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层瓶体的桥式缓冲承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5950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层瓶体的桥式缓冲承载装置,包括承载臂和套装在承载臂后端的缓冲罩,承载臂外套装有承载支架和前支撑架,承载臂外套装有后支撑架,承载臂包括外承载管以及设置在外承载管内部的内承载管;内承载管的前端伸出外承载管,并设置有封头,内承载管的后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外承载管的后端连接;外承载管的前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内承载管的外管壁连接;内承载管内平行设置有第一承载棒和第二承载棒,且第一承载棒的前端和第二承载棒的前端分别与封头连接,第一承载棒的后端和第二承载棒的后端都依次穿出第一连接件、缓冲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改善瓶体前端承载系统结构性能,保证满足结构应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要求。

A bridge type buffering bearing device for double layer bottle bod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ridge type buffer bearing device for a double layer bottle, which includes a loader arm and a cushion cover set at the back end of the bearing arm. The bearing arm is equipped with a bearing support and a front support frame. The bearing arm is equipped with a rear support frame. The bearing arm includes an external bearing tube and an inner bearing tube set inside the external bearing tube. The front end of the inner bearing pipe is extended to the outer bearing pipe,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inner bear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ck end of the outer bearing tube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the front end of the outer bear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tube wall of the inner bearing pipe through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s; the inner bearing pipe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the first bearing rod and the second bearing rod, and first bearing in the inner bearing pipe. The front end of the carrier rod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second bearing rod are connected with the head respectively. The back end of the first bearing rod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second bearing rod are all out of the first connector and the buffer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ing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the front end bearing system of the bottle body, and ensuring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requirement of the structural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双层瓶体的桥式缓冲承载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用LNG液化天燃气气瓶,特别是涉及车用LNG液化天气燃气瓶中一种用于双层瓶体的桥式缓冲承载装置。
技术介绍
选用适宜的技术方法解决车用LNG液化天燃气气瓶的承载系统结构可靠性问题,是有关于车用LNG液化天燃气气瓶能够保证应用性能稳定、提产品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现有的汽车用LNG液化天燃气气瓶的前端承载系统结构,为单点、悬臂式承载结构形式,在车辆行驶状态时受载荷冲击作用,其承载支点承受的剪切应力及悬臂的扭转应力较大,对承载体(内筒)与承载臂结合部结构强度造成极大影响,因此产品设计过程对该部位的结构可靠性及稳定性要求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双层瓶体的桥式缓冲承载装置,解决了原承载系统结构存在的不足问题,具有良好改善瓶体前端承载系统结构性能,保证满足结构应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要求。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双层瓶体的桥式缓冲承载装置,包括承载臂和套装在承载臂后端的缓冲罩,所述承载臂外套装有承载支架和前支撑架,所述承载臂外套装有后支撑架,所述承载臂包括外承载管以及设置在外承载管内部的内承载管;所述内承载管的前端伸出外承载管,并设置有封头,内承载管的后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外承载管的后端连接;所述外承载管的前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内承载管的外管壁连接;所述内承载管内平行设置有第一承载棒和第二承载棒,且第一承载棒的前端和第二承载棒的前端分别与封头连接,第一承载棒的后端和第二承载棒的后端都依次穿出第一连接件、缓冲罩;所述前支撑架套装在封头外,且前支撑架的边缘向后弧形弯折;所述后支撑架套装在缓冲罩外;所述承载支架套装在外承载管的前端处,且承载支架的边缘向后弧形弯折与后支撑架连接;所述缓冲罩的前端与承载支架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堵头,堵头外套装有与内承载管后端连接的第一挡圈和与外承载管后端连接的第二挡圈。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挡圈部分嵌入第二挡圈内。