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同轴传输线的、包含锥形部和薄电阻层的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94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21:31
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被配置为将一条信号传输线电联接到另一条信号传输线。该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电导体,其围绕中心轴线安置,该第一电导体沿其长度具有锥形部,其中该第一电导体围绕中心轴线大致方位角对称;第二电导体,其围绕中心轴线安置,该第二电导体沿其长度具有锥形部,该第二电导体围绕中心轴线大致方位角对称;电介质区域,其包含气体并且安置在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之间,该电介质区域沿其长度具有锥形部;以及电介质元件,其安置在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之间的电介质区域中,该电介质元件围绕中心轴线大致方位角对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同轴传输线的、包含锥形部和薄电阻层的电连接器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是Dove等于2016年1月27日提交的标题为“SignalTransmissionLineandElectricalConnectorincludingElectricallyThinResistiveLayerandAssociatedMethods(包括薄电阻层的电连接器和信号传输线及相关方法)”的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008,368在37C.F.R.§1.53(b)下的部分继续申请。Dove等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008,368是Dove等于2015年8月11日提交的标题为“CoaxialTransmissionLineIncludingElectricallyThinResistiveLayerandAssociatedMethods(包括薄电阻层的同轴传输线及相关方法)”的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4/823,997在37C.F.R1.53(b)下的部分继续申请。本申请要求在35U.S.C.§120下对美国专利申请号15/008,368以及对美国专利申请号14/823,997的优先权,所述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由此通过提述以其整体并入。
技术介绍
信号传输线(“传输线”)在现代通信中无处不在。这些传输线从点到点传输电磁(EM)信号('信号'),并且采用包括带状线、微带线(“微带”)和同轴线(“同轴”)传输线等各种已知形式。对于这些传输线合意的是传播信号传播的单个本征模(“单模”)。多模式信号传播是有问题的,因为期望的传播模式和高阶模式可相互干扰,从而以不受控制的且通常不可解释的方式提供严重依赖于频率的接收信号。这类似于无线传播中众所周知的多路径问题,除非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出现在“有线”设置中。在高带宽、高质量的信号环境中,多模式信号传播通常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所需要的是一种传输线,该传输线可促进信号传播的所需TEM模式与较高阶模式的区分。附图简述当与附图一起阅读时,从以下详细描述中最好地理解实例性实施例。需要强调的是,各种特征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事实上,为了讨论的清楚起见,尺寸可以任意增大或减小。在适用和实际的情况下,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图1是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同轴传输线的横截面图。图2是图1的代表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并且示出了TEM模式电场。图3是图1的代表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是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同轴传输线的横截面图。图5是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同轴传输线的侧视图。图6和图7是说明在代表性实施例中可以/不可以衰减的50欧姆同轴电缆的高阶模式的模式截止本征值的表格。图8是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传输线的横截面图。图9是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微带线(微带)传输线的横截面图。图10是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微带传输线的横截面图。图11是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带状线传输线的横截面图。图12是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带状线传输线的横截面图。图13A是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同轴传输线连接器的横截面图。图13B和图13C是图13A的同轴传输线连接器的透视图。图14A是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用于联接信号传输线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图14B包括用于联接图14A的信号传输线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图。图14C是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用于联接信号传输线的另一电连接器的透视图。图14D包括用于联接图14C的信号传输线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图。图15A示出了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方位角对称性。图15B包括图15A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图。图16A是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用于联接信号传输线的开槽电连接器的透视图。图16B是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用于联接信号传输线的无槽电连接器的透视图。具体说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了解释而非限制的目的,阐述了公开具体细节的实例实施例,以便提供对根据本教导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教导的与本文公开的具体细节不同的其它实施例仍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此外,可以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设备和方法的描述,以便不模糊实例实施例的描述。这些方法和装置显然在本教导的范围内。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在限制。所定义的术语除了本教导的
