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及充电元件与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978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及充电元件包括介电层、导电物、触控感测结构以及充电线圈;介电层具有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贯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穿孔;导电物位于介电层的穿孔中;触控感测结构配置于介电层上;充电线圈包括配置于介电层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部以及配置于介电层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部;第一部的一端通过位于穿孔中的导电物与第二部电性连接。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触控及充电元件的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及充电元件与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及充电元件与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装置、笔记本电脑等)发展已经成熟。目前各式电子装置的充电方式多以有线充电为主。然而,无线充电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长期以来为开发重点之一。为使电子装置具有触控及无线充电的功能,需分别制作触控元件与充电元件,之后,再将触控元件与充电元件组装至电子装置中,造成电子装置的工序复杂及不易薄型化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及充电元件,触控与充电功能兼具且易薄型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触控与充电功能兼具且易薄型化。本专利技术的触控及充电元件包括介电层、导电物、触控感测结构以及充电线圈;介电层具有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贯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穿孔;导电物位于介电层的穿孔中;触控感测结构配置于介电层上;充电线圈包括配置于介电层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部及配置于介电层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部;第一部的一端通过位于穿孔中的导电物与第二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上述至少部份的充电线圈与至少部份的触控感测结构形成于同一膜层。进一步地,上述的触控感测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多条第一走线、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多条第二走线;多个第一感测电极配置于介电层的第一表面上;多条第一走线分别与多个第一感测电极电性连接;多个第二感测电极配置于介电层的第二表面上;第二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向不同;多条第二走线分别与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电性连接;充电线圈的第一部与第一感测电极或第一走线形成于同一膜层。进一步地,上述的充电线圈的第二部与第二感测电极形成于同一膜层。进一步地,上述的充电线圈的第二部与第二走线形成于同一膜层。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部包括第一线圈,第二部包括第二线圈,而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至少部份重叠。进一步地,上述的穿孔包括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导电物包括位于第一穿孔中的第一导电物以及位于第二穿孔中的第二导电物;充电线圈的第一部的一端通过位于第一穿孔中的第一导电物与第二部电性连接;充电线圈还包括配置于介电层的第二表面上的转接部;第一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电物与转接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走线、第二走线以及充电线圈的转接部位于介电层的同一第二表面上。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及充电元件与壳体,触控及充电元件配置于壳体上。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及充电元件与壳体,壳体具有顶面、相对于顶面的底面以及连接于顶面与底面之间的侧面;触控感测结构与充电线圈配置于挠性载板上;挠性载板沿着壳体弯曲,以使触控感测结构配置于壳体的顶面、充电线圈配置于壳体的侧面。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及充电元件与壳体,壳体具有顶面、相对于顶面的底面以及连接于顶面与底面之间的侧面;触控感测结构与充电线圈配置于挠性载板上;挠性载板沿着壳体的顶表面、侧面以及底面弯曲,以使触控感测结构配置于壳体的顶面、充电线圈配置于壳体的底面。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触控及充电元件包括介电层、导电物、触控感测结构以及充电线圈;介电层具有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贯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穿孔;导电物位于介电层的穿孔中;触控感测结构配置于介电层上;充电线圈包括配置于介电层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部及配置于介电层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部;第一部的一端通过位于穿孔中的导电物与第二部电性连接。因此,触控及充电元件和采用所述触控及充电元件的电子装置兼具触控与充电功能且易薄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顶视示意图。图2为根据图1的剖线A-A'所绘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根据图1的剖线B-B'所绘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根据图1的剖线C-C'所绘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顶视示意图。图6为根据图5的剖线D-D'所绘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5中充电线圈的第一部的顶视示意图。图8为图5中充电线圈的第二部的顶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顶视示意图。图10为根据图9的剖线E-E'所绘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根据图9的剖线F-F'所绘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根据图9的剖线G-G'所绘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100A、100B:触控及充电元件;110:介电层;110a:触控区;110b:充电区;112:第一表面114:第二表面;116a、116b、116c:穿孔;120a、120b、120c:导电物;130、130B:触控感测结构;131:第一感测电极;132:第一走线;133:第二感测电极;134:第二走线;140、140A、140B:充电线圈;142:第一部;142a、142b、144a、144b:端;144、144A:第二部;146:转接部;150:触控驱动单元;160:充电驱动单元;200:壳体;210:顶面;220:底面;230:侧面;1000、1000A:电子装置;A-A’、B-B’、C-C'、D-D'、E-E'、F-F'、G-G':剖线;d1、d2、x、y:方向;S:挠性载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顶视示意图。图2为根据图1的剖线A-A'所绘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根据图1的剖线B-B'所绘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根据图1的剖线C-C'所绘的触控及充电元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触控及充电元件100包括介电层110、导电物120a、触控感测结构130及充电线圈140。介电层110具有第一表面112、相对于第一表面112的第二表面114以及贯穿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的穿孔116a。介电层110具有触控区110a及充电区110b。触控区110a用以配置触控感测结构130。充电区110b用以配置充电线圈140,而穿孔116a是位于充电区110b中。在本实施例中,介电层110可为沉积出的非导电层或非导电基板。非导电层的材质可为无机材料(例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上述至少二种材料的堆叠层)、有机材料或上述的组合。非导电基板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是其他可适用的材料。导电物120a位于介电层110的穿孔116a中。在一实施例中,若介电层110为沉积出的非导电层,则导电物120a可为在形成充电线圈140的第一部142或第二部144时填入穿孔116a的导电材料。在另一实施例中,若介电层110为非导电基板,则导电物120a可为一导电通孔(via)。但本专利技术不以上述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导电性考量,导电物120a使用金属材料,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物120a也可以使用其他导电材料,例如:合金、金属材料的氮化物、金属材料的氧化物、金属材料的氮氧化物、或是金属材料与其他导电材料的堆叠层等。触控感测结构130配置于介电层110的触控区110a。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130包括多个第一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及充电元件,包括:一介电层,具有一第一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以及贯穿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一穿孔;一导电物,位于该介电层的该穿孔中;一触控感测结构,配置于该介电层上;以及一充电线圈,包括:一第一部,配置于该介电层的该第一表面上;以及一第二部,配置于该介电层的该第二表面上,其中该第一部的一端通过位于该穿孔中的该导电物与该第二部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及充电元件,包括:一介电层,具有一第一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以及贯穿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一穿孔;一导电物,位于该介电层的该穿孔中;一触控感测结构,配置于该介电层上;以及一充电线圈,包括:一第一部,配置于该介电层的该第一表面上;以及一第二部,配置于该介电层的该第二表面上,其中该第一部的一端通过位于该穿孔中的该导电物与该第二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及充电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部份的该充电线圈与至少部份的该触控感测结构形成于同一膜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及充电元件,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测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配置于该介电层的该第一表面上;多条第一走线,分别与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电性连接;多个第二感测电极,配置于该介电层的该第二表面上,该些第二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向与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向不同;以及多条第二走线,分别与该些第二感测电极电性连接,其中该充电线圈的该第一部与该些第一感测电极或该些第一走线形成于同一膜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及充电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充电线圈的该第二部与该些第二感测电极形成于同一膜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及充电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充电线圈的该第二部与该些第二走线形成于同一膜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及充电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包括一第一线圈,该第二部包括一第二线圈,而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至少部份重叠。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及充电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穿孔包括一第一穿孔与一第二穿孔,该导电物包括位于该第一穿孔中的一第一导电物以及位于该第二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杰斌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