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挂及应用其的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833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挂和应用其的耳机,所述耳挂设有的第一附着部和第二附着部分别与对耳轮内侧和耳甲腔贴合,两者形成凹形的连接部固定于安装部,上述附着部分呈三角支撑于用户耳朵内,微振动时具有一定缓冲作用,受力相对均匀,且便于拆卸和更换;所述耳挂嵌入耳甲艇、且与对耳轮的内侧、耳甲腔贴合、同时与耳屏和对耳屏内侧接触,附着接触点多,附着力强。耳挂的附着部分外廓仿形设计完全贴合于耳朵内,应用该耳挂的耳机佩戴舒适性好、应用品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挂及应用其的耳机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是指耳挂及应用其的耳机。
技术介绍
耳机通过对接收的电信号转化成可视听的音频,是用户的随身音响,因便携、可独享等特性深受用户的喜爱。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无线技术的发展,用户对耳机的佩戴舒适性及应用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蓝牙耳机佩戴时因附着力小,细微振动极易造成受力不均匀从而掉落,且受力不均匀会引起坠、挤压、胀痛等不适感,同时音质效果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耳挂,具有较好的附着力,贴合人耳构造,受力相对均匀,易更换等特点,应用该耳挂的耳机佩戴舒适性高、应用品质稳定。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耳挂,用作辅助附着于用户耳朵内,包括位于耳甲腔内且下侧方与耳朵的耳屏和对耳屏内侧接触的安装部,与对耳轮内侧贴合并延伸至对耳屏的第一附着部,以及贴合于耳甲腔延伸至耳甲艇的第二附着部,所述第一附着部远离对耳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附着部远离耳甲艇的一端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凹形,所述连接部的底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附着部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附着部的所在平面相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附着部的宽度从所述连接部至第一自由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自由端靠近耳朵的对耳轮与对耳屏的过渡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附着部的宽度从所述连接部至第二自由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自由端嵌入耳甲艇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自由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自由端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为中空圆形,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耳屏、外耳屏的接触点接近呈正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安装部设有间隙。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耳挂的耳机,包括机芯,所述机芯设置于机壳和上述耳挂组合形成的容置腔内,所述机壳有半入式和入耳式,半入式与耳洞口接触,入耳式部分进入耳洞内部。进一步地,半入式机壳的外廓逐渐减小至耳洞口大小,入耳式机壳设有细长的听筒腔体,所述听筒腔体安装相匹配的耳套以进入耳洞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机壳背离耳洞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所述机芯与外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挂和应用其的耳机,所述耳挂设有的第一附着部和第二附着部分别与对耳轮内侧和耳甲腔贴合,两者形成凹形的连接部固定于安装部,上述附着部分呈三角支撑于用户耳朵内,微振动时具有一定缓冲作用,受力相对均匀,且便于拆卸和更换;所述耳挂嵌入耳甲艇、且与对耳轮的内侧、耳甲腔贴合、同时与耳屏和对耳屏内侧接触,附着接触点多,附着力强。耳挂的附着部分外廓仿形设计完全贴合于耳朵内,应用该耳挂的耳机佩戴舒适性好、应用品质稳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耳挂结构示意图。图2是应用图1所示的耳挂的半入式耳机示意图一。图3是图2所示的半入式耳机从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半入式耳机从又一角度的示意图。图5是应用图1所示的耳挂的入耳式耳机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入耳式耳机从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的入耳式耳机从又一角度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耳挂1第一附着部11第一自由端11a第二附着部12第二自由端12a连接部13安装部14半入式耳机2半入式耳机的壳体21半入式耳机的开口22入耳式耳机3入耳式耳机的壳体31听筒腔体33耳塞3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实施例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耳挂1,用作辅助附着于用户耳朵内,包括位于耳甲腔内且下侧方与耳朵的耳屏和对耳屏内侧接触的安装部14,与对耳轮内侧贴合并延伸至对耳屏的第一附着部11,以及贴合于耳甲腔延伸至耳甲艇的第二附着部12,所述第一附着部11远离对耳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附着部12远离耳甲艇的一端形成连接部13,所述连接部13呈凹形,所述连接部13的底部与所述安装部14连接。