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型建筑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942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包括桩基和固定于桩基的顶部设置并用于与建筑桩的承台连接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建筑桩的承台通过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与桩基形成连接,不仅具有较高的竖向承载力,而且在产生震动或发生地震时,可通过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产生剪切变形而提供较好的隔震、抗震效果,同时具有复位功能,即相当于直接通过建筑桩即可实现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简化了建筑减振设计的工序。

Aseismatic building p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seismic building pile, which comprises a pile foundation and a lead rubber isolation bearing attached to the top of the pile foundation and connected to the bearing platform of the building pile. The bearing platform of the building pile is connected to the pile foundation by the lead rubber isolation bearing and the pile foundation. It not only has high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but also produces vibration or vibration. When the earthquake occurs, the shear deformation can be produced by the lead rubber isolation bearing, which provides better seismic isolation and seismic effect,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reduction. That is, it is equivalent to the seismic design of the building directly through the building pile, which simplifies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vibration damping de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震型建筑桩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技术介绍
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目前常见的建筑施工方法是,在兴建建筑物之前在地基上打下建筑桩,目前的建筑桩一般为原木,都是在较大的压力下直接竖直插入地面,如图钉子钉入木头一样,靠四周泥土的挤压作用固定,这样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原木与泥水直接接触,易被腐蚀,一般经过一次工程的就不能再使用,不符合当前绿色环保的主题,且现有的建筑桩只受到垂直方向的摩擦阻力,而没有水平方向的契合作用,而且一旦发生地震,建筑桩的振动将直接牵连建筑体的震动,因此其抗震性能较差。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建筑桩进行改进,使其在保证具有较高的支撑和稳定性能的基础上,并具有较好的抗震、抗破坏及复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其在保证具有较高的支撑和稳定性能的基础上,并具有较好的抗震、抗破坏及复位功能。本技术的抗震型建筑桩,包括桩基和固定于桩基的顶部设置并用于与建筑桩的承台连接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进一步,桩基的顶部一体成形设置有用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安装其内的安装壳。进一步,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下底板和上顶板,支座本体的上下部分别对应于下底板和上顶板固定连接,下底板与安装壳底部固定连接,上顶板与承台固定连接,支座本体由多个橡胶层和多个钢板层交替层叠连接而成;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还包括内置于支座本体中心位置处并上下端分别对应与上顶板和下底板嵌入配合的主铅芯棒。进一步,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还包括内置于支座本体内并位于主铅芯棒外侧的辅助铅芯棒,辅助铅芯棒的上下端同样分别对应上顶板和下底板形成嵌入式配合。进一步,支座本体的上下端均为橡胶层,上顶板和下底板均与支座本体通过硫化连接。进一步,桩基由钢制材料制成,桩基的外侧还设置有聚合物防水粘结层。进一步,聚合物防水粘结层由聚合物或聚合物中添加填料混合均匀后经涂刷或喷涂而形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抗震形建筑桩,建筑桩的承台通过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与桩基形成连接,不仅具有较高的竖向承载力,而且在产生震动或发生地震时,可通过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产生剪切变形而提供较好的隔震、抗震效果,同时具有复位功能,即相当于直接通过建筑桩即可实现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简化了建筑减振设计的工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抗震型建筑桩,包括桩基1和固定于桩基1的顶部设置并用于与建筑桩的承台2连接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桩基1是指建筑桩的主桩体,桩基1可为单独的桩体结构,也可为桩体与桩头一体成形结构,本实施例中,桩基1单指桩体,建筑桩还包括桩头3和承台2,桩头3的头部为棱锥状结构,桩头3的上部设置有内螺纹孔4,桩基1的下部形成有与内螺纹孔4螺纹配合的螺纹段5;另外,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固定设置在桩基1的顶部上,然后,承台2再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固定连接,利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稳定的竖向承载力保证承台2与桩基1的稳定连接,并在发生震动或地震时,通过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使得承台2与桩基1形成隔离以达到隔震的目的,且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可产生阻尼作用,以对震动进行缓冲。本实施例中,桩基1的顶部一体成形设置有用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安装其内的安装壳6;安装壳6为上部开口结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安装在安装壳6内,安装壳6的内径大于桩基1的外径。本实施例中,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包括支座本体7、下底板8和上顶板9,支座本体7的上下部分别对应于下底板8和上顶板9固定连接,下底板8与安装壳6底部固定连接,上顶板9与承台2固定连接,支座本体7由多个橡胶层7-1和多个钢板层7-2交替层叠连接而成;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还包括内置于支座本体7中心位置处并上下端分别对应与上顶板9和下底板8嵌入配合的主铅芯棒;支座主体由橡胶层7-1与钢板层7-2叠加形成,在支座主体的中部位置、上顶板9和下底板8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预留孔,主铅芯棒自预留孔内挤压入形成嵌入配合,主铅芯棒的上下端与上顶板9和下底板8形成嵌入配合,不仅具有联动效果,而且有助于支座本体7的复位;另外,上顶板9的上部形成径向凸缘10,承台2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与径向凸缘限位配合的限位环边部11,上顶板9和承台2通过螺钉形成固定连接,下底板8与安装壳6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还包括内置于支座本体7内并位于主铅芯棒12外侧的辅助铅芯棒13,辅助铅芯棒13的上下端同样分别对应上顶板9和下底板8形成嵌入式配合;本实施例中,辅助铅芯棒13绕主铅芯棒12的外侧设置至少三个,并成圆周间隔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支座本体7的上下端均为橡胶层7-1,上顶板9和下底板8均与支座本体7通过硫化连接。本实施例中,桩基1由钢制材料制成,桩基1的外侧还设置有聚合物防水粘结层;聚合物防水粘结层指的是固化后与钢质材料具有较好粘接性的聚合物,可添加助剂或/和填料。本实施例中,聚合物防水粘结层由聚合物或聚合物中添加填料混合均匀后经涂刷或喷涂而形成,其材料组分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还可添加助剂对材料进行改性;聚合物一般选用液体类聚合物乳液、聚合物树脂或聚合物胶体,如苯丙乳液,纯丙乳液,橡胶胶乳,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液体橡胶等或其混合物;所述填料为无机或有机填料,如水泥、沙、粉煤灰、滑石粉、橡胶粉等或其混合物;所述助剂一般选用成膜剂、促进剂、流平剂、减水剂和早强剂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和固定于桩基的顶部设置并用于与建筑桩的承台连接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所述桩基的顶部一体成形设置有用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安装其内的安装壳,所述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下底板和上顶板,所述支座本体的上下部分别对应于下底板和上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底板与安装壳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顶板与所述承台固定连接,所述支座本体由多个橡胶层和多个钢板层交替层叠连接而成;所述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还包括内置于支座本体中心位置处并上下端分别对应与上顶板和下底板嵌入配合的主铅芯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和固定于桩基的顶部设置并用于与建筑桩的承台连接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所述桩基的顶部一体成形设置有用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安装其内的安装壳,所述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下底板和上顶板,所述支座本体的上下部分别对应于下底板和上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底板与安装壳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顶板与所述承台固定连接,所述支座本体由多个橡胶层和多个钢板层交替层叠连接而成;所述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还包括内置于支座本体中心位置处并上下端分别对应与上顶板和下底板嵌入配合的主铅芯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型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