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472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电池结构包括电池壳体、电池模组和换热装置,电池模组安装在电池壳体内,换热装置包括:储液箱、液泵和适于与电池模组换热的换热管道,储液箱、液泵和换热管道均位于电池壳体内,液泵适于将储液箱内的换热液泵入换热管道内,换热管道的第一出液端和第一进液端均与储液箱连通以形成换热液流动回路。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结构,电池结构可以通过自身的换热装置对电池模组换热,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可以更精确地对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度进行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车辆内的电池包的冷却系统与整车的冷却系统相连,即电池包通过整车的冷却系统对电池包的壳体内的元件(如电池模组)进行冷却。该方案中整车的冷却系统需要同时对车内其他部件冷却,因此,整车的冷却系统对电池包的热交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电池结构。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结构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壳体、电池模组和换热装置,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储液箱、液泵和适于与所述电池模组换热的换热管道,所述储液箱、所述液泵和所述换热管道均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液泵适于将所述储液箱内的换热液泵入所述换热管道内,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一出液端和第一进液端均与所述储液箱连通以形成换热液流动回路。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结构,电池结构可以通过自身的换热装置对电池模组换热,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可以更精确地对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度进行调控。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结构,所述换热管道形成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底壁内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结构,所述电池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一侧边间隔开以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储液箱和所述液泵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换热管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其中,所述第一管段通过所述第一进液端与所述储液箱连通,所述第二管段通过所述第一出液端与所述储液箱连通,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底壁的左半部分,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底壁的右半部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的每一个均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多个间隔平行设置的分管,每个分管均从所述第一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二侧边,每个所述分管朝向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管还与所述第一出液端或所述第一进液端相连,每个所述分管朝向所述第二侧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且所述第一管段的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管段的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结构,所述储液箱内设有用于加热所述换热液的加热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结构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的至少一个侧壁的外壁面上,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内设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具有第二进液端和第二出液端,所述第二出液端与所述液泵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端与所述储液箱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液泵与所述储液箱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管,所述储液箱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三连接管或所述第四连接管连通。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支架,所述散热支架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电池壳体的安装凹槽,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适于对所述散热器吹风的风扇,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散热支架内且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内侧,所述散热支架的至少一个侧壁在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池壳体之间设有进风口,所述安装凹槽的底壁设有散热格栅。更进一步地,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池结构的BMS进行通讯以由所述BMS独立地控制所述风扇的启停。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设有如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结构。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延长了电池包的工作寿命,从而提升了驾驶体验。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装置与电池壳体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内换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在制冷状态下的循环流程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在加热状态下的循环流程图。附图标记:电池结构1000,换热装置100,储液箱1,液泵2,换热管道3,第一进液端31,第一出液端32,第一管段33,第二管段34,第一连接管35,第二连接管36,分管37,散热组件4,散热器41,第二进液端411,第二出液端412,散热支架42,安装凹槽421,散热格栅422,连接柱423,风扇43,第三连接管5,第四连接管6,第五连接管7,第六连接管8,第七连接管9,电池模组200,电池壳体300,第一侧边301,第二侧边302,BMS400,安装空间5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首先结合图1-图7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结构1000。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结构1000可以包括电池壳体300、电池模组200和换热装置100,电池模组200可以安装在电池壳体300内。如图1-图3所示,换热装置100可以包括储液箱1、液泵2和换热管道3,储液箱1、液泵2和换热管道3均可设置在电池壳体300内,换热管道3可以贴近电池模组200设置,以使电池模组200可以通过换热管道3进行热交换,保证电池模组200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例如,当电池模组200温度高于正常工作温度时,换热管道3可以对电池模组200进行冷却,当电池模组200温度低于正常工作温度时,换热管道3可以对电池模组200进行加热。如图1-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电池壳体内;以及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储液箱、液泵和适于与所述电池模组换热的换热管道,所述储液箱、所述液泵和所述换热管道均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液泵适于将所述储液箱内的换热液泵入所述换热管道内,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一出液端和第一进液端均与所述储液箱连通以形成换热液流动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电池壳体内;以及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储液箱、液泵和适于与所述电池模组换热的换热管道,所述储液箱、所述液泵和所述换热管道均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液泵适于将所述储液箱内的换热液泵入所述换热管道内,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一出液端和第一进液端均与所述储液箱连通以形成换热液流动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道形成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底壁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一侧边间隔开以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储液箱和所述液泵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换热管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其中,所述第一管段通过所述第一进液端与所述储液箱连通,所述第二管段通过所述第一出液端与所述储液箱连通,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底壁的左半部分,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底壁的右半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的每一个均包括:多个间隔平行设置的分管,每个分管均从所述第一侧边延伸至所述第二侧边;第一连接管,每个所述分管朝向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管还与所述第一出液端或所述第一进液端相连;第二连接管,每个所述分管朝向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国柱李世伟李兴华杨重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