所述安装部14用于安装耳机其他组件,所述第一附着部11、所述第二附着部12与所述安装部14组合用于辅助耳机其他组件附着于耳朵内部。所述第一附着部11贴合于对耳轮内侧设置并延伸至对耳屏,该贴合部分仿人耳构造,佩戴时因对耳轮的包覆产生较多附着点,形成大面积附着,附着效果好,所述第一附着部11的宽度从所述连接部至第一自由端11a逐渐减小,所述第一自由端11a靠近耳朵的对耳轮与对耳屏的过渡处。所述第二附着部12贴合于耳甲腔设置延伸至耳甲艇,所述第二附着部12的宽度从所述连接部至第二自由端12a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自由端12a嵌入耳甲艇中,包覆在耳轮脚和下对耳轮脚的内部,其附着效果好。所述第二自由端12a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1a的宽度。所述第一附着部11远离对耳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附着部12远离耳甲艇的一端形成连接部13,所述连接部13呈凹形,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附着部11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附着部12的所在平面相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自由端11a、所述第二自由端12a的宽度可以等于或小于所述连接部13处的宽度,不限定为本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自由端11a可与对耳屏存在一定距离,不限定为本实施方式。在其他方式中,所述第一自由端11a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自由端12a的宽度,不限定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情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3不限定为一体成型,可粘连、磁吸、卡合等方式成型。请再参阅图1,所述安装部14设与耳朵的耳屏和对耳屏内侧接触,所述连接部13的底部与所述安装部14连接。所述安装部14为中空圆形,所述安装部14与所述连接部13、耳屏、外耳屏的接触点接近呈正三角形。所述第一自由端11a与所述安装部14设有间隙。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14与所述连接部13、耳屏、外耳屏的接触点可以接近呈等腰三角形或其他非对称三角形,不限定为本实施方式。所述耳挂1的所述第一附着部11和所述第二附着部12分别与耳甲艇、对耳轮接触,并与所述安装部14呈三角支撑于用户耳朵内,轻微振动时具有较好缓冲作用,受力相对均匀;所述安装部14又连接于耳屏和对耳屏,形成面内至少四组方向的附着支撑,且四组方向类均匀对称分布,其中所述第一附着部11与对耳轮的内侧贴合,所述第二附着部12与耳甲腔贴合,整体附着点多,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贴合用户耳部构造,佩戴舒适性好。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一种应用耳挂1的半入式耳机2,包括机芯,所述机芯设置于机壳21和本实施方式中的耳挂1形成的容置腔内,所述机壳21与耳洞口接触,半入式机壳21的一端通过螺纹旋紧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耳挂及应用其的耳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挂,用作辅助附着于用户耳朵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耳甲腔内且下侧方与耳朵的耳屏和对耳屏内侧接触的安装部,与对耳轮内侧贴合并延伸至对耳屏的第一附着部,以及贴合于耳甲腔延伸至耳甲艇的第二附着部,所述第一附着部远离对耳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附着部远离耳甲艇的一端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凹形,所述连接部的底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挂,用作辅助附着于用户耳朵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耳甲腔内且下侧方与耳朵的耳屏和对耳屏内侧接触的安装部,与对耳轮内侧贴合并延伸至对耳屏的第一附着部,以及贴合于耳甲腔延伸至耳甲艇的第二附着部,所述第一附着部远离对耳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附着部远离耳甲艇的一端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凹形,所述连接部的底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着部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附着部的所在平面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着部的宽度从所述连接部至第一自由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自由端靠近耳朵的对耳轮与对耳屏的过渡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附着部的宽度从所述连接部至第二自由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自由端嵌入耳甲艇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挂,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