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转换膜及含有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8080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23:37
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颜色转换膜为至少包含以下(A)层及(B)层的层叠膜,其是将入射光转换为波长比该入射光更长的光的颜色转换膜。该颜色转换膜用于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A)层:含有至少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及粘结剂树脂、且为连续层的颜色转换层。(B)层:透氧率为1.0c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颜色转换膜及含有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颜色转换膜、及含有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将基于颜色转换方式的多色化技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照明装置等的研究已被广泛展开。所谓颜色转换,是表示将从发光体发出的光转换为波长更长的光,例如将蓝色发光转换为绿色发光、红色发光。通过将具有该颜色转换功能的膜与例如蓝色光源组合,从而能够从蓝色光源取出蓝色、绿色、红色这三种原色,即能够取出白色光。通过将组合上述蓝色光源和具有颜色转换功能的膜而得到的白色光源作为光源单元、并将该光源单元与液晶驱动部分、滤色器组合,能够制作全彩色显示器。另外,没有液晶驱动部分时,可直接用作白色光源,例如能够作为LED照明等白色光源来应用。作为利用颜色转换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课题,可举出提高颜色再现性。为了提高颜色再现性,有效的是使光源单元的蓝、绿、红的各发光光谱的半峰宽变窄,并提高蓝、绿、红各颜色的色纯度。作为解决该课题的手段,提出了将由无机半导体微粒形成的量子点用作颜色转换膜的成分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使用量子点的技术确实可使绿色、红色的发光光谱的半峰宽变窄、颜色再现性提高,但另一方面,量子点对热、空气中的水分、氧的耐受性弱,耐久性不充分。另外,也存在包含镉的课题。另外,还提出了使用有机物的发光材料代替量子点来作为颜色转换膜的成分的技术。作为将有机发光材料用作颜色转换膜的成分的技术的例子,公开了使用吡啶-邻苯二甲酰亚胺缩合体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使用香豆素衍生物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关于红色发光材料,以往公开了使用苝衍生物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4)、使用罗丹明衍生物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5)、使用亚甲基吡咯(Pyrromethene)衍生物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6~7)。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02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4856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73440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31717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164245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1-241160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4-1367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即便使用上述有机发光材料,从同时实现颜色再现性和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仍不充分。特别是将显示出高色纯度的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用作颜色转换膜的成分时,同时实现耐久性的技术并不充分。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是,在用于显示器、照明装置等的颜色转换膜中,同时实现颜色再现性的提高和耐久性,特别是同时实现有机发光材料的高色纯度的发光和耐久性。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的特征在于,是将入射光转换为波长比该入射光更长的光的颜色转换膜,所述颜色转换膜为至少包含以下的(A)层及(B)层的层叠膜。(A)层:含有至少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及粘结剂树脂、且为连续层的颜色转换层(B)层:透氧率为1.0cc/m2·天·atm以下的透明树脂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的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中,其是以上述(B)层、上述(A)层、上述(B)层的顺序层叠上述(A)层及上述(B)层而成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的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中,构成所述(B)层的透明树脂包含聚乙烯醇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的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中,构成所述(B)层的透明树脂为多元醇系树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的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中,构成所述(B)层的透明树脂为多元醇系树脂,该多元醇系树脂是树脂中的羟基的重量比例为20%以上的树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的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中,构成所述(B)层的透明树脂为多元醇系树脂,该多元醇系树脂为聚乙烯醇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的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B)层是多元醇系树脂与包含通式(6)表示的硅化合物及其水解物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层。[化学式1](R12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由氢、烷基、环烷基、链烯基、环烯基、甲硅烷基组成的组。L1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单键、亚烷基、亚苯基。Y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由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巯基、缩水甘油基、烷氧基、烷基硫基、缩水甘油醚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硼基、氧化膦基组成的组。n为0以上且4以下的整数。)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的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B)层中的硅原子的含有率为1wt%以上且20wt%以下。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的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B)层的厚度为100μm以下。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的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有机发光材料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2](X为C-R7或N。R1~R9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巯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基、氧化膦基、及与相邻取代基之间形成的稠环及脂肪族环。)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的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中,通式(1)中,X为C-R7,R7为通式(2)表示的基团。[化学式3](r选自由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巯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基、氧化膦基组成的组。k为1~3的整数。k为2以上时,r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的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中,通式(1)中,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的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中,通式(1)中,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光源单元的特征在于,其包含光源和上述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光源单元的特征在于,上述专利技术中,上述光源为在43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极大发光的发光二极管。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的特征在于,其包含上述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单元。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含上述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单元。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颜色转换膜可同时实现高色纯度的发光和耐久性,因此可获得能够同时实现高颜色再现性和高耐久性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使用了这样的颜色转换膜,因此可获得能够同时实现高颜色再现性和高耐久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膜的一例的示意截面图。[图2]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膜的另一例的示意截面图。[图3]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膜的又一例的示意截面图。[图4]图4为示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合成例1的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的图。[图5]图5为示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合成例1的化合物的发光光谱的图。[图6]图6为示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颜色转换膜及含有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

【技术保护点】
颜色转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转换膜是将入射光转换为波长比所述入射光更长的光的颜色转换膜,所述颜色转换膜为至少包含以下(A)层及(B)层的层叠膜,(A)层:含有至少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及粘结剂树脂、且为连续层的颜色转换层,(B)层:透氧率为1.0cc/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29 JP 2015-1909071.颜色转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转换膜是将入射光转换为波长比所述入射光更长的光的颜色转换膜,所述颜色转换膜为至少包含以下(A)层及(B)层的层叠膜,(A)层:含有至少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及粘结剂树脂、且为连续层的颜色转换层,(B)层:透氧率为1.0cc/m2·天·atm以下的透明树脂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转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转换膜是以所述(B)层、所述(A)层、所述(B)层的顺序层叠所述(A)层及所述(B)层而形成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颜色转换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B)层的透明树脂包含聚乙烯醇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B)层的透明树脂为多元醇系树脂。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B)层的透明树脂为多元醇系树脂,所述多元醇系树脂是树脂中的羟基的重量比例为20%以上的树脂。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B)层的透明树脂为多元醇系树脂,所述多元醇系树脂为聚乙烯醇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B)层为多元醇系树脂与包含通式(6)表示的硅化合物及其水解物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层,[化学式1]式(6)中,R12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由氢、烷基、环烷基、链烯基、环烯基、甲硅烷基组成的组;L1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单键、亚烷基、亚苯基;Y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由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巯基、缩水甘油基、烷氧基、烷基硫基、缩水甘油醚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硼基、氧化膦基组成的组;n为0以上且4以下的整数。8.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境野裕健田中大作梅原正明佐藤义和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