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应华专利>正文

用于控制恢复供电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5333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控制恢复供电的电路,包括触发信号接收端、延时模块一、延时模块二、双极型晶体管一、双极型晶体管二、双极型晶体管三、继电器、保护电路、电源及六个二输入与非门,其中,六个所述的二输入与非门分别为二输入与非门一、二输入与非门二、二输入与非门三、二输入与非门四、二输入与非门五及二输入与非门六。触发信号接收端与二输入与非门一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二输入与非门一的输出引脚与二输入与非门二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延时模块一包括二极管一、电容一、电阻二及电阻三。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供电设备控制系统死机时能控制控制系统自动重启,进而能保证快速恢复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控制恢复供电的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施领域,具体是用于控制恢复供电的电路。
技术介绍
市电供电设备的控制系统偶尔会出现死机的现象,其死机后易导致供电设备供电异常,这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学习,因而电力用户常常设置断电报警器、断电传感器或停电报警器,一旦市电断路便会立即接到断路信息,然后由人为重启供电设备的控制系统,以使得供电设备正常供电。采用现有方式重启供电设备的控制系统,操作过程繁琐,费时费力,且恢复供电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用于控制恢复供电的电路,其在供电设备控制系统死机时能控制控制系统自动重启,进而能保证快速恢复供电。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控制恢复供电的电路,包括触发信号接收端、延时模块一、延时模块二、双极型晶体管一、双极型晶体管二、双极型晶体管三、继电器、保护电路、电源及六个二输入与非门,六个所述的二输入与非门分别为二输入与非门一、二输入与非门二、二输入与非门三、二输入与非门四、二输入与非门五及二输入与非门六;所述二输入与非门一的两个输入引脚相连,触发信号接收端与二输入与非门一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二输入与非门二的两个输入引脚相连,二输入与非门一的输出引脚与二输入与非门二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双极型晶体管一基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二的输出引脚连接,其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继电器、双极型晶体管二发射极连接;所述继电器与电源连接,所述保护电路为与继电器反向并联的二极管三;所述延时模块一包括二极管一、电容一、电阻二及电阻三,所述二极管一正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三输出引脚连接,其负极与电阻二连接,电阻二相对连接二极管一端的另一端与二输入与非门四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电阻三、电容一均一端连接在电阻二与二输入与非门四之间的线路上,两者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双极型晶体管二的基极与二输入与非门四的输出引脚连接,其发射极接地;所述二输入与非门六一个输入引脚与二输入与非门二和双极型晶体管一之间的线路连接,其另一个输入引脚与二输入与非门四和双极型晶体管二之间的线路连接;所述延时模块二包括二极管二、电容二、电阻六及电阻七,所述二极管二正负极分别与二输入与非门六输出引脚和电阻六连接,电阻六相对连接二极管二端的另一端与二输入与非门五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电阻七、电容二均一端连接在电阻六与二输入与非门五之间的线路上,两者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双极型晶体管三基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五的输出引脚连接,双极型晶体管三集电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三相对连接二输入与非门一的输入引脚的另一个输入引脚连接,其发射极接地。本专利技术的二输入与非门一和二输入与非门二组成两个反相器,本专利技术的继电器的常闭结点设于供电设备控制系统的的供电线路上。进一步的,用于控制恢复供电的电路,还包括电阻一,所述电阻一串接在触发信号接收端上。进一步的,用于控制恢复供电的电路,所述双极型晶体管一、双极型晶体管二及双极型晶体管三三者的基极上均串接有一个电阻。进一步的,所述双极型晶体管一和双极型晶体管三均为NPN三极管,双极型晶体管二为PNP三极管。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使用元器件少,便于实现,成本低,本专利技术在供电正常时使得设于供电设备控制系统供电线路上的继电器常闭结点保持处于闭合状态,在供电异常时控制继电器常闭结点断开,并在断开后再次控制继电器常闭结点闭合以实现重启供电设备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应用时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操作便捷,省时省力,供电设备控制系统重启及时高效,进而能保证快速恢复供电。(2)本专利技术设有保护电路,其中,保护电路为与继电器反向并联的二极管三,在二极管三的作用下,能防止继电器断开时产生的反电势对本专利技术的元器件造成损坏。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用于控制恢复供电的电路,包括触发信号接收端1、延时模块一、延时模块二、双极型晶体管一T1、双极型晶体管二T2、双极型晶体管三T3、继电器K1、保护电路、电源及六个二输入与非门,其中,电源电压为12V,双极型晶体管一T1和双极型晶体管三T3均为NPN三极管,双极型晶体管二T2为PNP三极管,六个二输入与非门分别为二输入与非门一N1、二输入与非门二N2、二输入与非门三N3、二输入与非门四N4、二输入与非门五N5及二输入与非门六N6。本实施例的二输入与非门一N1的两个输入引脚相连,触发信号接收端1与二输入与非门一N1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二输入与非门二N2的两个输入引脚相连,二输入与非门一N1的输出引脚与二输入与非门二N2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双极型晶体管一T1基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二N2的输出引脚连接,其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继电器K1、双极型晶体管二T2发射极连接。继电器K1与电源连接,所述保护电路为与继电器K1反向并联的二极管三D3。本实施例的延时模块一包括二极管一D1、电容一C1、电阻二R2及电阻三R3,其中,二极管一D1正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三N3输出引脚连接,其负极与电阻二R2连接,电阻二R2相对连接二极管一D1端的另一端与二输入与非门四N4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二输入与非门四N4的两个输入引脚相连。