中通常理解和接受的定义术语的技术和科学含义之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当第一元件(例如,信号传输线)被说成连接到第二元件(例如,另一个信号传输线)时,这涵盖其中可利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例如,电连接器)将两个元件彼此连接的情况。然而,当第一元件被说成直接连接到第二元件时,这仅涵盖两个元件彼此连接而没有任何中间件或中间装置的情况。类似地,当信号被说成联接到一个元件时,这涵盖可利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将信号联接到该元件的情况。然而,当信号被说成直接联接到一个元件时,这只涵盖信号直接联接到该元件而没有任何中间件或中间装置的情况。如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术语“一”、“一个”和“该”包括单数和复数指称对象。因此,例如,“装置”包括一个装置和多个装置。如在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除了它们的普通含义之外,术语“基本”或“基本上/大致”意指在可接受的限制或程度内。如在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除了其普通含义之外,术语“约”意指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接受的限制或量内。例如,“大致相同”意味着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会认为被比较的项目是相同的。如附图所示,可使用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之下”、“顶部”、“底部”来描述各个元件彼此之间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取向之外,这些相对术语旨在涵盖其元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描绘的装置(例如,半导体封装)相对于附图中的视图倒置,则例如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方”的元件现在将在该元件“下方”。类似地,如果装置相对于附图中的视图旋转了90°,则被描述为在另一个元件“上方”或“下方”元件现在将与另一元件“邻近”;其中“相邻”意指邻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在元件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层、材料、结构等。根据代表性实施例,信号传输线包括:第一电导体;第二电导体;电介质区域,其在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之间;以及薄电阻层,其安置在电介质区域内并安置在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之间。薄电阻层被配置为对于大致横向电磁(TEM)传输模式大致透明,但是使高阶传输模式大致完全衰减。如随着本说明书继续将变得更清楚,代表性实施例的传输线的最低阶(和期望模式)是“大致”TEM模式。为此,TEM模式是从麦克斯韦方程的解决方案推断的某种理想化。实际上,在任何非零频率下,由于传输线导体的不完善性质,“TEM模式”实际上与纯粹的横向电场具有很小的偏差。而且,在同轴传输线、带状线等中在较高频率下,电介质区域(例如,包括如图9所描绘的第一和第二电介质层905、906)中的不均匀性将导致散射(dispersion)和与“理想”TEM模式的行为(其在技术上无散射)的偏离。因此,术语“大致TEM”模式考虑到由于下面描述的代表性实施例的传输线的环境而导致与理想行为的偏离。首先结合包括同轴传输线(或各种同轴电缆)的代表性实施例来描述本教导。正如本说明书继续所理解的那样,同轴传输线的相对对称结构能够以相对直接的方式描述本教导的各种显著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同轴传输线的、包含锥形部和薄电阻层的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被配置为将一条信号传输线电联接到另一条信号传输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电导体,其围绕中心轴线安置,所述第一电导体沿其长度具有锥形部,其中所述第一电导体围绕所述中心轴线大致方位角对称;第二电导体,其围绕中心轴线安置,所述第二电导体沿其长度具有锥形部,所述第二电导体围绕所述中心轴线大致方位角对称;电介质区域,其包含气体并且安置在所述第一电导体和所述第二电导体之间,所述电介质区域沿其长度具有锥形部;和电介质元件,其安置在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之间的电介质区域中,所述电介质元件围绕所述中心轴线大致方位角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11 US 14/823,997;2016.01.27 US 15/008,3681.一种电连接器,其被配置为将一条信号传输线电联接到另一条信号传输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电导体,其围绕中心轴线安置,所述第一电导体沿其长度具有锥形部,其中所述第一电导体围绕所述中心轴线大致方位角对称;第二电导体,其围绕中心轴线安置,所述第二电导体沿其长度具有锥形部,所述第二电导体围绕所述中心轴线大致方位角对称;电介质区域,其包含气体并且安置在所述第一电导体和所述第二电导体之间,所述电介质区域沿其长度具有锥形部;和电介质元件,其安置在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之间的电介质区域中,所述电介质元件围绕所述中心轴线大致方位角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电介质元件是第一电介质元件,并且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导体和所述第二电导体之间的所述电介质区域中的第二电介质元件,所述第二电介质元件围绕所述中心轴线大致方位角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括安置在第一电导体和第二电导体之间、在至少沿所述第一电导体和所述第二电导体各自长度的区域中的薄电阻层,在所述区域中,所述第一电导体和所述第二电导体具有更大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介质元件中的每一个中存在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环围绕所述中心轴线大致方位角对称地安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环包括第一和第二电介质元件中的每一个的减小厚度的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气体是空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导体的所述大致方位角对称性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电介质元件的所述大致方位角对称性大致防止横向电磁(TEM)模式到高阶横向电(TE)模式或高阶横向磁(TM)模式的模式变换。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电介质元件占据所述电介质区域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电介质元件占据所述电介质区域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气体存在于所述电介质区域的剩余部分中。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电介质元件占据所述电介质区域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电介质元件占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R·多弗G·S·李
申请(专利权)人:是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