑管(4)并固定在第一肘板(9)和支撑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进伟刘文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