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二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4866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二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读入相关参数、速度模型;沿着震源向不同方向发出射线并计算中心射线信息;使用波前构建法计算射线范围内网格点的地震波走时;对全空间网格点走时属性进行分类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初始窄带;使用快速推进法计算剩余网格点地震波走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窄带技术连接了快速推进法与波前构建法,通过波前构建法提高了震源附近较小区域的地震波走时计算精度,从而提高了快速推进法在剩余区域网格节点的计算精度,实现了一种兼顾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的二维地震波走时计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二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波走时计算领域,特别是一种混合二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第3期公开了张双杰等“快速推进法计算精度分析及改进”,介绍了两种提高快速推进法计算精度的方法,一是采用高阶差分格式进行计算;二是对震源点附近网格节点进行局部精细处理,在震源附近采用高阶差分格式进行计算,在剩余区域采用低阶差分格式进行计算。并且通过这两种方法对均匀介质模型进行地震波走时计算,实验结果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世界地质》2016年第3期公开了王乾龙等“基于完全三叉树的快速推进法地震波走时计算”,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快速推进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将完全三叉树排序方法引入到地震波走时计算中,减少了窄带扩展中寻找最小走时值的时间,提高了整个算法的计算效率。并且通过基于完全三叉树的快速推进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对层状模型、Marmousi模型、Sigsbee2a模型进行了计算,实验结果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现有快速推进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计算精度,但实现过程复杂,提升的计算精度也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二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通过灵活运用窄带技术将波前构建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和快速推进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无缝连接起来,即通过在震源附近小范围内使用计算精度较高的波前构建法,在剩余区域使用快速推进法计算走时,在改善原有快速推进法计算精度的同时,仍保留了其高效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二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读入相关参数文件、速度模型,其中,所述参数文件包含速度模型的网格点数、网格间距和震源位置;步骤2:从炮点沿着不同方向发射射线并计算中心射线信息;步骤3:使用波前构建法计算射线覆盖范围内网格节点走时;步骤4:对所有网格点进行分类,将它们分为接受点、窄带点或远离点,即如果一个网格点的地震波走时已经计算过,并且它周围点的走时全部计算过,则这个点为接受点;如果一个网格点的地震波走时计算过,而它周围点的走时并非全部计算过,则这个点为窄带点;如果一个点的走时没有被计算过,则这个点为远离点;步骤5:将所有窄带点移入窄带内,构建初始窄带;步骤6:扩展窄带,直至窄带为空;在这一过程中,网格点走时是通过迎风差分法求解二维程函方程获得的,所述二维程函方程为:|▽τ|=s其中,τ为地震波走时,s为慢度,▽为梯度符号,上述公式中梯度项的迎风差分表达式为:其中,分别为走时在网格节点(i,j)处x或z方向上的向前或向后差分表达式,具体形式分别为: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使用龙哥库塔法求解运动学射线追踪方程组得到中心射线信息,如下式所示:其中,xi表示空间位置,pi表示慢度分量,τ表示地震波走时,v表示离散点处的速度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波前构建法提高了震源附近区域网格节点地震波走时计算精度,从而提高了快速推进法计算区域网格点的计算精度;以降低较少的计算效率为代价大幅提高了整个地震波走时算法的计算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混合二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流程图。图2波前构建法区域分割示意图。图3为均匀介质中快速推进法相对误差。图4为均匀介质中混合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相对误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混合二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流程图,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实现流程,具体如下:1)读入相关参数文件、速度模型,其中,所述参数文件包含速度模型的网格点数、网格间距和震源位置。2)从炮点沿着不同方向发射射线,射线的发射角度范围为:-90°到+90°,射线之间的角度间隔为3°到10°,使用龙哥库塔法求解运动学射线追踪方程组得到中心射线信息,如下式所示:其中,xi表示空间位置,pi表示慢度分量,τ表示地震波走时,v表示离散点处的速度值。3)使用波前构建法计算射线覆盖范围内网格节点走时。在计算过程中这一区域被相邻中心射线上的相邻波前面点划分为多个不规则四边形(如图2所示),每个四边形内的网格节点是通过四边形顶点信息插值获取的。4)完成波前构建法计算后,对全空间网格节点进行属性分类,规定:如果一个网格点的地震波走时已经计算过,并且它周围点的走时全部计算过,则这个点为接受点;如果一个网格点的地震波走时计算过,而它周围点的走时并非全部计算过,则这个点为窄带点;如果一个点的走时没有被计算过,则这个点为远离点。5)将所有窄带点移入窄带内,构建初始窄带。6)扩展窄带,直至窄带为空。在这一过程中,网格点走时是通过迎风差分法求解二维程函方程获得的,所述二维程函方程为:|▽τ|=s其中,τ为地震波走时,s为慢度,▽为梯度符号,上述公式中梯度项的迎风差分表达式为:其中,分别为走时在网格节点(i,j)处x或z方向上的向前或向后差分表达式,具体形式分别为:下面通过均匀介质模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计算精度以及稳定性进行分析验证。图3、图4分别为快速推进法与混合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在均匀介质模型中的相对误差,均匀模型的大小为601×601,网格间距为10m×10m,速度为1000m/s。联合走时方法中追出单根射线的最大长度为500m。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相对于快速推进法计算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窄带技术连接了快速推进法与波前构建法,通过波前构建法提高了震源附近较小区域的地震波走时计算精度,从而提高了快速推进法在剩余区域网格节点的计算精度,实现了一种兼顾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的二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混合二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二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读入相关参数文件、速度模型,其中,所述参数文件包含速度模型的网格点数、网格间距和震源位置;步骤2:从炮点沿着不同方向发射射线并计算中心射线信息;步骤3:使用波前构建法计算射线覆盖范围内网格节点走时;步骤4:对所有网格点进行分类,将它们分为接受点、窄带点或远离点,即如果一个网格点的地震波走时已经计算过,并且它周围点的走时全部计算过,则这个点为接受点;如果一个网格点的地震波走时计算过,而它周围点的走时并非全部计算过,则这个点为窄带点;如果一个点的走时没有被计算过,则这个点为远离点;步骤5:将所有窄带点移入窄带内,构建初始窄带;步骤6:扩展窄带,直至窄带为空;在这一过程中,网格点走时是通过迎风差分法求解二维程函方程获得的,所述二维程函方程为:|▽τ|=s其中,τ为地震波走时,s为慢度,▽为梯度符号,上述公式中梯度项的迎风差分表达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二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读入相关参数文件、速度模型,其中,所述参数文件包含速度模型的网格点数、网格间距和震源位置;步骤2:从炮点沿着不同方向发射射线并计算中心射线信息;步骤3:使用波前构建法计算射线覆盖范围内网格节点走时;步骤4:对所有网格点进行分类,将它们分为接受点、窄带点或远离点,即如果一个网格点的地震波走时已经计算过,并且它周围点的走时全部计算过,则这个点为接受点;如果一个网格点的地震波走时计算过,而它周围点的走时并非全部计算过,则这个点为窄带点;如果一个点的走时没有被计算过,则这个点为远离点;步骤5:将所有窄带点移入窄带内,构建初始窄带;步骤6:扩展窄带,直至窄带为空;在这一过程中,网格点走时是通过迎风差分法求解二维程函方程获得的,所述二维程函方程为:|▽τ|=s其中,τ为地震波走时,s为慢度,▽为梯度符号,上述公式中梯度项的迎风差分表达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辉孙章庆张志厚张平孟繁昌邹时贵夏龙龙邓瑞李梦黎佳宾刘丁毅钟雨田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