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构造、挠性管以及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7748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9:31
连接构造具有:第一管部件(2),其呈圆筒状,在一端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纹部(2c),在另一端侧连接有呈管状的收纳部,比螺纹部(2c)靠另一端侧的区域被该收纳部的外层部包覆;以及第二管部件(7),其呈包含第一部分(7a)和第二部分(7b)的二级构造的圆筒状,该第一部分(7a)具有能够供第一管部件(2)的一端侧的部分插入的内径,该第二部分(7b)具有能够供被外层部包覆的第一管部件(2)的部分插入的内径,在第一部分(7a)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螺纹部(2c)进行固定的螺纹部(7d),并且该第二管部件(7)设置有确定第一管部件(2)的位置的端面(7e),第一管部件(2)插入于第二管部件(7)而被端面(7e)定位,螺纹部(2c、7d)彼此固定,由第二部分(7b)将外层部按压固定在第一管部件(2)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构造、挠性管以及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在构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挠性管上的连接构造、挠性管以及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工业用内窥镜所具有的插入部具有依次连接着设置有摄像装置等的前端硬质部、弯曲自如的弯曲部、被称作挠性管或蛇管的具有挠性的细长管的结构。其中,在挠性管中收纳有用于对弯曲部进行操作的操作线等。弯曲部经由接头与该挠性管的前端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参照图9对现有的挠性管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现有的挠性管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首先,使金属制的编带(内层编带)92覆盖在将带状的金属板卷成螺旋状的螺旋管91的外周上,在端部区域中,通过钎焊来接合螺旋管91和内层编带92,从而形成硬质部分S。然后,在内层编带92的外周通过挤压成型而形成树脂层93,从而形成挠性管内层部94。接着,将该挠性管内层部94的前端部的树脂层93剥去而使硬质部分S的至少一部分从前端侧露出,并将露出的硬质部分S插入于接头96,然后,通过粘接和模锻来固定接头96。并且,在使外层编带95覆盖在接头96和挠性管内层部94上之后,将安装了接头96的部分以贯穿插入的方式压入到金属环97中,通过使粘接剂硬化来固定外层编带95。最后,将外层编带95的端部按照接头96进行切断而使接头96露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988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现有的挠性管的制作方法中,具有以下问题。由于通过钎焊来形成硬质部分S,因此在硬质部分S的长度上容易产生偏差,并且在钎焊后需要清洗和干燥的时间。由于硬质部分S的基端侧的一部分被树脂层93包覆,因此无法准确地掌握硬质部分S的全长。在将接头96相对于硬质部分S固定时,需要使粘接剂硬化的时间。在使外层编带95覆盖在接头96和挠性管内层部94上之后插入金属环97时,因外层编带95的影响而导致金属环97在轴向上的位置不稳定。在将金属环97固定在接头96上时,需要使粘接剂硬化的时间。在对外层编带95进行切断时,由于按照金属环97的端部对外层编带95进行切断,因此容易损伤金属环97和接头96,可能会对品质带来影响。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单且以较少的工序短时间内制作出品质的偏差少的挠性管的连接构造、挠性管以及连接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该连接构造具有:第一管部件,其呈圆筒状,在旋转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其他部件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单元,在所述旋转中心轴方向的另一端侧连接有呈管状的收纳部,比所述第一固定单元靠所述另一端侧的区域被所述收纳部的外层部包覆;以及第二管部件,其呈包含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二级构造的圆筒状,该第一部分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一管部件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插入的内径,该第二部分具有能够供被所述外层部包覆的所述第一管部件的部分插入的内径,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单元,并且该第二管部件设置有确定所述第一管部件在所述旋转中心轴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单元,所述第一管部件插入于所述第二管部件而被所述定位单元确定两者间的位置,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彼此固定,并且由所述第二部分将所述外层部按压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部件上。在上述连接构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是能够相互螺合的螺纹部。在上述连接构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是能够与所述第一管部件的所述螺纹部的侧面抵接的端面。在上述连接构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是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区域中且能够与所述外层部的端部抵接的内周面。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挠性管的特征在于,该挠性管具有:螺旋管,其形成收纳内容物的空间;第一管部件,其呈圆筒状,在旋转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其他部件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单元,在所述旋转中心轴方向的另一端侧与所述螺旋管的端部一体化;内层编带,其包覆所述螺旋管和所述第一管部件的比所述第一固定单元靠所述另一端侧的区域;树脂层,其包覆所述内层编带和所述第一管部件的比所述第一固定单元靠所述另一端侧的区域;外层编带,其包覆所述树脂层;以及第二管部件,其呈包含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二级构造的圆筒状,该第一部分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一管部件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插入的内径,该第二部分具有能够供被所述树脂层和所述外层编带包覆的所述第一管部件的部分插入的内径,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单元,并且该第二管部件设置有确定所述第一管部件在所述旋转中心轴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单元,所述第一管部件插入于所述第二管部件而被所述定位单元确定两者间的位置,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彼此固定,并且由所述第二部分将所述外层编带和所述树脂层按压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部件上。