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9726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像素结构具有元件区以及可视角调整区。像素结构包括扫描线、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一有源元件、第二有源元件、平坦层以及反射电极。第一有源元件电性连接于扫描线以及第一数据线。第二有源元件电性连接于扫描线以及第二数据线。反射电极配置于平坦层上,且电性连接于第二有源元件。反射电极具有位于元件区的固定部以及位于可视角调整区中的悬臂部。悬臂部连接于固定部,且悬臂部是悬空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适于改善因摆放角度改变而造成画面失真或是色彩偏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可视角可调的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显示面板(如穿透式显示面板)在室外及强光照射下容易有画面泛白的现象(colorwashout),导致对比降低,而影响显示质量。此外,当用户的视角改变时,例如当视角偏上、偏下、偏左或偏右倾斜时,画面的亮度、对比或色彩容易产生偏离,而出现失真或是色彩偏差(colorshift)等现象。业界一般定义对比度为10:1时的视角为可视角极限值。目前针对可视角进行改良的方法主要着重于如何提升可视角(即扩大可视范围)。然而,当显示面板的摆放角度改变时,上述改良仍无法有效避免使用者看到失真或是色彩偏差的画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其适于改善因摆放角度改变而造成画面失真或是色彩偏差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像素结构具有元件区以及可视角调整区。像素结构配置于基板上且包括扫描线、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一有源元件、第二有源元件、平坦层以及反射电极。第一数据线以及第二数据线分别与扫描线相交。第一有源元件位于元件区中,且电性连接于扫描线以及第一数据线。第二有源元件位于元件区中,且电性连接于扫描线以及第二数据线。平坦层覆盖扫描线、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一有源元件以及第二有源元件。反射电极配置于平坦层上,且电性连接于第二有源元件,其中反射电极具有位于元件区的固定部以及位于可视角调整区中的悬臂部。悬臂部连接于固定部,且悬臂部是悬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上述的像素结构、对向基板以及显示介质。像素结构配置于基板上。对向基板与基板相对。显示介质配置于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上述的显示面板;检测显示面板的摆放角度是否改变;当检测显示面板的摆放角度改变时,计算显示面板的摆放角度变化;依据显示面板的摆放角度变化,改变悬臂部的翘曲角度。基于上述,由于可依据显示面板的摆放角度变化而动态反馈控制信号至悬臂部,以调整悬臂部的翘曲角度,从而动态调整可视角。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适于改善因摆放角度改变而造成画面失真或是色彩偏差等问题。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图1B及图1C分别是图1A的像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D是对应图1B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出翘曲的悬臂部;图2A至图2D是图1B的反射电极的制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图3B及图3C分别是图3A的像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100A:像素结构10:显示面板110:扫描线120:第一数据线130:第二数据线140:第一有源元件150:第二有源元件160:平坦层170:反射电极172:固定部174:悬臂部180:绝缘层190:像素电极200:对向基板300:显示介质A1:元件区A2:可视角调整区A21:反射区A22:穿透区C:转折处CH:通道层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E:漏极G:间隙GE:栅极GI:栅绝缘层L1:牺牲层L1’:图案化牺牲层L2:光阻层L2’:图案化光阻层O:开口SE:源极SUB:基板S100、S110、S120、S130:步骤TH:贯孔θ:翘曲角度具体实施方式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图1B及图1C分别是图1A的像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D是对应图1B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出翘曲的悬臂部。请参照图1A至图1C,本实施例的像素结构100具有元件区A1以及可视角调整区A2。可视角调整区A2位于元件区A1的一侧,且与元件区A1连接。像素结构100配置于基板SUB上且包括扫描线110、第一数据线120、第二数据线130、第一有源元件140、第二有源元件150、平坦层160以及反射电极170。第一数据线120以及第二数据线130分别与扫描线110相交。在本实施例中,扫描线1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第一数据线120以及第二数据线130分别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彼此相交,且例如彼此垂直,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有源元件140位于元件区A1中,且电性连接于扫描线110以及第一数据线120。第二有源元件150位于元件区A1中,且电性连接于扫描线110以及第二数据线130。进一步而言,第一有源元件140以及第二有源元件150可分别包括栅极GE、栅绝缘层GI、通道层CH、源极SE以及漏极DE。栅绝缘层GI配置于栅极GE以及基板SUB上。