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90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和支撑杆,所述无人机本体内部设置有蓄电池,且无人机本体通过支架与风力发电筒连接为一体,所述支撑杆通过连通管与风力发电筒相连接,且支撑杆内部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导流板。该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设置有风力发电筒,当无人机本体在高速飞行时,会产生空气气流,且气流的方向与无人机本体飞行的方向相反,这样通过气流带动风力发电筒内的叶轮不断的转动,进而带动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这样无人机本体在飞行时可以通过风能进行发电,并可以为蓄电池补充电能,从而提高了无人机本体的飞行时间,保证了其可以充分的开展抗震救灾作业,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无人机的一次飞行时间较短,且受到蓄电池的制约,这样在通过无人机进行一些抗震救灾工作时,无法飞行更远,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具备实用性,才能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的无人机的一次飞行时间较短,且受到蓄电池的制约,这样在通过无人机进行一些抗震救灾工作时,无法飞行更远,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实用性不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和支撑杆,所述无人机本体内部设置有蓄电池,且无人机本体通过支架与风力发电筒连接为一体,所述支撑杆通过连通管与风力发电筒相连接,且支撑杆内部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导流板。优选的,所述风力发电筒包括有导流罩、叶轮、风力发电机、固定支架和波纹软管,且风力发电筒为两端为封闭状的圆柱形,所述导流罩固定于风力发电筒内部,且导流罩呈两端为开口状的圆台形,所述风力发电机通过呈十字状的固定支架固定于风力发电筒的内壁上,且风力发电机与蓄电池电线连接,同时风力发电机上设置有波纹软管,所述叶轮与风力发电机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波纹软管顶端延伸至支架内部,且支架为中空结构,同时支架的顶端与无人机本体壁体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为两端为开口状的棱柱体,且支撑杆上的连通管关于风力发电筒中心线对称设置,同时2个连通管之间的间距大于2个固定板之间的间距,固定板与支撑杆的内壁之间为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连通管包括有固定环、减震弹簧和橡胶管,连通管呈倾斜状且顶端垂直向上延伸至风力发电筒的内部,同时连通管顶端和中段的壁体上均设置有固定环,连通管顶端的固定环与风力发电筒内壁之间通过橡胶管密封连接,连通管中段的固定环与风力发电筒的外壁之间通过减震弹簧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包括有固定孔、固定螺栓和吸附棉,导流板外侧面呈倾斜状且倾斜角度与连通管倾斜角度一致,且导流板内侧面与固定板相贴合,同时导流板内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螺栓从固定孔穿过并与固定板螺纹连接,所述吸附棉粘贴于导流板外侧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设置有风力发电筒,当无人机本体在高速飞行时,会产生空气气流,且气流的方向与无人机本体飞行的方向相反,这样通过气流带动风力发电筒内的叶轮不断的转动,进而带动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这样无人机本体在飞行时可以通过风能进行发电,并可以为蓄电池补充电能,从而提高了无人机本体的飞行时间,保证了其可以充分的开展抗震救灾作业,实用性强,支撑杆可以使得在进入到风力发电筒内的气流中的水分和灰尘被分离掉,保证了风力发电机工作稳定,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且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风力发电筒和支撑杆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导流板和固定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蓄电池内部模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人机本体,2、支架,3、蓄电池,4、风力发电筒,401、导流罩,402、叶轮,403、风力发电机,404、固定支架,405、波纹软管,5、支撑杆,6、连通管,601、固定环,602、减震弹簧,603、橡胶管,7、导流板,701、固定孔,702、固定螺栓,703、吸附棉,8、