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后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44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防撞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后防撞梁;包括直梁段和分设于该直梁段两端的梁体安装座,所述直梁段上设有至少一个后安装支架;所述梁体安装座与所述直梁段呈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直梁段、各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一体设置;通过一体设置的所述直梁段、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体的后防撞梁本体与后安装支架连接精度低、不利于减重的技术问题。

A new type of rear guard bea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automotive anti-collision technical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 new type of rear anti collision beam, which comprises a straight beam section and a beam body mounting seat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straight beam section. The straight beam s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rear mounting bracket; the beam body mounting sea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raight beam Duan Chengping, and the straight beam section and the various places are used. The beam body mounting seat and the rear mounting bracket are arranged in a whole, and the straight beam section, the beam body mounting seat and the rear mounting bracket are arranged in one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low precision of connecting the rear anti collision beam body and the rear mounting bracket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weight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后防撞梁
本技术涉及汽车防撞技术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后防撞梁。
技术介绍
汽车后防撞梁:不仅有装饰功能,更重要的是吸收和缓冲外界冲击力、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的安全装置。目前乘用车的后防撞梁主要是由钢板或者铝合金材料制成,各主机厂根据性能目标、重量目标等综合考量进行选用,以达到最优的性价比。但随着排放标准越来越高,减轻车身重量越来越成为各主机厂的重要目标。传统的材料成型性较差,后防撞梁本体与后安装支架等结构如一体成型会出现开裂等问题影响后防撞梁的防护功能,所以后防撞梁本体和后安装支架往往都是分别安装在车身上,分体的后防撞梁本体和后安装支架连接麻烦、安装精度差、且后防撞梁本体与后安装支架安装时需要螺栓或焊接,不利于减轻后防撞梁整体厚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急需提供一种新的新型后防撞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新型后防撞梁,通过一体设置的所述直梁段、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体的后防撞梁本体与后安装支架连接精度低、不利于减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后防撞梁,包括直梁段和分设于该直梁段两端的梁体安装座,所述直梁段上设有至少一个后安装支架;所述梁体安装座与所述直梁段呈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直梁段、各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一体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直梁段、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的材质均为玻璃纤维增强型热塑性塑料。进一步地,所述直梁段上设有多个后安装支架,各所述后安装支架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梁体安装座与所述直梁段连接处呈弯折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直梁段包括直梁壳体,所述梁体安装座包括安装座壳体,所述直梁壳体与所述安装座壳体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直梁壳体内侧设置有横向支撑棱筋,所述横向支撑棱筋沿所述直梁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其两端均延伸至与所述安装座壳体内壁相接。进一步地,所述直梁壳体内侧并排设有至少两个纵向支撑棱筋;各所述纵向支撑棱筋沿所述直梁壳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横向支撑棱筋与各所述纵向支撑棱筋交叉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支撑棱筋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横向支撑棱筋的长度方向。进一步地,所述直梁壳体的纵截面为上、下边缘均向该直梁壳体的内侧方向弯曲延伸的弧形,且所述安装座壳体的纵截面为上、下边缘均向该安装座壳体的内侧方向弯曲延伸的弧形进一步地,沿所述直梁壳体和所述安装座壳体的边缘围设有连续的强度加强围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后防撞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本技术采用包括所述直梁段和分设于该直梁段两端的所述梁体安装座,所述直梁段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后安装支架;所述梁体安装座与所述直梁段呈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直梁段、各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一体设置的设计;所述后安装支架与所述直梁段间的相对位置可精确设计,安装时无需连接后安装支架与后防撞梁本体,节省连接时间且保证了安装精度;同时,所述直梁段、各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不需要螺栓螺接或焊个焊接,节省了连接件,有利于减轻后防撞梁重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后防撞梁,包括直梁段1和分设于该直梁段1两端的梁体安装座3,所述直梁段上设有至少一个后安装支架2;所述梁体安装座与所述直梁段呈平滑过渡连接,所述梁体安装座与所述直梁段连接处呈弯折设置;所述直梁段、各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一体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梁段和所述梁体安装座组成后防撞梁本体。本技术采用包括所述直梁段和分设于该直梁段两端的所述梁体安装座,所述直梁段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后安装支架;所述梁体安装座与所述直梁段呈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直梁段、各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一体设置的设计;所述后安装支架与所述直梁段间的相对位置可精确设计,安装时无需连接后安装支架与后防撞梁本体,节省连接时间且保证了安装精度;同时,所述直梁段、各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不需要螺栓螺接或焊个焊接,节省了连接件,有利于减轻后防撞梁重量。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各所述梁体安装座均布设有安装孔101,用于将本技术固定于车架上;所述后安装支架上也设置有安装孔101,用于将本技术固定于车架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梁段、各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一体注塑成型,当然也可以选择模压成型或挤压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梁段、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的材质均为玻璃纤维增强型热塑性塑料(英文简称GMT);玻璃纤维增强型热塑性塑料具有可塑性强,成型后强度高,质量轻的特点;同形状的后防撞梁,传统的钢制后防撞梁质量在4KG,铝合金后防撞梁质量3KG,GMT材质的后防撞梁质量仅为2KG,大大减轻了整车质量,且GMT成型性好,能够实现复杂结构,利于增加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梁段上设有多个后安装支架2,各所述后安装支架间隔设置;所述后安装支架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纵支板201、两侧边分别与两所述纵支板的侧边连接的前支板202和连接于各所述纵支板与所述前支板下边缘的底支板203;所述底支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后安装支架固定于车身上的所述安装孔;所述前支板和各所述纵支板的上边缘与所述直梁段连接,所述前支板、所述底支板和各所述纵支板围城一空腔,既有利于减轻本技术的重量,又具有强度高的特点,确保本实用新的安装强度。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梁段1包括直梁壳体11,所述梁体安装座包括安装座壳体21,所述直梁壳体与所述安装座壳体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连接成平滑倒角,所述直梁壳体内侧设置有横向支撑棱筋12,所述横向支撑棱筋沿所述直梁壳体的长度方向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梁段和分设于该直梁段两端的梁体安装座,所述直梁段上设有至少一个后安装支架;所述梁体安装座与所述直梁段呈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直梁段、各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一体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梁段和分设于该直梁段两端的梁体安装座,所述直梁段上设有至少一个后安装支架;所述梁体安装座与所述直梁段呈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直梁段、各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一体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梁段、所述梁体安装座和所述后安装支架的材质均为玻璃纤维增强型热塑性塑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梁段上设有多个后安装支架,各所述后安装支架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安装座与所述直梁段连接处呈弯折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梁段包括直梁壳体,所述梁体安装座包括安装座壳体,所述直梁壳体与所述安装座壳体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直梁壳体内侧设置有横向支撑棱筋,所述横向支撑棱筋沿所述直梁壳体的长度方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月王家鹏吕强刘磊顾海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