信道层CH配置于栅绝缘层GI上,且位于栅极GE上方。源极SE以及漏极DE位于栅绝缘层GI上且分别延伸至通道层CH的对侧上,以分别覆盖栅绝缘层GI的局部区域。然而,第一有源元件140以及第二有源元件150各自的膜层堆栈顺序不以上述为限。第一有源元件140的栅极GE以及第二有源元件150的栅极GE电性连接于扫描线110。第一有源元件140的源极SE电性连接于第一数据线120,且第二有源元件150的源极SE电性连接于第二数据线130。在本实施例中,扫描线110、第一有源元件140的栅极GE以及第二有源元件150的栅极GE例如共同由第一导电层图案化而成,且第一数据线120、第二数据线130、第一有源元件140的源极SE以及第二有源元件150的源极SE例如共同由第二导电层图案化而成,但亦不以此为限。平坦层160覆盖扫描线110、第一数据线120、第二数据线130、第一有源元件140以及第二有源元件150。举例而言,平坦层160例如为有机绝缘层,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结构100可选择性地包括绝缘层180,且绝缘层180与平坦层160可依序覆盖于扫描线110、第一数据线120、第二数据线130、第一有源元件140以及第二有源元件150上。绝缘层180可采用无机绝缘层,以达到抗水氧效果。反射电极170配置于平坦层160上,且电性连接于第二有源元件150。具体地,平坦层160以及绝缘层180可形成有贯孔TH。贯孔TH曝露出第二有源元件150的漏极DE的部分区域,且反射电极170可透过贯孔TH而与第二有源元件150的漏极DE电性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数据线120与第二数据线130分别位于反射电极170的相对侧,但不以此为限。依据不同的设计需求,第一数据线120与第二数据线130也可位于反射电极170的同一侧。反射电极170具有位于元件区A1的固定部172以及位于可视角调整区A2中的悬臂部174。悬臂部174连接于固定部172,且悬臂部174是悬空的。具体地,悬臂部174与平坦层160之间具有间隙G,亦即悬臂部174与平坦层160是彼此分离的,因此悬臂部174能够以其与固定部172的连接处作为摆动轴心而摆动(翘曲)。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D所示,第一有源元件140的漏极DE由元件区A1延伸进可视角调整区A2中,且悬臂部174可依据悬臂部174与第一有源元件140的漏极D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元件区以及可视角调整区,所述像素结构配置于基板上且包括:扫描线;第一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相交;第二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相交;第一有源元件,位于所述元件区中,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扫描线以及所述第一数据线;第二有源元件,位于所述元件区中,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扫描线以及所述第二数据线;平坦层,覆盖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有源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有源元件;以及反射电极,配置于所述平坦层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有源元件,其中所述反射电极具有位于所述元件区的固定部以及位于所述可视角调整区中的悬臂部,所述悬臂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且所述悬臂部是悬空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元件区以及可视角调整区,所述像素结构配置于基板上且包括:扫描线;第一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相交;第二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相交;第一有源元件,位于所述元件区中,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扫描线以及所述第一数据线;第二有源元件,位于所述元件区中,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扫描线以及所述第二数据线;平坦层,覆盖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有源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有源元件;以及反射电极,配置于所述平坦层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有源元件,其中所述反射电极具有位于所述元件区的固定部以及位于所述可视角调整区中的悬臂部,所述悬臂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且所述悬臂部是悬空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源元件的漏极由所述元件区延伸进所述可视角调整区中,且所述悬臂部依据所述悬臂部与所述第一有源元件的漏极之间的互斥力而改变翘曲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角调整区具有反射区以及穿透区,所述悬臂部位于所述反射区中且曝露出所述穿透区,所述像素结构还包括:像素电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有源元件,且由所述反射区延伸进所述穿透区,其中所述悬臂部依据所述悬臂部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互斥力而改变翘曲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悬臂部的转折处具有圆角设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宇郭峻廷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