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8792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包括动平台和静平台,动平台包括载人平台、竖直减振器组、四个直线轴承、第一横轴、第二横轴、左右减振器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若干直线导轨和前后减振器组;静平台包括八根框架梁和四根立柱,八根框架梁中的四根构成矩形顶面框架,另外四根构成矩形底面框架,矩形顶面框架和矩形底面框架通过四根立柱构成一个立方体框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个能够在竖直、左右和前后方向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地减振、吸振的动平台,有效抑制载人平台与臂架之间的振动传递,降低工作斗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速度,提高高空作业车工作状态下工作斗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从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Three direction automatic damping working bucket for aerial working platfor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 altitude operating platform three directional vibration damping working bucket, including a moving platform and a static platform. The moving platform includes a manned platform, a vertical damper set, four straight bearings, a first transverse shaft, a second shaft, a left and right damper group, a first longitudinal beam, a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a number of linear guideways and front and rear shock absorbers. The static platform consists of eight frame beams and four vertical columns, and four of the eight frame beams form a rectangular top frame, and the other four form a rectangular bottom frame. The rectangular top frame and the rectangular bottom frame form a cube frame through four vertical columns. By setting a dynamic platform that can absorb and absorb vibration from each other in vertical, right and left direction, it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manned platform and the arm frame, reduce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and the vibration speed of the working bucket,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working hopp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worker in the high altitude. Sex, thus helping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属于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高空作业车是一种运载人员、器材等进行空中作业的专用工程机械,被广泛应用于电力、消防、市政、园林、通信、交通、广告等领域。其工作斗位于臂架系统末端,直接承载人员和器材,是高空作业车功能实现的重要装置。当高空作业车臂架达到一定的工作高度后,其刚度降低、柔性增加。此时机械惯性、液压冲击,以及外界扰动等因素均会导致臂架产生难以短时间消减的大幅度振动,并传递给工作斗,造成工作斗上作业人员的不适感,影响作业水平和效率。所以,工作斗的减振设计是提高高空作业车性能的重要环节。现有技术的高空作业车工作斗一般通过连接架与臂架调平机构相连,其中连接架与臂架调平机构通过铰接方式连接,而连接架和工作斗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保持工作斗与臂架的相对转动,但也导致工作斗随着臂架的振动而振动,同时工作斗载荷变化引起的振动也容易传递给臂架。为抑制臂架振动对工作斗的影响,已有专利技术专利(CN102992237A)将一组弹性阻尼原件安装于连接架和工作斗之间,用于缓冲工作斗前后方向的振动。但这种方法仅能抑制前后方向的振动,而无法对容易产生且幅值较大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振动产生作用。实际上,即使将该方案在多个方向上重复使用,也会因工作斗多个方向运动的相互干涉,而无法发挥多方向的减振、抑振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能够有效抑制工作斗与臂架之间的振动传递,提高工作斗工作状态的平稳性和舒适性。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工作斗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与连接架固定连接,连接架与高空作业车臂架端部的调平机构铰接,所述工作斗包括动平台和静平台,且所述动平台嵌套在静平台中,其中,所述静平台包括八根框架梁和四根立柱,所述八根框架梁中的四根构成矩形顶面框架,另外四根构成矩形底面框架,所述矩形顶面框架和矩形底面框架通过四根立柱构成一个立方体框架,所述动平台嵌套在立方体框架内部;所述动平台包括载人平台、竖直减振器组、四个直线轴承、第一横轴、第二横轴、左右减振器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若干直线导轨和前后减振器组;所述载人平台包括第一托梁、第二托梁、第三托梁和第四托梁,且四根托梁构成梁格,嵌套在矩形底面框架内,所述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相互平行,第三托梁和第四托梁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对称设置在立方体框架的立柱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垂直,所述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对称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平行;所述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的两端均穿有一个直线轴承,所述竖直减振器组包括四个竖直减振器,且四个竖直减振器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的两端,上端分别与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上对应的直线轴承竖直固定连接,所述四个竖直减振器轴线方向保持竖直向上;所述左右减振器组包括四个左右减振器,且四个左右减振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上对应的直线轴承水平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四个左右减振器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前后减振器组包括四个前后减振器,且四个前后减振器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两端,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相邻的立柱上,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下方沿其轴线方向均固定有两个直线导轨,每个所述直线导轨固定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相对应平行的底部框架的框架梁上。优选地,所述四根立柱上均装有导向套,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端部以及安装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两端的前后减振器均嵌套在导向套内。优选地,所述立方体框架周围设有护栏或钢丝网。优选地,所述载人平台上安装有防滑铺板,作为承载台面。