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1、支架2、蓄电池3、风力发电筒4、支撑杆5、连通管6、导流板7和固定板8,无人机本体1内部设置有蓄电池3,且无人机本体1通过支架2与风力发电筒4连接为一体,支撑杆5通过连通管6与风力发电筒4相连接,且支撑杆5内部固定有固定板8,固定板8上设置有导流板7,风力发电筒4包括有导流罩401、叶轮402、风力发电机403、固定支架404和波纹软管405,且风力发电筒4为两端为封闭状的圆柱形,导流罩401固定于风力发电筒4内部,且导流罩401呈两端为开口状的圆台形,风力发电机403通过呈十字状的固定支架404固定于风力发电筒4的内壁上,且风力发电机403与蓄电池3电线连接,同时风力发电机403上设置有波纹软管405,叶轮402与风力发电机403相连接,导流罩401内部为一个密封空腔,可以防止风力发电机403受到外界干扰,同时固定支架404的结构设计,在将风力发电机403固定住的同时,不会影响气流的流动,结构合理,波纹软管405顶端延伸至支架2内部,且支架2为中空结构,同时支架2的顶端与无人机本体1壁体相连通,风力发电机403与蓄电池3之间的连接导线可以从波纹软管405和支架2内部穿过,从而使得导线内置,防止导线破损,保证了整体工作稳定,支撑杆5为两端为开口状的棱柱体,且支撑杆5上的连通管6关于风力发电筒4中心线对称设置,同时2个连通管6之间的间距大于2个固定板8之间的间距,固定板8与支撑杆5的内壁之间为密封连接,支撑杆5两端通过2个连通管6可以与风力发电筒4形成一个连通管道,外界气流通过支撑杆5一端和该端的连通管6进入到风力发电筒4内部时,可以通过支撑杆5另一端和该端的连通管6排出,整体结构紧凑,运行合理,连通管6包括有固定环601、减震弹簧602和橡胶管603,连通管6呈倾斜状且顶端垂直向上延伸至风力发电筒4的内部,同时连通管6顶端和中段的壁体上均设置有固定环601,连通管6顶端的固定环601与风力发电筒4内壁之间通过橡胶管603密封连接,连通管6中段的固定环601与风力发电筒4的外壁之间通过减震弹簧602相连接,当无人机本体1降落时,支撑杆5可以将无人机本体1进行固定,当下降速度过快时,无人机本体1和风力发电筒4可以在通过连通管6在支撑杆5上进行上下位移,并通过减震弹簧602可以缓冲掉接触到地面产生的作用力,从而可以对风力发电筒4进行缓冲,防止内部的风力发电机403受到较大的震动,保证了不受损坏,橡胶管603可以使得连通管6顶端与风力发电筒4之间为密封结构,从而保证了风力发电筒4内部的气流流向稳定,不会受到外界干扰,导流板7包括有固定孔701、固定螺栓702和吸附棉703,导流板7外侧面呈倾斜状且倾斜角度与连通管6倾斜角度一致,且导流板7内侧面与固定板8相贴合,同时导流板7内部开设有固定孔701,固定螺栓702从固定孔701穿过并与固定板8螺纹连接,吸附棉703粘贴于导流板7外侧面上,这样外界气流在进入到支撑杆5内部时,会先接触到导流板7上的吸附棉703,吸附棉703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和水分进行吸附,之后导流板7在对气流进行导流,使气流可以通过连通管6进入到风力发电筒4内,从而保证进入到风力发电筒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1)和支撑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内部设置有蓄电池(3),且无人机本体(1)通过支架(2)与风力发电筒(4)连接为一体,所述支撑杆(5)通过连通管(6)与风力发电筒(4)相连接,且支撑杆(5)内部固定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设置有导流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1)和支撑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内部设置有蓄电池(3),且无人机本体(1)通过支架(2)与风力发电筒(4)连接为一体,所述支撑杆(5)通过连通管(6)与风力发电筒(4)相连接,且支撑杆(5)内部固定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设置有导流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筒(4)包括有导流罩(401)、叶轮(402)、风力发电机(403)、固定支架(404)和波纹软管(405),且风力发电筒(4)为两端为封闭状的圆柱形,所述导流罩(401)固定于风力发电筒(4)内部,且导流罩(401)呈两端为开口状的圆台形,所述风力发电机(403)通过呈十字状的固定支架(404)固定于风力发电筒(4)的内壁上,且风力发电机(403)与蓄电池(3)电线连接,同时风力发电机(403)上设置有波纹软管(405),所述叶轮(402)与风力发电机(403)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利用风能发电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软管(405)顶端延伸至支架(2)内部,且支架(2)为中空结构,同时支架(2)的顶端与无人机本体(1)壁体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利用风能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