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降压灯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8492 阅读:16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2:10
一种无降压灯带,包括:发光单元的第一端与供电单元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无降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无降压单元的第二端与供电单元的电源输出端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亮度不均匀,整体发光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降压灯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饰灯带,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降压灯带。
技术介绍
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灯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灯带是指把LED灯用特殊的加工工艺焊接在铜线或者带状柔性线路板上面,再连接上电源发光,因其发光时形状如一条光带而得名。灯带很柔软能弯曲成任意形状,还具有能够剪切和延接、耐气候性强、不易破裂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且具有作为灯本质的优点:发光颜色多变、可调光、可控制颜色变化、可选择单色和RGB的效果。因为这些特点、优点,灯带的用途非常广泛,能达到其它灯具无法达到某种的效果。灯带易于制作图形、字符等造型,可以制成各公司的名字、LOGO等,在夜间使得公司更有标志性。柔软的灯带、多种美丽的颜色构成各类新颖、有趣的样式,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灯带现在越来越受大众的喜爱,近几年发展迅速。夜间随处可见的字符灯,各种漂亮颜色的样式灯一般都是灯带制成的。但灯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一般的灯带超过3-5m以后,亮度会逐渐变暗,影响一些整体样式的效果。而本产品一定程度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综上,现有技术中存在亮度不均匀,整体发光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降压灯带,解决传统的灯带存在亮度不均匀,整体发光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无降压灯带,包括:供电单元、发光单元和无降压单元;发光单元的第一端与供电单元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无降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无降压单元的第二端与供电单元的电源输出端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顺次串联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的安装位置间距相同。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无降压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输出端,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发光单元;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电阻连接供电单元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为贴片三极管。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降压灯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降压灯带,用于对灯带超过3-5m,亮度逐渐变暗,影响一些整体样式的效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因是无降压灯带电压不变,其15M内亮度不变,相较于3-5M变暗的普通灯带来说限制小了很多,应用也更加广泛、方便,如大规模字样、图形就不用每3-5米剪切一段,本产品低能耗、无紫外线辐射、高亮度、有较强的抗静电性、长寿命、可变成任意形状、3M自带双面胶便于安装,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降压灯带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存在亮度不均匀,整体发光效果差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无降压灯带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供电单元2照明单元3无降压单元L1第一二极管L2第二二极管L3第三二极管L4第四二极管L5第五二极管L6第六二极管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VCC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无降压灯带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无降压灯带,包括:供电单元1、发光单元2和无降压单元3;发光单元2的第一端与供电单元1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无降压单元3的第一端连接;无降压单元3的第二端与供电单元1的电源输出端连接,15M内无降压,即亮度在15M内不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超过3-5M亮度变暗的情况。发光单元2包括:第一二极管L1、第二二极管L2、第三二极管L3、第四二极管L4、第五二极管L5和第六二极管L6,二极管的发光颜色有红、黄、绿、蓝、冷白、自然白、暖白几种颜色,各色的色温、光通量各有不同。本产品每米的灯珠数量为144个,电压DC24V,功率10W,电流0.415A,发光角度120°,操作温度-40~+60℃,防水等级IP65。第一二极管L1、第二二极管L2、第三二极管L3、第四二极管L4、第五二极管L5和第六二极管L6顺次串联连接,本产品使用的是3528灯珠,由2160个灯珠组成,15M/卷。其中6个灯珠一组,一组长41.66mm。第一二极管L1、第二二极管L2、第三二极管L3、第四二极管L4、第五二极管L5和第六二极管L6的安装位置间距相同,3M自带双面胶便于安装。本产品使用3528灯珠,由2160个灯珠组成,15M/卷,本产品的防水等级是IP65、长寿命、多种颜色、可变成任意形状。无降压单元3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输出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基极,四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发光单元2;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一电阻R1连接供电单元1和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电阻R2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基极,当三极管的基极上加一个微小的电流时,在集电极上可以得到一个是注入电流β倍的电流,即集电极电流。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可以引起集电极电流变化,防止串联的发光二极管两端电压在无降压灯带中与电源距离不同的位置电压,保持发光二极管的亮度。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为贴片三极管,其中,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为Y1贴片二极管,贴片三极管和插件三极管相同,而贴片更小,省空间和免去人工插件。插件一般是TO-92封装,而贴片一般是SOT-23封装。两者在放大参数上基本相同。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降压灯带,用于夜间照明及装饰,本技术因是无降压灯带电压不变,其15M内亮度不变,相较于3-5M变暗的普通灯带来说限制小了很多,应用也更加广泛、方便,如大规模字样、图形就不用每3-5米剪切一段,大大方便了客户的需求。本产品还具有高亮度、低能耗、无紫外线辐射、长寿命、柔软能制成任意形状、颜色多样等特点,安全又耐用本技术的一种无降压灯带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存在亮度不均匀,整体发光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具有安全性及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无降压灯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降压灯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单元、发光单元和无降压单元;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无降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无降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电源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降压灯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单元、发光单元和无降压单元;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无降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无降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电源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降压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降压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和所述第六二极管顺次串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降压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华娄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