优选地,所述竖直减振器为竖直阻尼型弹性减振器,且每个竖直减振器的刚度、行程和阻尼分别相等;所述左右减振器为左右阻尼型弹性减振器,且每个左右减振器刚度、行程和阻尼分别相等;所述前后减振器为前后阻尼型弹性减振器,且每个前后减振器的刚度、行程和阻尼分别相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区别于现有技术情况,通过设置一个能够在竖直、左右和前后方向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地减振、吸振的动平台,有效抑制载人平台与臂架之间的振动传递,降低工作斗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速度,提高高空作业车工作状态下工作斗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从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用较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三个主要振动方向上独立的吸振抑振功能;(2)振动趋于平稳时,刚度相同、两两相对、处于受压状态的左右阻尼弹簧减振器组和前后阻尼弹簧减振器组恢复拉压力平衡的趋势可避免动平台偏斜;(3)动平台嵌套在静平台内部,即使减振器失效仍能保证动平台不脱离静平台,提高了工作斗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工作斗与高空作业车臂架连接状态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工作斗(不含护栏和铺板)实施方式的三维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工作斗的动平台(不含铺板)三维视图。图中:工作斗1、连接架2、调平机构3、动平台4、静平台5、框架梁6、立柱7、第一托梁8-1、第二托梁8-2、第三托梁8-3、第四托梁8-4、竖直减振器9、直线轴承10、第一横轴11-1、第二横轴11-2、第一纵梁12-1、第二纵梁12-2、直线导轨13、前后减振器14、左右减振器15、导向套1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工作斗1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与连接架2固定连接,连接架2与高空作业车臂架端部的调平机构3铰接,所述工作斗1包括动平台4和静平台5,且所述动平台4嵌套在静平台5中,其中,所述静平台5包括八根框架梁6和四根立柱7,所述八根框架梁6中的四根构成矩形顶面框架,另外四根构成矩形底面框架,所述矩形顶面框架和矩形底面框架通过四根立柱7构成一个立方体框架,所述动平台4嵌套在立方体框架内部;所述动平台4包括载人平台、竖直减振器组、四个直线轴承10、第一横轴11-1、第二横轴11-2、左右减振器组、第一纵梁12-1、第二纵梁12-2、若干直线导轨13和前后减振器组;所述载人平台包括第一托梁8-1、第二托梁8-2、第三托梁8-3和第四托梁8-4,且四根托梁构成梁格,嵌套在矩形底面框架内,所述第一托梁8-1和第二托梁8-2相互平行,第三托梁8-3和第四托梁8-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对称设置在立方体框架的立柱7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托梁8-1和第二托梁8-2垂直,所述第一横轴11-1和第二横轴11-2对称设置的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托梁8-1和第二托梁8-2平行;所述第一横轴11-1和第二横轴11-2的两端均穿有一个直线轴承10,所述竖直减振器组包括四个竖直减振器9,且四个竖直减振器9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托梁8-1和第二托梁8-2的两端,上端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工作斗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与连接架固定连接,连接架与高空作业车臂架端部的调平机构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斗包括动平台和静平台,且所述动平台嵌套在静平台中,其中,所述静平台包括八根框架梁和四根立柱,所述八根框架梁中的四根构成矩形顶面框架,另外四根构成矩形底面框架,所述矩形顶面框架和矩形底面框架通过四根立柱构成一个立方体框架,所述动平台嵌套在立方体框架内部;所述动平台包括载人平台、竖直减振器组、四个直线轴承、第一横轴、第二横轴、左右减振器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若干直线导轨和前后减振器组;所述载人平台包括第一托梁、第二托梁、第三托梁和第四托梁,且四根托梁构成梁格,嵌套在矩形底面框架内,所述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相互平行,第三托梁和第四托梁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对称设置在立方体框架的立柱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垂直,所述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对称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平行;所述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的两端均穿有一个直线轴承,所述竖直减振器组包括四个竖直减振器,且四个竖直减振器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的两端,上端分别与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上对应的直线轴承竖直固定连接,所述四个竖直减振器轴线方向保持竖直向上;所述左右减振器组包括四个左右减振器,且四个左右减振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上对应的直线轴承水平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四个左右减振器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前后减振器组包括四个前后减振器,且四个前后减振器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两端,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相邻的立柱上,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下方沿其轴线方向均固定有两个直线导轨,每个所述直线导轨固定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相对应平行的底部框架的框架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工作斗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与连接架固定连接,连接架与高空作业车臂架端部的调平机构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斗包括动平台和静平台,且所述动平台嵌套在静平台中,其中,所述静平台包括八根框架梁和四根立柱,所述八根框架梁中的四根构成矩形顶面框架,另外四根构成矩形底面框架,所述矩形顶面框架和矩形底面框架通过四根立柱构成一个立方体框架,所述动平台嵌套在立方体框架内部;所述动平台包括载人平台、竖直减振器组、四个直线轴承、第一横轴、第二横轴、左右减振器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若干直线导轨和前后减振器组;所述载人平台包括第一托梁、第二托梁、第三托梁和第四托梁,且四根托梁构成梁格,嵌套在矩形底面框架内,所述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相互平行,第三托梁和第四托梁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对称设置在立方体框架的立柱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垂直,所述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对称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平行;所述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的两端均穿有一个直线轴承,所述竖直减振器组包括四个竖直减振器,且四个竖直减振器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的两端,上端分别与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上对应的直线轴承竖直固定连接,所述四个竖直减振器轴线方向保持竖直向上;所述左右减振器组包括四个左右减振器,且四个左右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纪爱敏彭利平陈曦晖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