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呈环状,该第二连接件的外表面设有台阶缺口,且外承载管的前端设置在台阶缺口内。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棒的直径大于第一承载棒。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载支架与外承载管的连接处有加强套。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支撑架和封头之间设置有隔套。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套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玻璃钢层和不锈钢层。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罩内设置有分子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解决悬臂承载支点承受的剪切应力及悬臂的扭转应力较大,悬臂承载系统抗冲击能力小、结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为提高和改善承载系统的结构可靠性及稳定性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LNG液化天燃气气瓶的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桥式缓冲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连接件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二连接件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桥式缓冲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隔套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封头;11-第一承载棒;12-第二承载棒;13-内承载管;14-外承载管;2-前支撑架;3-承载支架;31-后支撑架;32-加强套;4-缓冲罩;5-第一连接件;51-堵头;52-第一挡圈;53-第二挡圈;6-第二连接件;7-隔套;71-玻璃钢层;72-不锈钢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双层瓶体的桥式缓冲承载装置,包括承载臂和套装在承载臂后端的缓冲罩4,承载臂外套装有承载支架3和前支撑架2,承载臂外套装有后支撑架31,承载臂与承载支架组装焊接后起到传递承载力的作用;承载臂包括外承载管14以及设置在外承载管14内部的内承载管13;内承载管13的前端伸出外承载管14,并设置有封头1,内承载管13的后端通过第一连接件5与外承载管14的后端连接;外承载管14的前端通过第二连接件6与内承载管13的外管壁连接;内承载管13内平行设置有第一承载棒11和第二承载棒12,且第一承载棒11的前端和第二承载棒12的前端分别与封头1连接,第一承载棒11的后端和第二承载棒12的后端都依次穿出第一连接件5、缓冲罩4;具体的,第二承载棒12的直径大于第一承载棒11。前支撑架2套装在封头1外,且前支撑架2的边缘向后弧形弯折;后支撑架31套装在缓冲罩4外;承载支架3套装在外承载管14的前端处,且承载支架3的边缘向后弧形弯折与后支撑架31连接;具体的,承载支架3与外承载管14的连接处有加强套32。缓冲罩4的前端与承载支架3连接。具体的,缓冲罩4内设置有分子筛。参见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5包括堵头51,堵头51外套装有与内承载管13后端连接的第一挡圈52和与外承载管14后端连接的第二挡圈53。具体的,第一挡圈52部分嵌入第二挡圈53内。参见图3所示,第二连接件6呈环状,该第二连接件6的外表面设有台阶缺口,且外承载管14的前端设置在台阶缺口内。实施例二参见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前支撑架2和封头1之间设置有隔套7。具体的,隔套7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玻璃钢层71和不锈钢层72。本技术为有效解决原双层瓶体的悬臂式承载系统,分解悬臂承载节点的载荷应力,改善瓶体承载系统耐冲击性能,提高瓶体应用的可靠性起到重要作用。本技术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车用LNG液化天燃气气瓶的制造。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双层瓶体的桥式缓冲承载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双层瓶体的桥式缓冲承载装置,包括承载臂和套装在承载臂后端的缓冲罩(4),所述承载臂外套装有承载支架(3)和前支撑架(2),所述承载臂外套装有后支撑架(3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臂包括外承载管(14)以及设置在外承载管(14)内部的内承载管(13);所述内承载管(13)的前端伸出外承载管(14),并设置有封头(1),内承载管(13)的后端通过第一连接件(5)与外承载管(14)的后端连接;所述外承载管(14)的前端通过第二连接件(6)与内承载管(13)的外管壁连接;所述内承载管(13)内平行设置有第一承载棒(11)和第二承载棒(12),且第一承载棒(11)的前端和第二承载棒(12)的前端分别与封头(1)连接,第一承载棒(11)的后端和第二承载棒(12)的后端都依次穿出第一连接件(5)、缓冲罩(4);所述前支撑架(2)套装在封头(1)外,且前支撑架(2)的边缘向后弧形弯折;所述后支撑架(31)套装在缓冲罩(4)外;所述承载支架(3)套装在外承载管(14)的前端处,且承载支架(3)的边缘向后弧形弯折与后支撑架(31)连接;所述缓冲罩(4)的前端与承载支架(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层瓶体的桥式缓冲承载装置,包括承载臂和套装在承载臂后端的缓冲罩(4),所述承载臂外套装有承载支架(3)和前支撑架(2),所述承载臂外套装有后支撑架(3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臂包括外承载管(14)以及设置在外承载管(14)内部的内承载管(13);所述内承载管(13)的前端伸出外承载管(14),并设置有封头(1),内承载管(13)的后端通过第一连接件(5)与外承载管(14)的后端连接;所述外承载管(14)的前端通过第二连接件(6)与内承载管(13)的外管壁连接;所述内承载管(13)内平行设置有第一承载棒(11)和第二承载棒(12),且第一承载棒(11)的前端和第二承载棒(12)的前端分别与封头(1)连接,第一承载棒(11)的后端和第二承载棒(12)的后端都依次穿出第一连接件(5)、缓冲罩(4);所述前支撑架(2)套装在封头(1)外,且前支撑架(2)的边缘向后弧形弯折;所述后支撑架(31)套装在缓冲罩(4)外;所述承载支架(3)套装在外承载管(14)的前端处,且承载支架(3)的边缘向后弧形弯折与后支撑架(31)连接;所述缓冲罩(4)的前端与承载支架(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层瓶体的桥式缓冲承载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宪友徐跃根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银利来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