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427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隔振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分别对应T型钢丝绳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T型钢丝绳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上底座与下底座之间,上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与设备底部对应的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为螺纹孔,设备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上底座远离下底座的一侧。通过将T型钢丝绳固定在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组成一体的隔振底座后再与设备连接,省去了在设备底部划线、钻孔、逐个安装T型钢丝绳的步骤,整个隔振底座组装为一体,便于装配,可有效提升组装效率,降低组装难度;隔振底座内设置的T型钢丝绳减振效果极佳,且承重效果好,因此特别适用于重量较重、对隔振要求较高的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振底座
本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隔振底座。
技术介绍
随着振动隔离与噪声控制技术日渐为人们所重视,船舶上一些承重设备或精密仪器有时会采用隔振器作为减振降噪的手段。现有的船舶上常用的隔振器有橡胶隔振器、塑料隔振器或金属弹片隔振器等,但是这几类隔振器的承重效果和隔振效果均一般,不能满足船舶上的一些特殊设备的隔振需求,如大型柜式设备(大型柜式设备的重量较重)等。而这类特殊设备通常采用T型钢丝绳作为隔振器进行隔振,但是柜式设备底部通常无安装T型钢丝绳的专用底座,需要现场在柜式设备底部划线、钻孔以安装此T型钢丝绳,增加了安装难度,降低了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振底座,其便于安装,且隔振效果好。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隔振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上分别对应T型钢丝绳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T型钢丝绳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之间,所述上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与设备底部对应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设备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所述上底座远离所述下底座的一侧。作为隔振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底座包括第一底座板,所述第一底座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垂直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底座板的长度相匹配,且两个所述第一折边均位于所述第一底座板靠近所述下底座的一侧,当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组装时,所述下底座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折边之间。作为隔振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底座板上开设有第一减重孔。作为隔振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板上。作为隔振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底座包括第二底座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板远离所述上底座一侧的基座。作为隔振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底座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垂直设置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底座板的长度相匹配,且两个所述第二折边均位于所述第二底座板靠近所述上底座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折边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折边之间,所述第二折边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底座板与所述第二底座板之间的间距。作为隔振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板上。作为隔振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包括围板和多个第一加强板,所述围板环形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板远离所述第一底座板的一侧的周部,所述第一加强板为三角板,其分别与所述围板和所述第二底座板垂直连接。作为隔振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围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板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设置多个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作为隔振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底座板上开设有第二减重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T型钢丝绳固定在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组成一体的隔振底座后再与设备连接,省去了在设备底部划线、钻孔、逐个安装T型钢丝绳的步骤,整个隔振底座组装为一体,便于装配,可有效提升组装效率,降低组装难度;隔振底座内设置的T型钢丝绳减振效果极佳,且承重效果好,因此特别适用于重量较重、对隔振要求较高的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隔振底座的分解示意图(未示出T型钢丝绳)。图2为本技术的上底座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底座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下底座的主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下底座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T型钢丝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底座;11、第一底座板;12、第一折边;13、第一减重孔;14、第一安装孔;15、第三安装孔;2、下底座;21、第二底座板;22、第二折边;23、围板;231、第一侧板;232、第二侧板;24、第一加强板;25、第二加强板;26、第二减重孔;27、第二安装孔;3、T型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隔振底座,包括上底座1和下底座2,上底座1和下底座2上分别对应T型钢丝绳3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4和第二安装孔27,T型钢丝绳3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上底座1与下底座2之间,上底座1上设置有若干与设备底部对应的第三安装孔15,第三安装孔15为螺纹孔,设备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上底座1远离下底座2的一侧。通过将T型钢丝绳3固定在上底座1和下底座2之间,组成一体的隔振底座后再与设备连接,省去了在设备底部划线、钻孔、逐个安装T型钢丝绳3的步骤,整个隔振底座组装为一体,便于装配,可有效提升组装效率,降低组装难度;隔振底座内设置的T型钢丝绳3减振效果极佳,且承重效果好,因此特别适用于重量较重、对隔振要求较高的设备。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底座1包括第一底座板11,第一底座板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垂直设置有第一折边12,第一折边12的长度与第一底座板11的长度相匹配,且两个第一折边12均位于第一底座板11靠近下底座2的一侧,当上底座1与下底座2组装时,下底座2位于两个第一折边12之间。通过设置第一折边12,可以遮挡上底座1与下底座2之间的间隙,防止异物及灰尘进入到上底座1与下底座2之间,保证T型钢丝绳3不被异物卡住而影响隔振效果,另外,第一折边12还可以增加第一底座板11的支撑强度,防止第一底座板11在承重过程中发生变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板11上开设有第一减重孔13,第一安装孔14和第三安装孔15均设置在第一底座板11上。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下底座2包括第二底座板21和设置在第二底座板21远离上底座1一侧的基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座板2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垂直设置有第二折边22,第二折边22的长度与第二底座板21的长度相匹配,且两个第二折边22均位于第二底座板21靠近上底座1的一侧,两个第二折边22均位于两个第一折边12之间,第二折边22的高度小于第一底座板11与第二底座板21之间的间距。第二折边22可配合第一折边12对异物和灰尘进行阻挡,防止通异物及灰尘进入到上底座1与下底座2之间,保证T型钢丝绳3不被异物卡住而影响隔振效果,另外,第二折边22还可以增加第二底座板21的支撑强度,防止第二底座板21在承重过程中发生变形。进一步的,第二安装孔27设置在第二底座板21上。另外,基座包括围板23和多个第一加强板24,围板23环形设置在第二底座板21远离第一底座板11的一侧的周部,第一加强板24为三角板,其分别与围板23和第二底座板21垂直连接。围板23包括设置在第二底座板21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侧板231和第二侧板232,第一侧板231和第二侧板232之间设置多个第二加强板25,第二加强板25的一端与第一侧板23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板232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24和第二加强板25,可以增加下底座2的强度,防止下底座2变形。为了减轻隔振底座的重量,在第二底座板21上开设有第二减重孔26。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隔振底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振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上分别对应T型钢丝绳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T型钢丝绳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之间,所述上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与设备底部对应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设备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所述上底座远离所述下底座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振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上分别对应T型钢丝绳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T型钢丝绳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之间,所述上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与设备底部对应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设备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所述上底座远离所述下底座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包括第一底座板,所述第一底座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垂直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底座板的长度相匹配,且两个所述第一折边均位于所述第一底座板靠近所述下底座的一侧,当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组装时,所述下底座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折边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板上开设有第一减重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包括第二底座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板远离所述上底座一侧的基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黄穗梅蔡睿眸张星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