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结构及延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398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包括第一本体及凹陷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直角部,所述第一直角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镜面及第二镜面,所述第二反射镜包括第二本体及凹陷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直角部,所述第二直角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三镜面及第四镜面,所述第一直角部与所述第二直角部在第一方向上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直角部与所述第二直角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错开一定的间距,光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射入所述第一反射镜或所述第二反射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结构,当需要加大光程时,不需要增加光学结构的体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光学结构的延迟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结构及延迟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结构及延迟装置。
技术介绍
光学仪器是仪器仪表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类别,是工农业生产、资源勘探、空间探索、科学实验、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不可缺少的观察、测试、分析、控制、记录和传递的工具。在光学仪器中,很多地方需要加长光程,比如在激光气体检测中,需要加长光程,增强气体对光的吸收,从而增加气体检测的灵敏度。在激光气体检测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为怀特池与赫里奥特池,但是怀特池与赫里奥特池一旦设计好后,光程就不可以改变。又比如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中,其延迟装置需要使光程进行实时改变,但是延迟装置所能延迟的光程由音圈电机的行程决定,如果要加大光程的长度则必须加大音圈电机的行程,从而要增加音圈电机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光学结构在具有可调的前提下,如果要加大光程则相应的光程结构的体积会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且在需要加大光程时不会造成光学结构的体积相应增加的光学结构及延迟装置。一种光学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包括第一本体及凹陷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直角部,所述第一直角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镜面及第二镜面,所述第二反射镜包括第二本体及凹陷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直角部,所述第二直角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三镜面及第四镜面,所述第一直角部与所述第二直角部在第一方向上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直角部与所述第二直角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错开一定的间距,光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射入所述第一反射镜或所述第二反射镜。本技术提供的光学结构,光线无论是从第一反射镜还是从第二反射镜射入时,光线会在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之间来回反射,最后射出,则如果改变第一直角部与第二直角部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和/或改变第一直角部与第二直角部沿第二方向的间距,那么光程会相应变化;且如果需要加大光程时,可以固定第一直角部与第二直角部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缩小第一直角部与第二直角部在第二方向上错开的间距即可,不需要增加光学结构的体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形状相同,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第二本体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直角部凹陷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一端的中部,所述第二直角部凹陷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一端的中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面及所述第二镜面分别从所述第一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中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应两侧的边缘,所述第三镜面及所述第四镜面分别从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中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应两侧的边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镜绕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反射镜旋转一预设角度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结构还包括用于引入入射光于所述光学结构的第三反射镜及用于引出所述光学结构的反射光的第四反射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反射镜与所述第四反射镜均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反射镜或靠近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同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反射镜与所述第四反射镜均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中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反射镜的镜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的第一镜面或第二镜面平行设置,所述第四反射镜的镜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第三镜面或第四镜面平行设置。一种延迟装置,包括磁铁、线圈及如上述所述的光学结构,所述线圈设于所述磁铁内,所述光学结构设于所述线圈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结构的轴测图;图2为图1中所提供的光学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所提供的光学结构的第一反射镜的旋转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提供的光学结构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延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结构10,包括第一反射镜12与第二反射镜14,第一反射镜12包括第一本体122及凹陷设于第一本体122的第一直角部124,第一直角部124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镜面126及第二镜面128,第二反射镜14包括第二本体142及凹陷设于第二本体142的第二直角部144,第二直角部144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三镜面146及第四镜面148,第一直角部124与第二直角部144在第一方向上间隔相对设置,第一直角部124与第二直角部144沿与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错开一定的间距,光线沿第一方向射入第一反射镜12或第二反射镜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结构10,光线沿第一方向无论是从第一反射镜12还是从第二反射镜14射入时,光线会在第一反射镜12与第二反射镜14之间来回反射,最后射出,则如果改变第一直角部124与第二直角部144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和/或改变第一直角部124与第二直角部144沿第二方向的间距,那么光程会相应变化;且如果需要加大光程时,可以固定第一直角部124与第二直角部144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缩小第一直角部124与第二直角部144在第二方向上错开的间距即可,不需要增加光学结构10的体积。具体地,上述第一方向即为光线与第一反射镜12或第二反射镜14的镜面呈45°的方向。进一步,第一反射镜12与第二反射镜14形状相同,第一本体122及第二本体142均为长方体结构,第一直角部124凹陷设于第一本体122一端的中部,第二直角部144凹陷设于第二本体142一端的中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22及第二本体142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如圆柱体结构。具体地,第一镜面126及第二镜面128分别从第一本体122在第二方向的中部延伸至第一本体122在第二方向上对应两侧的边缘,第三镜面146及第四镜面148分别从第二本体142在第二方向的中部延伸至第二本体142在第二方向上对应两侧的边缘。进一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以直角空间坐标系为标准,下面以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进行介绍。当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时,光线沿第一方向射入第一反射镜12与第二反射镜14时,光线会在第一反射镜12与第二反射镜14之间沿第二方向Y来回反射。具体地,当第一反射镜12或第二反射镜14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为b时,第一反射镜12与第二反射镜14在第二方向Y上错开的间距为d时,第一反射镜12与第二反射镜14在第一方向的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光学结构及延迟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包括第一本体及凹陷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直角部,所述第一直角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镜面及第二镜面,所述第二反射镜包括第二本体及凹陷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直角部,所述第二直角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三镜面及第四镜面,所述第一直角部与所述第二直角部在第一方向上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直角部与所述第二直角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错开一定的间距,光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射入所述第一反射镜或所述第二反射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包括第一本体及凹陷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直角部,所述第一直角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镜面及第二镜面,所述第二反射镜包括第二本体及凹陷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直角部,所述第二直角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三镜面及第四镜面,所述第一直角部与所述第二直角部在第一方向上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直角部与所述第二直角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错开一定的间距,光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射入所述第一反射镜或所述第二反射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形状相同,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第二本体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直角部凹陷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一端的中部,所述第二直角部凹陷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一端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面及所述第二镜面分别从所述第一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中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应两侧的边缘,所述第三镜面及所述第四镜面分别从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中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二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坚兵潘奕丁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