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连接构造中,通过将第一管部件插入于第二管部件而被定位单元确定两者间的位置,将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彼此固定,并且将第二部分缩小直径,从而由所述第二部分将外层部按压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部件上,其中,该连接构造具有:所述第一管部件,其呈圆筒状,在旋转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其他部件进行固定的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在所述旋转中心轴方向的另一端侧连接有呈管状的收纳部,比所述第一固定单元靠所述另一端侧的区域被所述收纳部的所述外层部包覆;以及所述第二管部件,其呈包含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二级构造的圆筒状,该第一部分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一管部件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插入的内径,该第二部分具有能够供被所述外层部包覆的所述第一管部件的部分插入的内径,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进行固定的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并且该第二管部件设置有确定所述第一管部件在所述旋转中心轴方向上的位置的所述定位单元。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通过对第二管部件的第二部分进行缩小直径而将收纳部的外层部按压固定在第一管部件上,因此不需要剥去暂时形成的树脂层的端部的工序、切断外层编带的端部的工序、用于使粘接剂硬化的等待时间,并且也不会产生前端部的硬质部分的长度的偏差、金属环在轴向上的位置的偏差等品质的偏差。因此,能够简单且以较少的工序短时间内制作出品质的偏差少的挠性管。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的内窥镜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挠性管的前端附近的剖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方法的示意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方法的示意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方法的示意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方法的示意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方法的示意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方法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现有的挠性管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在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进行示出。(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的内窥镜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内窥镜100具有:插入部101,其插入于检查对象;以及操作部102,其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构造、挠性管以及连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构造具有:第一管部件,其呈圆筒状,在旋转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其他部件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单元,在所述旋转中心轴方向的另一端侧连接有呈管状的收纳部,比所述第一固定单元靠所述另一端侧的区域被所述收纳部的外层部包覆;以及第二管部件,其呈包含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二级构造的圆筒状,该第一部分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一管部件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插入的内径,该第二部分具有能够供被所述外层部包覆的所述第一管部件的部分插入的内径,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单元,并且该第二管部件设置有确定所述第一管部件在所述旋转中心轴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单元,所述第一管部件插入于所述第二管部件而被所述定位单元确定两者间的位置,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彼此固定,并且由所述第二部分将所述外层部按压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部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05 JP 2015-1979321.一种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构造具有:第一管部件,其呈圆筒状,在旋转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其他部件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单元,在所述旋转中心轴方向的另一端侧连接有呈管状的收纳部,比所述第一固定单元靠所述另一端侧的区域被所述收纳部的外层部包覆;以及第二管部件,其呈包含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二级构造的圆筒状,该第一部分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一管部件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插入的内径,该第二部分具有能够供被所述外层部包覆的所述第一管部件的部分插入的内径,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单元,并且该第二管部件设置有确定所述第一管部件在所述旋转中心轴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单元,所述第一管部件插入于所述第二管部件而被所述定位单元确定两者间的位置,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彼此固定,并且由所述第二部分将所述外层部按压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部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是能够相互螺合的螺纹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是能够与所述第一管部件的所述螺纹部的侧面抵接的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是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区域中且能够与所述外层部的端部抵接的内周面。5.一种挠性管,其特征在于,该挠性管具有:螺旋管,其形成收纳内容物的空间;第一管部件,其呈圆筒状,在旋转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其他部件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单元,在所述旋转中心轴方向的另一端侧与所述螺旋管的端部一体化;内层编带,其包覆所述螺旋管和所述第一管部件的比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形和广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