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8642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道结构,包括进胶单元,以及出胶管;所述出胶管的下端的腔体内径呈依次缩小设置,所述进胶单元包括第一进胶单元,以及第二进胶单元和第三进胶单元,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均设置有弯管,所述第一进胶单元设置包括直管,以及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与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两侧的两个弯管的出胶口均与所述出胶管交汇贯通为一体。以此结构设计的流道结构,能够通过多个进胶单元的设置,方便的将多种胶水引入并与出胶管交汇后流出,以此结构设计,结构紧凑,方便胶水混合,由于出胶管的下端的腔体内径呈依次缩小设置,因此能够在外力挤压作用下,加速多种胶水之间的融合。

A flow channel struc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ow channel structure, including a glue feeding unit, and a rubber hose;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cavity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rubber hose is reduced in turn, and the glue unit comprises a first injection unit, a second feeding unit and a third inlet adhesive unit, the second injection single unit and the three inlet adhesive unit are all set up. The first injection unit includes a straight pipe and a bell mouth. The large port of the bell mouth and the glue outlet of the two bend pipes on both sides of the large port of the bell mouthpiece are all interconnected with the rubber pipe. The flow channel structure designed by this structure can easily be introduced into and outflow with the rubber hose through the setting of multiple injection units. This structure is designed with a compact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glue mixing.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cavity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hose is reduced and set in turn, so it can be extruded under external force. To accelerate the fusion of various kinds of g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胶
,尤其涉及一种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下的流道在对多种胶水进行混合时,由于流道结构设计不当,使得多种胶水在流道中流动时,很难有效的融合为一体,进而使得融合后的胶水功效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多种胶水相互融合的流道结构。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流道结构,包括多个依此并排连接的进胶单元,以及与所述多个进胶单元的出胶端交汇贯通为一体的出胶管;所述出胶管的下端的腔体内径呈依次缩小设置,所述进胶单元包括第一进胶单元,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进胶单元两侧的第二进胶单元和第三进胶单元,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均设置有弯管,所述第一进胶单元设置包括直管,以及与所述直管的端口一体连接的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朝下设置,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四周的边缘与所述弯管的管壁交汇为一体,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与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两侧的两个弯管的出胶口均与所述出胶管交汇贯通为一体。其中,所述直管与所述出胶管同轴贯通设置。其中,所述弯管包括与所述进胶单元的进胶嘴贯通连接的第一弯管段,以及与所述第一弯管段贯通连接的第二弯管段。其中,所述第一弯管段与所述第二弯管段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其中,所述直管的内径与所述弯管的内径相等。其中,所述出胶管的上端口呈喇叭口状设置,且所述出胶管的上端口四周的侧壁与所述弯管的管壁连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包括多个依此并排连接的进胶单元,以及与所述多个进胶单元的出胶端交汇贯通为一体的出胶管;所述出胶管的下端的腔体内径呈依次缩小设置,所述进胶单元包括第一进胶单元,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进胶单元两侧的第二进胶单元和第三进胶单元,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均设置有弯管,所述第一进胶单元设置包括直管,以及与所述直管的端口一体连接的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朝下设置,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四周的边缘与所述弯管的管壁交汇为一体,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与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两侧的两个弯管的出胶口均与所述出胶管交汇贯通为一体。以此结构设计的流道结构,能够通过多个进胶单元的设置,方便的将多种胶水引入并与出胶管交汇后流出,以此结构设计,结构紧凑,方便胶水混合,由于出胶管的下端的腔体内径呈依次缩小设置,因此能够在外力挤压作用下,加速多种胶水之间的融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流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流道结构,包括多个依此并排连接的进胶单元,以及与所述多个进胶单元的出胶端交汇贯通为一体的出胶管1;所述出胶管1的下端的腔体内径呈依次缩小设置,所述进胶单元包括第一进胶单元21,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进胶单元21两侧的第二进胶单元22和第三进胶单元23,所述第二进胶单元22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23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进胶单元22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23均设置有弯管,所述第一进胶单元21设置包括直管221,以及与所述直管221的端口一体连接的喇叭口222,所述喇叭口222的大端口朝下设置,所述喇叭口222的大端口四周的边缘与所述弯管的管壁交汇为一体,所述喇叭口222的大端口与所述喇叭口222的大端口两侧的两个弯管的出胶口均与所述出胶管1交汇贯通为一体,所述直管221与所述出胶管1同轴贯通设置,所述弯管包括与所述进胶单元的进胶嘴213贯通连接的第一弯管段211,以及与所述第一弯管段211贯通连接的第二弯管段212,所述第一弯管段211与所述第二弯管段212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所述直管221的内径与所述弯管的内径相等。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流道结构,能够通过多个进胶单元的设置,方便的将多种胶水引入并与出胶管交汇后流出,以此结构设计,结构紧凑,方便胶水混合,由于出胶管1的下端的腔体内径呈依次缩小设置,因此能够在外力挤压作用下,加速多种胶水之间的融合,本实施例中与直管的端口相连的喇叭口,能够使得两弯管与直管在交汇处形成一个较大的混合空间,继而使得多种胶水之间能够充分的融合后从外部挤压力的作用下从出胶管中流出。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流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此并排连接的进胶单元,以及与所述多个进胶单元的出胶端交汇贯通为一体的出胶管;所述出胶管的下端的腔体内径呈依次缩小设置,所述进胶单元包括第一进胶单元,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进胶单元两侧的第二进胶单元和第三进胶单元,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均设置有弯管,所述第一进胶单元设置包括直管,以及与所述直管的端口一体连接的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朝下设置,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四周的边缘与所述弯管的管壁交汇为一体,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与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两侧的两个弯管的出胶口均与所述出胶管交汇贯通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此并排连接的进胶单元,以及与所述多个进胶单元的出胶端交汇贯通为一体的出胶管;所述出胶管的下端的腔体内径呈依次缩小设置,所述进胶单元包括第一进胶单元,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进胶单元两侧的第二进胶单元和第三进胶单元,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均设置有弯管,所述第一进胶单元设置包括直管,以及与所述直管的端口一体连接的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朝下设置,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四周的边缘与所述弯管的管壁交汇为一体,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与所述喇叭口的大端口两侧的两个弯管的出胶口均与所述出胶管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鑫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控注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