本实施例的电阻三R3、电容一C1均一端连接在电阻二R2与二输入与非门四N4之间的线路上,两者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一C1采用电解电容,在具体连接时,其负极接地。本实施例的双极型晶体管二T2的基极与二输入与非门四N4的输出引脚连接,其发射极接地。本实施例的二输入与非门六N6一个输入引脚与二输入与非门二N2和双极型晶体管一T1之间的线路连接,其另一个输入引脚与二输入与非门四N4和双极型晶体管二T2之间的线路连接。本实施例的延时模块二包括二极管二D2、电容二C2、电阻六R6及电阻七R7,其中,二极管二D2正负极分别与二输入与非门六N6输出引脚和电阻六R6连接,电阻六R6相对连接二极管二D2端的另一端与二输入与非门五N5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二输入与非门五N5的两个输入引脚相连。电阻七R7、电容二C2均一端连接在电阻六R6与二输入与非门五N4之间的线路上,两者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二C2采用电解电容,在具体连接时,其正极接地。本实施例的双极型晶体管三T3基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五N5的输出引脚连接,双极型晶体管三T3集电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三N3相对连接二输入与非门一N1的输入引脚的另一个输入引脚连接,其发射极接地。本实施例在具体设置时,触发信号接收端1上串接有电阻一R1,双极型晶体管一T1、双极型晶体管二T2及双极型晶体管三T3三者的基极上均串接有一个电阻。一三极管T1串接的电阻为电阻四R4,双极型晶体管二T2串接的电阻为电阻五R5,双极型晶体管三T3串接的电阻为电阻八R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控制恢复供电的电路

【技术保护点】
用于控制恢复供电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发信号接收端(1)、延时模块一、延时模块二、双极型晶体管一(T1)、双极型晶体管二(T2)、双极型晶体管三(T3)、继电器(K1)、保护电路、电源及六个二输入与非门,六个所述的二输入与非门分别为二输入与非门一(N1)、二输入与非门二(N2)、二输入与非门三(N3)、二输入与非门四(N4)、二输入与非门五(N5)及二输入与非门六(N6);所述二输入与非门一(N1)的两个输入引脚相连,触发信号接收端(1)与二输入与非门一(N1)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二输入与非门二(N2)的两个输入引脚相连,二输入与非门一(N1)的输出引脚与二输入与非门二(N2)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双极型晶体管一(T1)基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二(N2)的输出引脚连接,其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继电器(K1)、双极型晶体管二(T2)发射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1)与电源连接,所述保护电路为与继电器(K1)反向并联的二极管三(D3);所述延时模块一包括二极管一(D1)、电容一(C1)、电阻二(R2)及电阻三(R3),所述二极管一(D1)正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三(N3)输出引脚连接,其负极与电阻二(R2)连接,电阻二(R2)相对连接二极管一(D1)端的另一端与二输入与非门四(N4)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电阻三(R3)、电容一(C1)均一端连接在电阻二(R2)与二输入与非门四(N4)之间的线路上,两者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双极型晶体管二(T2)的基极与二输入与非门四(N4)的输出引脚连接,其发射极接地;所述二输入与非门六(N6)一个输入引脚与二输入与非门二(N2)和双极型晶体管一(T1)之间的线路连接,其另一个输入引脚与二输入与非门四(N4)和双极型晶体管二(T2)之间的线路连接;所述延时模块二包括二极管二(D2)、电容二(C2)、电阻六(R6)及电阻七(R7),所述二极管二(D2)正负极分别与二输入与非门六(N6)输出引脚和电阻六(R6)连接,电阻六(R6)相对连接二极管二(D2)端的另一端与二输入与非门五(N5)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电阻七(R7)、电容二(C2)均一端连接在电阻六(R6)与二输入与非门五(N4)之间的线路上,两者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双极型晶体管三(T3)基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五(N5)的输出引脚连接,双极型晶体管三(T3)集电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三(N3)相对连接二输入与非门一(N1)的输入引脚的另一个输入引脚连接,其发射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控制恢复供电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发信号接收端(1)、延时模块一、延时模块二、双极型晶体管一(T1)、双极型晶体管二(T2)、双极型晶体管三(T3)、继电器(K1)、保护电路、电源及六个二输入与非门,六个所述的二输入与非门分别为二输入与非门一(N1)、二输入与非门二(N2)、二输入与非门三(N3)、二输入与非门四(N4)、二输入与非门五(N5)及二输入与非门六(N6);所述二输入与非门一(N1)的两个输入引脚相连,触发信号接收端(1)与二输入与非门一(N1)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二输入与非门二(N2)的两个输入引脚相连,二输入与非门一(N1)的输出引脚与二输入与非门二(N2)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双极型晶体管一(T1)基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二(N2)的输出引脚连接,其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继电器(K1)、双极型晶体管二(T2)发射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1)与电源连接,所述保护电路为与继电器(K1)反向并联的二极管三(D3);所述延时模块一包括二极管一(D1)、电容一(C1)、电阻二(R2)及电阻三(R3),所述二极管一(D1)正极与二输入与非门三(N3)输出引脚连接,其负极与电阻二(R2)连接,电阻二(R2)相对连接二极管一(D1)端的另一端与二输入与非门四(N4)的两个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电阻三(R3)、电容一(C1)均一端连接在电阻二(R2)与二输入与非门四(N4)之间的线路上,两者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双极型晶体管二(T2)的基极与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应华
申请(专利权)人:刘应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